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gooood谷德设计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存在建筑摄影
在设计过程中,“平热”和“淡景”这两个由日本哲学家鹫田清一定义的概念对我们有着很大的启发和影响。“平热“意味着一座城市典型或是最平常的状态,彰显其城市的氛围、文化或情绪的本质。
感谢 VARI几里设计 对gooood的分享
项目概况
麓湖CPI岛商业更新项目是位于成都“麓湖生态城”中的麓客岛东侧的别墅样板间集合岛。二十余栋曾经的麓湖别墅样板间坐落于岛屿之上。CPI岛需要通过一次焕发活力的城市更新和商业迭代来重置这些岛上闲置的老旧物业,激活水岸与人居及商业的关联。
▲麓湖CPI项目改造后航拍图 © 存在建筑摄影
几里建筑通过一系列系统规划与设计,对其中十栋建筑进行改造加建,并结合地形重新设计新建了十栋建筑,将原有场地的轴线体系和空间关系重新构筑——以新生来致敬过往。
▲改造前麓客岛卫星图及基地地块位置 © vari architects 几里建筑
设计理念
在设计过程中,“平热”和“淡景”这两个由日本哲学家鹫田清一定义的概念对我们有着很大的启发和影响。“平热“意味着一座城市典型或是最平常的状态,彰显其城市的氛围、文化或情绪的本质。
▲CPI中平热的淡景 © 存在建筑摄影
从这一角度来说,也许没有比成都更好的城市氛围环境来塑造充满松弛感的空间。于是很自然的,本项目的设计重点关注如何通过一些列的空间策略来营造属于成都的平热空间,突显其和缓与安逸的城市气质与常态,也就是成都人常说的“巴适”。
▲属于成都的平热空间 © 存在建筑摄影
建筑设计策略
在完成整体性的设计后,我们在建筑层面继续追求“平热”,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淡景” 这一理念。淡景或者说“幽隐风景”,指的是我们感官体验和周围环境中那些细腻而常被忽视的方面;其强调关注细微、短暂细节的重要性,即使这些淡淡的风景并不显而易见,但它们通过丰富我们的日常体验,带来一种宁静的美感和深刻的洞察力,从而帮助我们与周围世界建立更深的理解和联系。
▲CPI中平热的淡景 © 存在建筑摄影
▲麓湖CPI改造后的11 A8艺展中心 © 存在建筑摄影
设计手法上,首先是对微地形的充分利用,设计创造出不同形式的台地和错层空间。这使得建筑在顺应自然的同时,也塑造出恰如其分的视线遮挡,形成层叠的空间透明性。
▲微地形利用 © 存在建筑摄影
其次是对于灰空间的使用。挑空的设计,把麓客岛的自然生态基地最大限度的引入到了建筑空间,让人、建筑和自然相互融合、淡淡的风景;退台的设计,营造城市社交的空间场景。这两者结合形成既是日常的且具有仪式感的空间。
▲W11 A8艺展中心灰空间设计 © 存在建筑摄影
第三,采用简洁有效的立体主义形式,弱化建筑形体感,使其显得平易近人甚至可爱。第四,强调外立面色调的统一,灰白色色系的基调通过混凝土、涂料、玻璃和金属等不同的材料实现了多元化的表达。
▲简洁的建筑立面形式和表达语汇 © 存在建筑摄影
整体设计方法
几里建筑通过三项关键的“更新”行动来重构CPI岛:1) 对原有轴线体系和空间架构的更新;2) 对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滨水岸线的更新及空间节点的置入;3) 对建筑单体的改造和新建。
▲麓湖CPI项目改造前后城市肌理对比图 © vari architects 几里建筑
1 线体系及空间架构的更新
由此,在整体设计层面,我们首先将原先纯功能导向的单动线设计扩展为了提供游历空间体验的三重轴线体系,塑造日常的街道,形成基本空间构架;
▲三重轴线体系 基本空间构架 © vari architects几里建筑 昱道景观
▲轴线体系及整体空间架构前后对比 © vari architects几里建筑 昱道景观
▲上层动线街景 © 存在建筑摄影
▲中层动线街景 © 青橙摄影
2 节点空间的置入
其次,在这个框架内植入六个以小广场为核心自然社交场所,在提供友好社交区域的同时并围绕它们打造空间节点;
▲节点分析 © vari architects几里建筑 昱道景观
3 建筑改造与再造
根据节点设定六个不同的组群,各自承载相互关联但有不同侧重的功能业态,我们通过新建筑精确介入和现有建筑形态的适当改造,形成了中心导向和半开放的空间聚落,从而将CPI岛的形式从单一建筑类型的离散空间转变成为了包含多种街区形态的“集体形式” 。
