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见附件(1858KB,2页)。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与血清胆红素的关系。方法将147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有无合并房颤分为A、B两组:A组为合并房颤组,共36例;B组为不合并房颤组,共111例,分别进行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浓度检测,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A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发作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浓度高低关系密切。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房颤胆红素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087-02
房颤(AF)是心血管病中的常见心律失常之一,AF的发生不仅可以使心脏功能减退,还容易形成血栓栓塞,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早期及时地发现影响AF发作的高危因素,并对其进行积极干预有着重要的意义。胆红素是一种内源性的抗氧化剂,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房颤发作的关系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发作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关系,为房颤的早期预防提供新的策略。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分析2007年01月至2010年06月住院治疗的老年(6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7例,年龄60~95岁,平均年龄79.38±6.68岁,按照有无合并房颤分为两组:A组为合并房颤组36例(男34例,女2例),平均年龄(79.56±6.91)岁;B组为不合并房颤组111例(男89例,女22例),平均年龄(79.32±6.63)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空腹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性别构成比较,A组的男性构成比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A、B两组高血压患者血清胆红素比较(±s)
项目TBIL(umol/L)DBIL(umol/L)IBIL(umol/L)
A组(n=36)13.13±2.95*4.61±1.498.52±2.18*
B组(n=111)15.27±6.225.01±2.1610.27±4.56
P值0.0060.220.002
与B组比较,* P0.05)。本研究提示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发作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高低有关,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越低,患者发生房颤的危险性越高。研究表明,胆红素具有减轻血管壁慢性炎症的抗炎作用,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大量研究显示,胆红素是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剂,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减轻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质过氧化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保护血管内皮。有研究表明,10μmol/L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高低的一个标记值[1]。近年基础研究表明,房颤发作与炎症反应[2]、内皮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3]有关。由此可以推测,胆红素具有预防房颤发作的心肌保护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