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一:从左至右,第一排肖德馨、陈士奎、胡兆垣,第二排陆寿康、魏子孝、高铎、何绍奇,第三排孟庆云、郭正权、卢丙辰。

照片二:1978年9月8日《光明日报》头版的报道。
翻开一张珍藏41年已经泛黄的旧报纸,又打开一本红色的纪念册,看到照片上一张张充满活力的脸庞,我心潮起伏,思绪穿越时空,回到那动人心弦的1978年。
报考过程终生难忘
1977年,全国恢复高等院校招生。1978年,全国进行研究生统一考试,初定报名截止期限为2月底。
我于1969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后进入安徽安庆卫校当老师,毕业后一直没有机会继续深造,面对这个机会,跃跃欲试。当时我成家不久,孩子年幼,需人照顾。因此,刚开始妻子不同意我继续求学,报考一事就卡在这个节点上。等到3月1日,招生报名时间延长,我终于鼓起勇气,瞒着妻儿,偷偷地拿了户口本到安庆市教育局报了名。
对于报考中医研究生一事,我内心有自己的思量。在教育部的招生目录中,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和北京中医学院联合招生项目特别吸引我。导师有著名中医岳美中、王文鼎、赵锡武、钱伯煊、王伯岳、赵心波、方药中、郭士魁等,考试科目是政治、医古文和中医基础、中医临床,不考外语。当时收音机里正在播放由苏叔阳编剧,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话剧《丹心谱》。剧中有一位老中医丁文中,由著名演员于是之主演。这不就是说的中医研究院的岳美中、王文鼎吗?如果考上中医研究生班,我就能在“丁文中”身边学习了,对此,我浮想联翩……
从报名到考试,只有一个多月的备考时间。除了夜以继日熟读和背诵四大经典之外,还着重看中医研究院主编的《常用中医名词简释》。考试是在一个小学教室里进行的,先考政治,后考专业。在考“医古文和中医基础”时,要求对《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气增而久夭之由也”一段原文断句和译成现代汉语 ......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cntcm/5064/2721.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44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