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入学的诸多限制,而且还减免他们的部分学费。解决了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使得他们能更好融入到城市生活学习中。以上原因可能是本次调查中没有发现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子女学生在心理问题检出率上有较大差别的原因。
总结下来,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后,但由于他们在家庭条件、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学习基础等方面和城市孩子存在较大差别。具体体现如下:(1)自责倾向和自卑心理重:本次研究发现我市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儿童在自责、自卑倾向项目均值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些结果都可说明,农民工子女更倾向于将失败、过失的责任归咎于自我,缺乏自信,自卑心理严重。(2)孤独倾向严重:农民工子女的孤独倾向因子分值更高,孤独倾向更严重。李海华等在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分析中发现,农民工子女的支持源多来自家庭、同学和朋友等,只有很少部分是来自学校和党团组织,甚至还有的是无任何来源的学生。(3)身体症状检出率高:这可能与由于家庭经济情况和居住环境差造成的。其次,当他们焦虑情绪无法表,或表达后得不到家长相应的关注时,也可以表现在躯体上出现各种不适。(4)恐怖心理,冲动倾向严重:本次研究显示农民工子女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因子的检出率排在三位之中。一项针对农民工子女个性的研究显示:农民工子女在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缺乏自信心,有较强的自卑感,遇事往往持观望的态度,在有威胁的情况下容易退缩。他们处理事情显得幼稚,易动感情,忧虑不安,抑郁压抑,较冲动。
, http://www.100md.com
3.2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相关因素分析:
本次调查中男生身体症状、冲动倾向因子分高于女生,而女生的恐怖倾向因子分值高于男生。这可能一方面由于女生生理与心理方面比同龄男生成熟较早,如初潮来临的恐惧;另外BETH等认为,迁移儿童的社会适应的性别差异主要是由父母对男女儿童的期望、教育观念等不同造成的。同时随着年级增长的农民工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因子分数有随着年级的增加有增长的趋势。国外移民研究认为,与年长儿童相比,年龄较小的儿童因迁移引起的适应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较少。本研究还提示到由于农民工子女生活条件现实,如没有安静的学习环境,不能单独就寝,居住地社会风气差等,都使得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情况受到显著的影响。
综上所述:我市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率较高,其发生与特殊的社会背景,家庭教育,教育经历等综合因素密切相关。应该重视,早期加强干预。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杨碧秀,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干预对策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3):310~311,314
[3]胡韬,郭成,重庆市农民工子女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7 8(28)
[4]李海华,王涛等,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7,81(3):12-14
[5]陈美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格特征的研究,心理科学[J],2005,28(6):178—180
[6]BETH KC,ELIZABETH PP,Acculturation and immigrant children:Impli,cations for educators,Soc Edu,20000 64(2):121—125
[7]JOSS s,MERCEDES AS,WILLIAM K,et a1,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acculturation,Int J Pychol,1978(12):113—130, http://www.100md.com(邱田 胡华 蒙华庆 傅一笑 罗庆华 杜莲 邱海棠) 上一页 第 1 2 页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672-3783C/2010/06/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