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全球伙伴关系,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持续在学校“世界顶尖大学学科合作计划”平台项目的支持下,与牛津大学肿瘤系开展深入合作。11月24日至27日,应平台项目负责人王青青教授邀请,牛津大学肿瘤系主任Mark Middleton教授一行来访,参加浙江大学-牛津大学肿瘤生物学科系列活动。此前,双方已有良好的合作基础:2019年以来,实施基础医学“4+1”本硕联培项目,并同时开展常规性的浙江大学-牛津大学肿瘤生物学年度双边联合研讨会;2024年7月,与良渚实验室签署开展科研合作意向书,并设立以“肿瘤免疫”为主题的联合研究项目。
11月24号晚,牛津大学师生与基础医学“4+1”联培项目学生进行深入交流。Middleton教授为20余名联培项目学生介绍了牛津大学肿瘤系先进的科研教学理念。Eric O'Neill教授详细介绍了项目申请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
11月25日上午,牛津大学肿瘤系团队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的肿瘤内科举办首届“肿瘤生物学基础临床研讨会”。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床科研团队成员介绍了科室概况和临床研究的相关情况。牛津大学Sabrina James博士、附属第一医院王海勇和王伟斌、附属第二医院朱柠和杨梦园介绍了各自团队在肿瘤患者临床数据库建设、胃癌分子分型及转化、遗传性结直肠癌人群筛查与致病基因探索、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相关的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等方面的进展。
11月25日下午,Middleton教授团队至附属第一医院开展临床观摩研讨。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学科滕理送主任热情欢迎牛津团队的到来,并介绍了附属第一医院在上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经验,及科室近年来在胃癌免疫和新辅助治疗临床研究的成果。其团队成员汇报了食管癌免疫/新辅助治疗/放疗和晚期胃癌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以及特殊胃癌亚型的临床转化研究。牛津大学Middleton教授和姜石松教授分别作题为Building a multi-faceted translational research engine for Cancer(构建一个多层面的癌症转化研究引擎)和Cancer Vaccines: The next wave in Cancer immunology (肿瘤疫苗:肿瘤免疫治疗的下一波浪潮)的学术报告。双方进行了热烈讨论,并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会上,滕理送主任和Middleton教授还进行了“The Pathway to Becoming an Oncologist: A Comparison Between Oxford and China”对话,分别介绍了双方在培养肿瘤医生方面的经验,探讨牛津模式和浙大模式在培养青年医学人才方面各自的优势。
11月26日,Middleton教授团队至附属第二医院城东院区开展临床观摩研讨。附属第二医院党委常务副书记丁克峰教授接待牛津团队,介绍样本库管理以及临床试验病房,分享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学科在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方面的经验。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袁瑛主任带领Middleton教授团队团队进行肿瘤内科查房,并参加了大肠癌多学科会诊(MDT),参观日间化疗病房。在解放路院区,Middleton教授进行了特邀学术报告和与会人员的讨论,并携团队参观附属第二医院院史馆。牛津团队对附属第二医院的诊治经验以及高水平的院区设施表示了高度认可,希望双方在梅滕更院长等前辈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中英医学合作。
11月27日,良渚实验室-牛津大学联合项目启动会暨良渚-牛津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举行。会上,Eric O'Neill教授和姜石松教授分别对联合研究申请项目进行路演;良渚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欧阳宏伟教授为Eric O'Neill教授、姜石松教授颁发良渚实验室客座研究员证书;欧阳宏伟教授与Mark Middleton教授共同为良渚-牛津联合研究中心揭牌。
总结讨论会上,Middleton教授对此次来访所受到的热情接待表达感谢,并高度赞扬了双方积极扎实推进合作所做的努力。王青青教授向牛津大学肿瘤系表示谢意,感谢其一直以来对学院高质量推进“双一流”建设及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的宝贵支持与贡献。双方约定在现有基础上持续推进相关工作,推动彼此友好合作取得更丰硕成果。
院系是推进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载体与主体。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与牛津大学肿瘤系经过多年的诚挚合作,已在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呈现出成建制、常态化的交流态势。本次来访交流进一步拓展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基础临床研讨,使得合作的规模和质量实现了双提升。来源丨基础医学院
编辑丨杨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