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5-01-0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数据共享 > 期刊杂志 >

我院2013年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摘 要】 目的 分析我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使用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I类切口手术病历143份,调查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使用抗菌药物种类、疗程及联合用药情况等。结果 被调查的病历中,术后100%使用抗菌药物,使用居前3位的为头孢米诺、头孢西丁、头孢呋辛。84.3%手术在24h内停药,基本合理,15.7%手术在3天后停药。结论 本院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在I类切口手术中有选用药物不当、用药时间太长、用药超量之类的问题。

 【关键词】 I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中图分类号】 R978.1 【文献标识码】 A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热点问题。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2004年卫生部出台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对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合理应用进行了规定。2009年出台了《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2011年4月卫生部又出台了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用来规范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本研究是通过对我院I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回顾性调查而进行的合理性分析。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该类出院病历资料143份,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设计调查表,记录是否应用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种类、联用情况、术前给药时间、术后给药时间、住院时间等,并进行合理性评价。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随机抽取143份病历,患者年龄3-86岁,平均61.8岁,住院时间3-21天,平均住院时间11.3天。

 2.2 用药种类及次数 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143例),其中涵盖8个大类,涉及15个品种,而且个别患者存在联合用药,总计147例,且第二代头孢菌素用的最多,共用54例次(36.7%),其主要品种有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头孢替安。其次是头霉素类48例(32.7%),品种有头孢米诺、头孢美唑。青霉素类15例次(10.2%),品种有阿乐西林、氯唑西林、美唑西林.第1代头孢菌素14例次(9.5%),品种是头孢唑啉。第3代头孢菌素使用7例次(4.8%),品种有头孢地嗪。氨基糖苷类3例次(2%),品种有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喹诺酮类3例次(2%),品种有左氧氟沙星。抗厌氧菌药3例次(2%),品种有甲硝唑、替硝唑。使用居前3位的抗菌药物为头孢米诺、头孢西丁、头孢呋辛。
, http://www.100md.com
 2.3 用药天数 通过对2013年度抽取病历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统计示:用药天数1-9天,平均3.64天。术前30 -120分钟给药的占100%,术中均未给药,手术后24小时内停药为81例,占56.5%,手术后48小时内停药占84.3%,大于3天停药占15.7%。

 3 讨论与分析

 3.1 药物的选择 根据《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中指出:“一般的I类切口手术,如头、颈、躯干、四肢的体表皮术,无人工植入物的腹股沟疝修补术、甲状腺腺瘤切除术、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等,大多无需应用抗生素。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手术涉及重要脏器、异物植入手术,高龄和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但本院抽样显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00%,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规定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得高于30%,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医院要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通过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并将其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 http://www.100md.com
 此次调查中有15例用氯唑西林、阿乐西林、美洛西林青霉素类抗生素作为预防用药。青霉素类不推荐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其原因为过敏反应多,且容易引起过敏性休克发生。因预防用药的时机为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予一定的抗菌药物,此时,病人机体处于一个特殊状态,病人各种情况需要麻醉师、医生、护士的共同监护,如在使用抗菌药物后出现过敏反应,临床观察和抢救的难度都将增大,不利于手术进行。为了保障手术顺利进行,把药品过敏反应发生率减小到最低,就推荐使用相对而言过敏反应少、过敏性休克少见的头孢菌素类药。另外,药敏试验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的越来越多,所以用青霉素不一定能预防感染,因而推荐使用头孢菌素。3例选用喹诺酮类药物作为手术预防用药,38号文件明确指出:应严格控制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其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因此,氟喹诺酮类不可作为除泌尿系统、肠道外的其他手术的预防用药。对内酰类过敏的患者,预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感染可用克林霉素、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可用氨曲南。
, 百拇医药
 3.2 用药时长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目的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并维持至手术感染危险期,降低术后感染发生。所以,什么时候用药就很重要了[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第一次在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用药,确保在发生细菌污染前血清及组织中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相关文献说明,手术后用抗菌药物并不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4,5]。所以在术前预防用药很重要: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Z].卫医发[2004]285号.

 [2]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3]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3):1594,[4] BRALERr D W,HOUCK P M.Antimicrobial prophylaxis for surgery an advisory statement from the national surgical infection prevention project [J].I Am Surgery,2005,189(3):395-404.

 [5] 马海英,李玉兰,高晓非.513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医药导报,2010,29(12):1654-1655., 百拇医药(余王梅)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004-8650/2014/09/101.htm
上一篇:乐陵市民办幼儿园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
下一篇:论文下载: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家庭健康指导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