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记载:“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之时,秋已过半,其“凉”和“燥”的气候特点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国医大师、皖南医学院终身教授李济仁曾分享自己对于秋分时节的养生感悟:“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秋分时节养生宜从养阴滋润、保养五脏、顺时养生等方面入手。
养阴滋润祛秋燥
秋季“阴气始长,阳气始衰”,大自然中的阳气开始下降,人体中的阳气也随之下降并向内敛藏。这时人们在养生方面需要适应秋季的变化,起居上应做到早睡早起。还要注意秋分时节昼夜温差大,午间艳阳高照,早晚凉气袭人,所以老年人要及时增减衣物,掌握好“春捂秋冻”的尺度,既不触冒风寒,又不被温热余邪所伤。“秋冻”有利于阳气收敛,可以培养抵御冬天严寒的能力。
, 百拇医药
秋分时节,神气也宜收敛,精神要安宁,思维要趋于平静,这样才能适应秋天的肃杀、阳气收敛的特征。一方面可以使精神活动和体内的阳气同步,有利于阳气收敛;另一方面,精神的宁静会对身体产生一种引导的作用,使周身进入一种平和的状态,来适应秋季冷暖交替的多变气候。
在防治疾病方面,李济仁提到,《黄帝内经》根据季节变化特点首先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该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重视顺应四时阴阳变化,在春夏注意养护人体阳气,在秋冬养护人体阴气;另一方面要求医家借助自然界春夏阳旺阳升,人体阳气有随之欲升欲旺的趋势,对阳虚者用助阳药;秋冬阴盛阴降(收),人体阴气有顺之欲盛欲降(收)之势,则对阴虚者用滋阴药,以求更好地达到扶阳助阴的目的。
秋天气候肃杀,天高物燥。若人体津液耗散太过,或素有阴津亏乏之患,则易感燥而生“燥病”。若燥邪伤及肺阴,则可出现口鼻、咽喉、皮肤干燥,干咳等症状,也可引发燥伤胃肠、燥伤肝肾等内燥证。在治疗上,《黄帝内经》曰:“燥者濡之。”治燥总不离滋润一法,而滋润实质是养阴。凉燥者,治当辛润;温燥者,治以甘寒滋润;内燥者,辨其脏腑精血之燥而濡养之,均需选用养阴药以滋阴润燥。养阴药如生地、沙参、麦冬、天冬、石斛、桑葚子、旱莲草、太子参等均具有滋润作用。临床常用的清燥救肺汤、桑杏汤、麦门冬汤、增液汤等,都是秋冬养阴法则的体现。
, 百拇医药
保养五脏是关键
李济仁指出,养生应注重对于心、肝、肺、脾、肾五脏的保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运动养生与自我按摩。日常可以适当做“五脏保健操”,该方法不仅包括运动,还包括心理、饮食、工作、睡眠等多个方面的调适,可谓对五脏的全方位呵护。具体方法如下。
一要养心,每天晚上临睡前按摩手上的劳宫穴和脚上的涌泉穴,可以起到心肾相交、改善睡眠的作用。养心主要是养神,在平时遇事尽量保持心平气和,不过喜也不过忧,与人交往不计较得失,以保持心神的虚静状态。在食物补养方面,建议常用西洋参泡水喝,常食用桂圆、莲子、百合、黑木耳等,以益心气养心阴。此外,还应重视午间休息,心在午时活动最为活跃,充分休息有利于保护心气。
二要调肝,过度疲劳会伤肝,平常的学习、工作、运动都应劳逸适度。人卧则血归于肝,定时上床休息既能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又能养肝护肝。饮食方面建议以清淡食物为主,尽量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损伤肝气。
, http://www.100md.com
三要养肺,早晨起床后养成做深呼吸的习惯,速度尽量放慢,以起到养肺作用。同时,建议平时适当多摄入一些有助于养肺的蔬果,如玉米、黄瓜、西红柿、梨等。
四要健脾,平时多做一些运动和按摩,以帮助“脾气”活动,增强其运化功能。如每天起床和睡前都可进行36次摩腹功,具体方法为仰卧于床,以脐为中心,先顺时针用手掌按摩36下,再逆时针按摩36下,然后用手拍打和按摩脐上的膻中穴120下和脐下的丹田穴100下。脾胃共为气血生化的来源,是后天之本,健脾往往需要与养胃结合起来。在饮食方面,建议每次吃七八分饱。平时尽量多摄入一些利脾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山药等,还可适当摄入香菜、海带、冬瓜等养脾开胃之品。
五要补肾,经常用一只手在前按摩下丹田、关元穴,同时另一只手在后按摩命门穴(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腰阳关(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有助于养肾。在食物补养方面,建议常食用核桃、枸杞、黑豆、芝麻等。
, 百拇医药
李济仁指出,养生关键在于坚持,特别是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并逐步将其变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顺时养生有妙法
时差疗养法
李济仁指出,时差疗养法是利用人体生理、病理活动节律制定的一种不用任何药物、针刺等,仅仅通过改变作息、进餐时间来调整人体节律从而调理病症的方法,较常应用于防治失眠与预防心血管病发作。
●防治失眠:失眠是人体睡眠节律周期的紊乱,通常失眠患者为使自己有更多的入睡机会,常常提前睡卧,以求延长睡眠时间,但往往事与愿违。根据人体生物节律,时差睡眠疗法更有利于失眠患者入睡,方法为将就寝时间比平时向后顺延2~3小时。
●预防心血管病发作:心血管病变多在夜间发作,如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等。研究发现,晚餐进食量过多、过于油腻是心血管病诱发因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将晚餐时间提前至下午4~5时,并控制摄入量和油脂成分,可帮助预防或减少心血管病发作。
, 百拇医药
慎选服药时间
李济仁指出,服用方药也应结合人体状态和药物作用特点,选择最适宜时间,以充分发挥其功效。以肝病为例,治疗肝病的药物最好在睡前服,或服药后即卧,宜静不宜动。这是因为“人卧血归于肝”,药物有效成分进入血中,流入肝中,肝血流量越大,药物在肝内有效浓度相应增高,疗效也就越好。另外,对于排石方药,结合西医学研究,其作用主要在于松弛、扩张结石所在的管道平滑肌,使管腔增大,利于结石下移外排。因此,建议白天服用该类药物,因为白天活动较多,有助于药力推动结石,并且白天还有机会大量饮水配合排石。
除此之外,在服药时间上,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病在上焦(心、肺部),欲使药力停留较久,宜饭后服。
●病在下焦(膀胱、肠),欲使药力迅速下达,宜饭前服。
●清热解毒药、润肠泻下药、滋补药宜空腹服(早餐前1小时或晚餐后1小时),此时胃中空虚有利于药物吸收。
●特殊药物应特殊服用,如助消化药在服药前应少量进食以助药效;驱虫药应在早晨空腹服,服药前应喝点糖水,这样可以提高杀虫效果;安神药、滋补药、延缓衰老的药物宜睡前服用;安眠药应在睡前服用。
(摘编自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名家谈节气防病与文化》毛国强主编), 百拇医药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8888-1239/q30921/31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