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5-01-0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数据共享 > 期刊杂志 >

重阳登高习俗的起源(中医文化)

  关于重阳登高习俗的起源说法不一,大概可归为四种。

 一曰“避灾祈福”。南朝吴钧的《续齐谐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厄,宜急去,令家人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按阴阳五行学说,物极必反,重阳之后阳渐衰而阴渐盛,此时登高可有利于阳气的接受,是古人减灾愿望的体现。

 二曰“龙山落帽”说。源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孟嘉,字万年,是陶渊明的外祖父,少年即负有才名,成年后任征西大将军谯国桓温参军,颇受赏识。有一年“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佐毕集,四弟二甥咸在坐。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命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见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廷尉太原孙盛,为咨议参军,时在坐,温命纸笔令嘲之;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日座叹之。”古代有“君子死,冠不可免”之说,但孟嘉气度宽宏、从容应对,使在场的人折服。因此后世有了重阳为“授衣之节,落帽之辰”的称谓,登高之俗或与此有关。

 三曰“观景畅志”说。《千金月令》云:“重阳之日,必以肴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这与九月九日所处的时令有关,此时秋高气爽,云淡风轻,登高远眺,心旷神怡。文人们因此抒情的作品颇多,著名的如李白的“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邵大震的“九月九日望遥空,秋天秋水生夕风”等都是吟咏登高活动的名句。

 四曰“强身祈寿”说。据《西京杂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说明当时人们对登高和中药防疫与健康长寿的关系,已经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温长路)D4, http://www.100md.com(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cntcm/4959/9890.htm
上一篇:蔡桓公先疾后病(中医文化)
下一篇:斗转星移话“重九”(中医文化)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