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2-21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生活保健 > 疾病专题 > 心脑循环 > 心脑血管意外(中风) >

肢体对线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 观察以坐、站位对线平衡训练为主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为观察对象,在社区康复门诊接受以坐、站位对线平衡为基础的系统训练,同时指导家属辅助技巧,在家庭强化肢体对线平衡。观察周期1年。用简化Fugl-Meyer评分法[1]评定患者运动功能;用MAS法[2]评定患者平衡功能;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3]评定患者下肢功能。结果 1年前后自身对照,Fugl-Meyer、MAS积分明显提高(P, http://www.100md.com
 Key words:Limb balance;Training;Stroke sequelae;Motor function

 社区家庭康复是目前偏瘫患者出院后的主要康复方式,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康复,在于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独立性和参与能力。只要偏瘫患者能独立保持坐、站立,就能大大降低家属的照顾强度,并为下一步辅助行走创造了条件。坐、站位对线平衡的训练是关键所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9月1日~2015年8月30日在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和中国人民大学校医院推拿按摩门诊接受康复训练的2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5~78岁;缺血性病变15例,出血性病变4例,混合性1例;病程1~20年;左侧偏瘫13例,右侧偏瘫7例;接诊时Fugl-Meyer积分(19.06±8.18)分;平衡MAS积分(3.06±0.18)分;下肢能力0级2例,1级9例,2级4例,3级4例,4级1例,5级0例。20例患者均由轮椅推入康复室;半年内均未接受过正规的康复训练。
, http://www.100md.com
 1.2方法 22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正常法定工作日在门诊以坐、站位对线平衡为主的康复训练,医师与患者一对一,1次/d,≥90 min/次;指导家属及陪护人员坐、站位肢体对线平衡的輔助技巧,要求患者日常坐、站必须达到正确的肢体对线平衡标准。观察周期1年。门诊康复提供PT床上训练和床下训练两部分。

 1.2.1 PT床上训练 缓解肢体痉挛、维持关节活动度、诱发肌肉主动收缩、坐位平衡。①仰卧位良好肢体摆放,肢体抗痉挛;②患侧肢体关节活动度的维持;③患者仰卧位,诱发前臂选择性旋后、腕背伸,桥式运动,床边诱发选择性伸膝和选择性踝背屈;④仰卧位下肢主、被屈伸训练;⑤患者健侧卧位,以Bobath、PNF技术诱发肩胛带肌、屈髋肌、腰大肌主动收缩;⑥床上翻身训练;⑦健侧卧位床边坐起;⑧坐位平衡训练。

 1.2.2床下训练 重心的转移、肢体对线平衡、行走:①从坐到站、从站到坐训练,从床向轮椅转移; ②床边辅助站立训练;③站位平衡训练;④行走训练。

 1.2.3家庭康复指导 体位抗痉挛、强化肢体对线平衡:①仰卧位Bobath握手,翻身训练;②床边坐位对线平衡训练;③坐位重心转移、从坐到站、从站到坐训练;④站立对线平衡;⑤原地行走;⑥日常生活用品的使用。

 1.3主要观察指标及评定方法 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法评定患者运动功能;用MAS法评定患者平衡功能;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定患者下肢功能。在接受康复训练前及训练后 1、3、6、9、12个月分别由同一康复医师定期评定。, http://www.100md.com(丁田机) 第 1 2 页 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中风(脑卒中)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006-1959B/2017/04/44.htm
上一篇:脑卒中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观察和护理经验分析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