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碰撞世界时长出危险的刺,在挖掘自我中开出猩红的花。
「猩红」不只是一种颜色,它是一场沉浸式的红雾,弥散着通感的色味声香。它是在生活和身体上劈开的破口,通往一个彰显情感和态度的独特时空,一个由陈婧霏构建的美学宇宙。
陈婧霏的第二张全词曲创作专辑《猩红》以自传体演绎十场时空戏剧。声音代入角色,歌词写为独白,浓烈的情绪在红丝绒帘幕后徐徐漫开,用音乐释放不敢宣之于口的隐秘欲望,字句都暗藏着红色惊叹号。
每首歌都生发于对肉身体验的竭力挖搅,用记忆造云,以梦唤雨,滋润干裂的现实。歌声靡靡,其意谆谆,词间隐匿着创作者微妙的时代观察和阅读轨迹,从森见登美彦(《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到阿道斯·赫胥黎(《After Many a Summer Dies the Swan》),告貌貌众人:毒药在当下,而解药在过去。
...
(展开全部)
在碰撞世界时长出危险的刺,在挖掘自我中开出猩红的花。
「猩红」不只是一种颜色,它是一场沉浸式的红雾,弥散着通感的色味声香。它是在生活和身体上劈开的破口,通往一个彰显情感和态度的独特时空,一个由陈婧霏构建的美学宇宙。
陈婧霏的第二张全词曲创作专辑《猩红》以自传体演绎十场时空戏剧。声音代入角色,歌词写为独白,浓烈的情绪在红丝绒帘幕后徐徐漫开,用音乐释放不敢宣之于口的隐秘欲望,字句都暗藏着红色惊叹号。
每首歌都生发于对肉身体验的竭力挖搅,用记忆造云,以梦唤雨,滋润干裂的现实。歌声靡靡,其意谆谆,词间隐匿着创作者微妙的时代观察和阅读轨迹,从森见登美彦(《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到阿道斯·赫胥黎(《After Many a Summer Dies the Swan》),告貌貌众人:毒药在当下,而解药在过去。
在陈婧霏的光影世界里,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导演、编剧和演员,可以尽情创造自己的剧本、改写自己的命运。
一幕女孩,天真浪漫,
一幕女神,自由神秘。
一夜甜梦,带你去过去、未来和太空,
一场幻梦,让你尝浓郁而炽热的红。
大幕已经拉开,请全力演出。
《红霞剧场》
吉他和旋律吹来前时代的风。
一个历经春夏、繁花和流浪的歌者,站在远处咏叹理想主义在小时代的摇摆,
又在绝美的红霞剧场中,重新想象一个充满灵感的乌托邦。
《北海》
北海的温柔慰藉失落的梦与幻想,又渐入恢弘的人间剧场,放大远航的声量。
大提琴忽隐忽现,伤怀时光的水波轻荡,自传式的歌词勾勒出一个成长故事。重回童年的绿树红墙,让不同时期的自己对话:
“此刻你是否过着渴望的人生?”
“是不是划向最初的信仰?”
生活的船摇摇晃晃,我们不断调整节奏从故乡的水湾划向人生的海浪。待你把心中那个小孩哄入甜梦,昨日的风会把你推向四处。
《沙漠一枝花》
《沙漠一枝花》是一个人的“爱之夏”(Summer of Love)。
宠辱不惊的陶醉,兀自绽放的热情;
快乐的旋律和诱惑的字句,让人想倒上一杯酒跳舞。
五花八门的规训在此失效,深刻的问题与我无关,只要一场豪饮和一夜好眠。自由纵情的背后捕捉了一种微妙的时代情绪——享用当下即清醒。正如 Bob Dylan在爱之夏前夕所写:“You got nothing to lose”。
《春宵苦短,少女快前进!》
世上没有苹果雨,
海底没有神仙鱼。
玛格丽特笔下冒出粉红泡泡,
约翰凯奇也能弹出夏日恋曲。
春宵短暂夜未央,鼓点击碎修罗场,
不如酿人生的空虚,忘却应许之地,
痴男怨女别煽情,饮杯醉生梦死快前进。
《禁色宝丽来》
灯影交错尝禁果,飞蛾扑火写传说。
炙热鲜红的爱与欲在声音间流转出一段沦陷、试探又不可得的恢弘爱情。
水月易皱,情深不寿,溢出边界的爱最后只留下一张禁色宝丽来。
《演!演!演!》
复杂的洪流中谁能免闪躲腾挪,冲淡本色?
