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5-01-0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数据共享 > 期刊杂志 >

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 要】 目的 通过探讨伤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提高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有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跨伤椎内固定术,研究组给予患者伤椎置钉内固定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记录矫正后Cobbs角、后凸角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5.93 min、术中出血量为104.66 ml、Cobbs角为6.35°、后凸角为6.12°、治疗有效率为90.32%,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 http://www.100md.com
 胸腰椎骨折临床上多因外部暴力所致,近年来随着交通业、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因车祸、建筑事故导致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胸腰椎骨折患者多伴有脊髓及神经损伤,如果治疗方式不当会导致骨折处长期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甚至导致截肢[1]。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本研究通过应用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1例患者,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为20-65岁,平均年龄为(41.38±1.01)岁,病程为1-12d,研究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为18-64岁,平均年龄为(40.86±1.03)岁,病程为1-10d,其中高处坠落伤24例,车祸伤20例,重物砸伤1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前应用MRI对损伤情况进行检查,研究组采用伤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首先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在伤椎中心惊醒后正中切口,充分暴露椎板、伤椎,应用C形臂X线机透视确定螺钉的准确植入位置[2],首先固定伤椎椎弓根完整的一侧,如果患者有神经压迫症状,应首先探查椎管并解除骨性压迫后进行椎弓根固定,在植入正常椎椎弓根螺钉试装连接棒后,在同一直线上植入伤椎椎弓根螺钉,并上下撬动椎弓根螺钉起到恢复爆裂椎体高度的作用,再应用连接棒将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连接棒上,在近端与伤椎椎弓根螺钉之间缓慢并适度的撑开,并以伤椎椎弓根螺钉为支点在远端与伤椎椎弓根螺钉中间进行纵向撑开,来有效纠正伤椎后凸。对照组给予患者跨伤椎四钉内固定,其他处理方式与研究组相同,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注射抗生素7d,卧床4周后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记录患者Cobbs角、后凸角及治疗有效率。

 1.4 疗效判定 治愈:患者恢复正常生活,骨折处无疼痛感且伤口完全愈合;显效:骨折处基本愈合,患者略有疼痛感;有效:骨折处有疼痛感,伤口基本愈合;无效:患者疼痛感明显,伤口愈合不良[3]。
, 百拇医药
 1.5 数据统计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百分率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昌耘冰,范志丹,夏虹,等.应用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9,27(3):347-349.

 [2] 吕夫新,黄勇,张强,等.椎弓根钉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1):46-48.

 [3] 朱本清,杨小玉,孙振辉,等.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附45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9,49(2):78-79.

 [4] 张绍东,吴小涛,杨惠林,等.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注射性硫酸钙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9(3):225-228

 [5] 陈天健,丰干均,乔俊,等.后路椎弓根固定加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09,25(10):890-893.

 [6] 李治国,陈志东,马治国,等.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0,16(9):670-672.

 [7] 王广积,林明侠,沈宁江,等.椎弓根钉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09,15(9):690-691., 百拇医药(李明学 崔正默 许龙吉 千成日 吴宏杰 金星主 )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004-8650/2014/11/36.htm
上一篇: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30例临床分析(临床医学)
下一篇: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研究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