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期刊 《医学信息》 2016年第1期
编号:12774765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1日
2016年第1期
中医药疗法,综述
摘要: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常见病,西医效果欠佳,中医采用辨证论治,单方验方,穴位注射,针灸推拿等疗法,疗效显著,但研究设计方案多不规范,无严格的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仍须深入研究。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药疗法;综述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本病与中医学的"石水"相似,可归属于"水肿""虚劳""腰痛""尿血"等范畴。本文从近代有关专家的认识、中医辨证论治、单方验方和其他疗法等方面予以归纳整理,报道如下。
1 病因病机
乐才文[1]认为慢性肾炎实属本虚标实:肾虚为本,首当补益。其认为病久多耗气伤阴,主张养阴益气,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适当加用益气药物;湿热为标,注重清利,兼顾养阴。治法上其注重清热利湿,方药以四妙散为基础临证加减。
刘明[2]认为,慢性肾炎的发生与发展,都与正虚邪实有关,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是一种虚实夹杂的病证。正虚主要表现在肺、脾、肾三脏之虚,而以脾肾亏虚最为常见。邪实是指诱发因素和病理产物,若湿热雍于腰部,筋脉弛缓,经气不通,可致腰痛。若热邪盛于下焦,脉络受损,血渗膀胱,可致血尿。慢性肾炎的发生与发展,又常因风邪外袭,湿浊内蕴,瘀血阻络,损伤肺脾肾三脏功能所致。同时根据水与血不可分割的关系,气虚推动无力而致血瘀 ......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006-1959B/2016/01/09.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