以孤身走乱世的决绝,演一出人生舞台剧
戴上深谙世事的面具,是非交错中见自己
《诸多夏日后天鹅之死》
光明阴影轮转,黑夜白昼交替,
宿命之云的笼罩如死亡般无处逃逸。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请想起阿道司的预言:
诸多夏日后白羽沉寂,命运将为天鹅奏响终曲。
《你是我最爱的褪色的幻想》
拾起轻灵的梦,一段无限温柔的记忆——
星光点点,海浪潺潺,阳光暖暖,万物懒懒,
徐徐吟唱中重回白衣飘飘。
这是一首淡紫色忧伤的道别曲,送给过去,送给最爱的你。
《自恋咒》
记忆碎片拼凑才是我,心情音符流动才像我,
天空晴雨,潮汐涨落,四季是我,海水也是我。
不是谁的另一半,不是他者电影的配角,
要爱这个我,也爱那个我,跟我默念《自恋咒》,每自我都闪烁。
《猩红》
席卷而来的诱惑,安静中推倒高楼,
凌驾于一切的狂喜,无声地染红世界。
站在欲望的高峰做一场身体礼赞,纵身跃入猩红。
我们真的还需要一个中国的Lana Del Rey吗?重复的旋律,相近的歌词,真的有些索然无味了。
2.5,问题基本都集中在后半张上,比上一张差的原因是步子迈太大劈叉了,另外欧美这种伪独立的音乐已经死绝了,华语音乐真的不考虑好好洗盘一下吗。
我们总对有期待的音乐人有个魔咒——“为什么总唱相同的东西?”转型之后再说“为什么不做自己呢?”就做陈婧霏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东西就好了。就做陈婧霏就好了。
讲真,收曲质量都不如她这两年零星发的那些单曲,徒有概念和气氛,可听性相比第一张光速下滑,声音演绎也偏单调,整张的窘境就像专辑里一首歌的标题,陷入了“自恋咒”。很好奇有此山员工的第二张是不是都会陷入flop的魔咒?
中文流行音乐世界需要有独特美学理念的歌手存在。有了这样一个陈婧霏,值得珍惜。后半张文学性与旋律性的结合要更好一些。时间会证明这第二张专辑的妙处所在。
经过了首专的惊艳,这张专仍然迷人且完整,好几首歌都很好听。只是听众已然开始期待陈婧霏更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和更多的可能性。
二专需要反复品味。11月28号早上在开车去Johnston Canyon的路上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二专,第一遍听下来没有很惊艳,但是几天之后在从卡尔加里飞温哥华的飞机上看着歌词听,完全停不下来。 陈婧霏的词是发展的,开放的,没有太多陈词滥调。网络上已充斥着太多流行用语,比如绝绝子...
(展开)
如果要谈论《猩红》就无法只听过《陈婧霏》,如果只听过《陈婧霏》,那么《猩红》将是对“陈婧霏”这个形容词认知的全面升级。《陈婧霏》中塑造的“别处”像一个安全空间,孤独寂寞的、有病呻吟的、浪漫至上的、积极向下的,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舒适区,是“我的孤独认出你的...
(展开)
二专整体听下来也还不错,有缓缓拉开的时代大幕,有漫无目的的随心漂泊,但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个人觉得是少了一些惊艳的记忆点。就像一专的那些非常璀璨的画面感是一场烟火大会,我们激动而狂喜,二专更像是假日狂欢后的第二天,中午醒来,在湖边微风徐徐,亲密的人就在身边...
(展开)
傍晚回到狭小拥挤却温暖可爱的出租屋,第一件事就是播放喜欢的音乐,享受i人独处时光。前几天去看电影《好东西》的后劲还没有过去,惊喜地发现它的推广曲《她不再幻想》是陈婧霏创作的。作为一位唱作人,陈婧霏的人生本身就是女性的积极叙事。 · 最近她发布了新专辑《猩红》,...
(展开)
在我的印象里,陈婧霏一直就是一个「目光永远倔强,无忧无据纵情欢畅」的人。 这些年,她一直专注音乐创作。如果说第壹张专辑《陈婧霏》讲述的是她30年多年以来在人生片场逆行的故事,那近来推出的第二张专辑《猩红》更多的就是她对于女性应该怎么活的表达。 前几天听了陈婧霏...
(展开)
最近一次听陈婧霏,就是《好东西》推广曲《她不再幻想》,以铁梅的视角回应茉莉《我不再幻想》这篇作文。看电影前听还好,看完电影再听就很感慨她太会写。 歌词「在这座荒诞游乐场/我们都一样彷徨…新世界多宽广/不追逐谁会怜奖/不祈求谁能体谅」,完全是「总要有人和你说对不...
(展开)
撰文 / 王击凡 1. 那些“猩红”的好东西 相信大家最近都看了《好东西》吧!所有热爱创作、热爱文艺、热爱生活的朋友,都很难不被这部真诚的电影打动。更令人佩服的,是唱作人陈婧霏为这部电影量身打造的宣传推广曲《她不再幻想》。这首歌的词曲也来自陈婧霏,据说是在一周内极...
(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