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2-21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美容天地 > 减肥 >

引导性干预在促进肥胖儿童身心健康上的意义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引导性干预在促进肥胖儿童身心健康上的效果研究。方法:将本院门诊接收的180例要求并接受引导性干预的肥胖儿童按照入组先后顺序采用单双号尾数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保健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进行心理行为、营养、体重及社会功能的引导性干预,比较两组儿童干预前后的身高、体重、超重及肥胖比例以及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儿童干预后的体重、BMI指数、超重及肥胖比例以及MHT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 百拇医药
 【Key words】 Guide interventions; Obese children; Mental health; Efficacy

 引导式教育是由匈牙利学者Peto Andras教授创建的,其通过教育的方式促使功能障碍者异常功能获得有效矫正及恢复,或促使人群向更好的行为发展[1-2]。其应用的根本原理是通过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持续性改善的效果。肥胖儿童保健是综合性医院常年开展的诊疗项目,其在促进肥胖儿童健康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报道显示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存在着一定的关注不足,肥胖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对家庭的和谐及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不利[3-4]。为更好地促进肥胖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本文前瞻性分析了本院采用引导性干预的方法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门诊接收的180例肥胖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的先后顺序采用单双号尾数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5~12岁,平均(8.9±2.7)岁,体重14~55 kg,平均(33.7±18.7)kg,身高1.10~1.64 m,平均(1.32±0.69) m,BMI指数(20.1±4.8)kg/m2;观察组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5~12岁,平均(9.1±3.1)岁,体重15~58 kg,平均(33.8±19.3)kg,身高1.09~1.62 m,平均(1.34±0.72)m,BMI指数(20.3±4.9)kg/m2。两组的年龄、性别、BMI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肥胖儿童年龄5~12岁;(2)不伴有严重的心、肺、肝及肾脏器官病变,无恶性血液病等疾病;(3)监护人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1)年龄10岁;(2)伴有严重的心、肺、肝及肾脏器官病变,恶性血液病等疾病;(3)孤独症、多动症、睡眠障碍及学习障碍儿童。

 1.3 干预方法 对照组儿童进行常规保健指导,包括儿童饮食注意事项、营养、不同年龄段疫苗接种知识、合理控制体重等方面的指导。观察组在上述干预基础上对儿童进行单独的引导性干预,干预人员由首诊医生及保健科医生2名及护士3名共同组成,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1.3.1 心理行为引导干预 学龄前儿童(5~6岁):(1)干预原则:干预人员重点围绕协助其建立基本生活技能、情感依赖及表达能力等方面,告知儿童监护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更多的关注儿童成长,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情感互动,多与儿童进行沟通。(2)干预方法:干预人员围绕该阶段儿童感兴趣的话题,如某卡通动漫、幼稚园生活、图片及玩具等话题或实物与儿童进行情景模拟,鼓励儿童畅所欲言。学龄期儿童(7~12岁):(1)干预原则:干预人员重点围绕提高儿童适应及学习能力,建立情感有效控制及生活常规,培养其独立学习与思考、生活自理能力及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2)干预方法:该阶段干预人员与其沟通以朋友的角色进行,干预人员通过PPT、小课堂授课及情景模拟等方式,向儿童讲解良好心理行为与性格及健康成长的关系,良好心理行为的塑造方法,良好心理行为保持方法;同时耐心的与儿童监护人员进行沟通,说明该阶段是儿童心理行为塑造的关键时期,引导儿童监护人在该阶段与孩子保持更多的情感沟通及交流,遇到有逆反心理的儿童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关心、关爱及耐心的沟通。, 百拇医药(陈泽鑫等) 第 1 2 3 页 下一页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674-4985/2015/19/03.htm
上一篇:基于证素辨证探讨绝经后肥胖痰证的病理特点
下一篇: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肥胖症的近期疗效观察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