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分析腹泻散对秋季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98例秋季腹泻患儿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和贝飞达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腹泻散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腹泻、发热、脱水症状的扭转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腹泻散对秋季腹泻患儿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 腹泻散; 秋季腹泻; 治疗
小儿秋季腹泻发生在每年的秋冬两个季节,通常情况下11月至次年1月是该病患儿发病的高峰,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中比较多见,导致该病患儿发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是轮状病毒,多通过患儿的消化道进行传播,且易流行[1]。现代医学在对该病进行治疗方面缺乏有效的抗病毒类药物。本次研究过程中选取98例秋季腹泻患儿病例,对应用腹泻散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9年11月—2011年11月秋季腹泻患儿9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18个月~3岁,平均(1.8±0.2)岁;发病时间11~70 h,平均(18.2±1.2)h;治疗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15个月~2岁,平均(1.4±0.1)岁;发病时间12~71 h,平均(17.8±1.4)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海口奇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23),剂量为10 mg/(kg·d),坚持用药1周;口服贝飞达胶囊(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93065),1粒/次,1次/d,坚持用药1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腹泻散,主要方剂组成为:茯苓30 g、白术20 g、焦山楂15 g、山药12 g、车前子12 g、麦芽粉和鞣酸蛋白各9 g、莲子肉6 g、桔梗5 g、半夏和甘草各4 g,1岁以下10 g/次,1~2岁15 g/次,2岁以上20 g/次,3次/d,开水冲服[2]。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效果,发热、腹泻、脱水症状纠正时间,不良反应,复发率,住院时间。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已经彻底消失,每日大便次数已经能够控制在4次以下,大便性状恢复正常状态。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已经明显好转,大便性状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大便稀糊状),每日大便的次数与治疗前比较已经明显减少。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没有改善,大便的性状与治疗前没有差异[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行 字2检验,P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674-4985/2012/30/19.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5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