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5-03-18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健康速递 >

邢念增:推进放射性药物临床应用,破解肿瘤精准诊疗瓶颈‌

阅读提要:“放射性药物作为当前新兴疗法,利用其放射性核素的物理特性达到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已证明在多种重大疾病,特别是肿瘤的精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邢念增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表示,在全国两会上,他建议推进放射性药物临床应用,从政策优化、诊疗规范、资源统筹等维度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

放射性药物作为当前新兴疗法,利用其放射性核素的物理特性达到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已证明在多种重大疾病,特别是肿瘤的精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邢念增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表示,在全国两会上,他建议推进放射性药物临床应用,从政策优化、诊疗规范、资源统筹等维度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

邢念增通过调研发现,我国放射性药物临床应用仍面临现实挑战。医疗机构获批放射性药物使用资质时间长,即便所有申请环节都能紧密相扣,整个审批流程也需耗时12个月以上。如过医疗机构需引入新型放射性药物,则均需重新走完放射性药物使用资质审批增项。

此外,国内对新兴的放射配体疗法尚未建立规范化诊疗路径和标准例如含177Lu的新型放射配体疗法,具有精准靶向、强力杀伤和有限损伤的特点,为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获益,已被纳入多个国内外前列腺癌指南中。但是,接受这项新疗法患者出院的辐射防护标准缺失,导致医疗机构通常参照131I治疗甲癌的辐射防护标准,住院3-4天,造成了医疗资源浪费,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这类疗法在门诊治疗是无需住院的。

邢念增建议,要结合国家相关文件要求,审评审批资源更多地向临床急需的重点创新药倾斜,推动制定放射性药品审评审批鼓励政策的实施细则和技术指南,促进这些鼓励政策加速落实。

对于正在进行上市申请的新型放射性药物,结合其带来的多重获益,匹配国内诊疗现状,加速其审评审批流程,尽早破解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治疗的困境。优化进口放射性药品本地化生产的流程,惠及更多的中国癌症患者。还要科学制定医疗机构获批放射性药物使用资质的审批流程,推进跨部门联合审批,提高审批效率。

邢念增认为,要尽快建立创新放射性治疗药物相关指南和标准,促进放射性药物治疗临床规范化和均质化应用。科学制定患者治疗后达到出院标准的中国辐射剂量率数值,更好地保障新型放射性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还要进一步推动放射配体疗法规范化诊疗中心标准的制定,均衡布局建设规范化诊疗中心,带动区域周边医疗机构实现治疗规范化和均质化。 邢念增建议。

 

(责编:荆雪涛)

上一篇:治青光眼新药“港澳药械通”上市许可申请获批
下一篇:食养是良医,专家共话食养健康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