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双重身份走进手术室他们是救死扶伤的生命守护者来到教室里他们是诲人不倦的师者
近日我校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群医闪耀”人文思政课暨同济医院迁汉人物志新书发布仪式举行医学大咖与200余名青年医生、医学生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共话新时代医者的使命与责任
![]()
在讨论中青年医生和医学生积极提问表达了对于医者精神的理解和困惑医学大咖们结合自己的丰富经验分享对新时代医者使命与责任的深刻见解作为医者、师者他们分享了哪心得体会?
![]()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陈孝平教授总结好医生的“三不计较”:不计较时间把自己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病人身上不计较金钱尽可能用最少的钱为病人治好病不计较一时得失把眼光放长远不害怕眼前暂时的困难和挫折针对很多年轻医生过于追求高精尖技术的现象陈孝平不断提醒同学们要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础理论的学习打好宽广而坚实的基础
![]()
我国超声医学先驱者之一90岁高龄的同济医院超声影像科张青萍教授满怀感慨地回忆道“20世纪50年代中国医学超声领域刚刚起步当时超声波的应用还仅限于形态学方面的观察与研究尽管条件艰苦但我们作为医生深感肩负着社会责任和使命都渴望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决心全力以赴探索这一新兴医学领域将这项新技术推向前进从最初的妇产科应用开始超声技术逐渐扩展到肝脏、肾脏、心脏等多种器官的检查与诊断”
![]()
“未能如愿选择理想的专业,
如何激发和培养自己的内在驱动力?”
这是许多医学生面临的困惑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候任主任委员
同济医院综合医疗科主任
张存泰教授
分享了他在中年
转换职业道路的经历
他提到
在40多岁时,他从心血管内科
转向了老年医学科工作
结合之前的心血管专业背景
他将血管衰老
作为自己新的研究方向
2023年
血管衰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在同济医院成立
他牵头制定了
《血管衰老标志物专家共识(2023)》
![]()
肿瘤科是折射世间人情冷暖最多的地方之一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同济医院肿瘤科于世英教授在谈到医患关系时说道在疾病面前病人和医生就如同掌舵者与摇橹人共同驾驭着生命之舟只有双方携手合作才能确保生命之舟不偏离航向这种合作不仅是医生对患者的救治也是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是医患之间双向奔赴的深情厚谊
![]()
同济医院党委书记唐洲平表示医学大咖与青年医生、医学生关于职业精神的探讨是医学人文教育“务实”的体现对于青年医生和医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医学人文教育在培养青年医生、医学生成为未来医疗卫生事业中坚力量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要将其贯穿医学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及医务人员职业全周期
![]()
作为一名从医30多年的外科医生同济医院院长胡俊波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他认为好医生首先要有良好的医德正如裘法祖院士所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此外,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临床技能将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放在首位以创新和奉献的精神为医学进步贡献毕生力量
![]()
![]()
![]()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群医闪耀——同济医院迁汉人物志》新书发布仪式。书中记述了同济医院迁汉前后的大师名医们“一心赴救”的从医诊疗事迹,分为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四个部分,收入了裘法祖、林竟成、金问淇、过晋源、宋名通、夏穗生、邵丙扬、童尔昌、黄云樵、郝连等46位同济名医,以及呼吸内科梯队、妇产科团队行医济世的杰出事迹。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廖家智介绍了该书的创作背景与主要内容。
该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撰写序言,得到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陈孝平,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丁的倾情推荐。
“
推荐语
字里行间,一份份“急患者之所急”的深情关切跃然纸上。他们在漫长黑夜中坚守、在遇到史无前例难题时刻苦钻研、在艰苦条件下踔厉奋发,点点滴滴都化成守护患者健康的铮铮誓言。——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竺
这是一曲用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奉献的精神书写的医者之歌。40多位医者和团队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一颗颗饱含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的医者初心,呈现出一部浓缩的中国现代医学发展史。——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孝平
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个个大医精诚的故事,“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在这些医务工作者身上熠熠闪光。什么是好医生?怎样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我们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中国工程院院士 马丁
医学从根本上是“人学”医者仁心是对生命的虔敬之心是对人民的深沉之爱华科人以实际行动践行信条显担当!
华中科技大学(ihuster)
来源 / 附属同济医院
文字 / 邓国欢
封面图 / 陶然
图片 / 柯智刚
编辑 / 记者团·钟芷芸
张雯怡
校对 / 汪伟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