▲节点一 看向W01-1和W1之间的入口欢迎广场 © 存在建筑摄影
▲节点三 快闪广场 © 存在建筑摄影
▲游客徜徉和停留、探索和感受的空间 © 存在建筑摄影通过这三步的体系性设计,我们在CPI岛上创造了一个空间网络,邀请游客徜徉和停留、探索和感受,从而呼应合突显了成都的场所精神。
▲轴线更新 © vari architects几里建筑 昱道景观
▲节点更新 © vari architects几里建筑 昱道景观
▲建筑更新 © vari architects 几里建筑
设计详解
建筑部分,包含新建部分10栋和改造部分10栋。
▲新建改造详解 © vari architects 几里建筑
节点一 访客中心组团
在入口处加建二层的w01和新建的w01-1之间,营造出一个极具欢迎感的入口广场,建筑的首层完全打开,向公众开放,让整个空间丰富而轻松。
▲W01-1 © 存在建筑摄影
▲W01-1 W01 © 存在建筑摄影
节点二 美食组团
w02,w03分别使用向上生长和水平生长的设计手法,增加了建筑的延续性,形成一个完成的临湖景观面。w05用简洁的手法整合立面,清水质感的涂料搭配彩色的钢柱,更加凸显这栋建筑的几何构成感。
▲W05 © 存在建筑摄影
▲W05 © 存在建筑摄影
▲W03 © 存在建筑摄影
节点三 快闪组团
新建的Pop-up区快闪组团,通过引导和限制,将原本空旷开敞的空地打造成整个项目中最有趣的部分,既予人丰富的空间感受,又作为三重交通轴线的交汇广场,发挥着重要作用。
▲POP-UP W06 POP-UP W07 © 存在建筑摄影
▲POP-UP W21 POP-UP W08 © 存在建筑摄影
▲POP-UP W07 POP-UP W08 © 存在建筑摄影
▲夜景 © 存在建筑摄影
节点四 社区组团
通过w20-1电台和w19弧形画廊的遮挡,将两个区域的空间通过一条狭长的景观道路串联,本身这道弧形步道也给予人更丰富的空间体验,几个有趣的小建筑构成生活社区组团。
▲W19 © 存在建筑摄影
▲W20-1 © 存在建筑摄影
▲W24 W25 © 存在建筑摄影
节点五 设计文化组团
w11的原建筑被改造为一个书店,加建的展厅位于整个项目的正中心,首层架空,栈桥对面是整个场地的另一个主入口。架空层可以举办小型活动,激活了人居和水岸的关联。
▲W11 © 存在建筑摄影
▲W11夜景 © 存在建筑摄影
总结
本项目用一种谦逊和克制的态度,重点关注的是如何突显非标和松弛感的场所精神,通过结合现有建筑结构和地形特征来实现平热的淡景之一设计追求,从而探索和展示成都气质的变与不变,希望创造一种新的城市生活方式,为成都合麓湖生态城注入新的城市活力。
▲非标和松弛感的场所精神 © 存在建筑摄影
项目位置:中国 四川省 成都市项目时间:2022.10 – 2024.4业主:成都万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阿发奇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业主设计管理(建筑):成都麓湖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罗希,梁馨尹,李国勤,朱传玺成都万华新城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柏久绪,王楷文建筑面积:7000㎡参与规划:vari architects 几里建筑建筑设计:vari architects 几里建筑主持建筑师:齐帆,杨丁亮项目建筑师:冯攀遨,王晨欣,唐汉旦,丁小榆,牟羽,李俊建筑施工单位:图泰建设集团,鼎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图设计:洲宇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中恒筑科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成都第二分公司景观设计:昱道景观灯光设计:BPI照明顾问设计公司幕墙深化设计:洲宇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摄影:存在建筑,青橙摄影文案:齐帆,杨丁亮,王晨欣联系邮箱:vari_architects@163.com小红书号:几里建筑 vari architects微信公众号:几里建筑 vari archit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