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2-21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生活保健 > 疾病专题 > 心脑循环 > 心脑血管意外(中风)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综述)

  2溶栓药物

 第1代溶栓药物以链激酶(SK)和尿激酶(UK)为代表的非选择性纤溶酶原激活剂,通过激活血栓内无活性的纤溶酶原从而使纤维蛋白原溶解,但由于选择性差极易产生全身高纤溶状态,目前在临床已很少使用。第2代溶栓药物以阿替普酶(rtPA)为代表的选择性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其本质是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14],可选择性的与血栓表面的纤维蛋白原结合,活化纤溶酶原,并在局部溶解血栓,避免了全身高纤溶血症,是唯一获得FDA批准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药物。第3代溶栓药物以替奈普酶、去氨普酶为代表的新型溶栓药物。替奈普酶是第一批rtPA的半合成和替代药物之一,具有更长的半衰期和对纤维蛋白更高的亲和力。目前至少有一项研究证明了与IV-tPA相比,血管再通的成功率提高,最终临床结果良好,且并发出血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然而,一项正在进行的关于替奈普酶的随机对照试验,即NOR-TEST(挪威替奈普酶中风试验)研究发现,给予0.4 mg/kg替奈普酶和0.9 mg/kg阿替普酶的干预,两组患者的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均无明显差异;在安全性方面 ...... 上一页 第 1 2 3 4 页 下一页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006-1959B/2020/17/14-1.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94 字符。
上一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
下一篇: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