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2-12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西医西药 > 其他科室 >

自噬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展(综述)

  Beclin-1是Atg6的同源物,包括Bcl-2同源结构域3(BH3)、中央螺旋区(CCD)和进化保守区(ECD),自噬调控蛋白可与Beclin-1在上述区域结合,使自噬相关基因着陆在自噬体膜上,调控自噬水平[15]。BH3结构域位于N端,通过与Bcl-2结合降低自噬激活程度;CCD结构域位于中间,其可与紫外线辐射诱导相关基因结合,促进自噬膜的形成;C端为进化保守结构域,与Vps34(PI3KC3同源物)结合形成Vps34-Beclin-1复合物,被Atg14定位到自噬体上,产生磷脂酰肌醇3-磷酸(PI3P)招募自噬相关蛋白促进自噬体的形成调节自噬水平[16]。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一种活性受AMP调节的蛋白激酶,根本作用是促进ATP生成,维持机体能量平衡[17]。AMPK对自噬的调节是双向的,AMPK通过检测细胞内AMP/ATP细胞压力(是否低糖或缺氧)[18],若比值增大,AMP即与AMPK结合磷酸化并激活AMPK,促进其下游靶点(包括ULK1)磷酸化诱导自噬[19],AMPK还可磷酸化mTORC1中的支架蛋白 ...... 上一页 第 1 2 3 4 5 页 下一页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673-0089/2019/28/13-1.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85 字符。
上一篇:自噬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展
下一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中IL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