回到顶部
2025-05-05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健康速递 >

50年间我国免疫规划避免7.03亿例患病

4月25日,《柳叶刀-公共卫生》发表北京大学方海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974-2024年,中国扩大免疫规划避免了7.03亿例病例和248万例死亡,相当于减少了1.60亿伤残调整生命年。

上述数据表明,过去50年,我国扩大免疫规划在疾病防控上取得巨大成效,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成效显著。 4月26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刘珏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通过疫苗接种,从个体层面上有效保护了个人健康;从群体层面上有效降低了乙肝等重大传染病的流行率,减轻了社会经济负担。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专家注意到,我国大幅增加免疫规划疫苗种类有3个时间点:1978年,2002年、2007年,但自2007年至今,我国免疫规划疫苗数量已有超过18年未更新。多位专家建议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免疫规划的动态调整机制。

我国免疫规划疫苗数量已有超过18年未更新

免疫规划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服务,自1978年实施,至今已有47年。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所有国家纳入免疫规划的10种疫苗,我国有四种未纳入:Hib(b型流感嗜血杆菌)、PCV(肺炎球菌)、HPV(人乳头瘤病毒)和轮状病毒疫苗。 4月19日,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在2025年疫苗与健康大会上表示,我国的国家免疫规划从20世纪70年代的 四苗防六病 至2007年的 14苗防15病 ,已有18年未有新增。

在沈洪兵看来,数十年发展中,免疫规划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信息系统、管理体系完善、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等, 但也要认识到我们免疫规划和国际共识还是存在着一些大的差距 。

沈洪兵介绍,英美等国家免疫规划涵盖广泛,包括青少年、成人和一些特殊人群,我国则以6岁以下儿童为主,缺乏适用于成人,特别是孕妇、老人等重点人群的疫苗;英美等发达国家普遍应用联合疫苗,如四联、五联、六联及更优工艺,但我国疫苗使用以单苗为主,工艺也有待升级。

逐步扩大免疫规划,建立免疫规划的动态调整

在我国,疫苗分为两类。一类是免疫规划疫苗,另一类是非免疫规划疫苗。目前,纳入我国免疫规划的疫苗共有14种,可预防的疾病包括乙肝、结核病、出血热、炭疽和钩体病等15种传染病;非免疫规划疫苗种类较多,常见的有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水痘疫苗、狂犬病疫苗、宫颈癌疫苗等。

温州医科大学同一健康研究院陆家海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经济因素是多年来制约全国层面免疫规划扩大的重要瓶颈之一。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传染病预防的重视不断提升,扩大免疫规划的需求也在增加,成为大势所趋。

扩大我国的免疫规划疫苗种类十分必要,其中世卫组织推荐的10种疫苗中我国未纳入的四种最为迫切。 刘珏建议,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免疫规划的动态调整机制,增加纳入疫苗种类、优化免疫程序、探索疫苗退出机制与程序。根据传染病流行负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疫苗研发进展与储备等情况,定期对免疫规划进行调整。

除了上述四种疫苗外,陆家海认为,凡是能够证明疫苗有效性的,例如一些呼吸系统疾病疫苗、肿瘤防治疫苗,都应该逐渐对特定高危人群免费注射。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关注,有利于我国老龄化平稳过渡,更好地保护人民健康。

(责编:荆雪涛)

上一篇:北京已有超10家三甲医院设立体重门诊!
下一篇:优先就诊、优先手术,这家医院为无偿献血者推出专项服务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