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药辩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慢性肾炎患者50例,根据其临床表现,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经治疗6个疗程后完全缓解11例(22%),基本缓解24例(48%),好转12例(24%),无效3例(6%),总有效率为94%;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中医辨证;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是一种原发或继发于肾小球的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引起慢性肾炎的病因虽未完全阐明,以青中年多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病情冗长、病情反复发作,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贫血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异常。 慢性肾炎,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方法和药物,本院共采用50例患者进行中医辩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 百拇医药
资料为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住院的慢性肾炎患者共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6~57岁,平均31岁。病程最短3月,最长12年。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2年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治疗及疗效标准评定专题座谈会拟定的标准。根据临床表现,血尿常规检查、肾功能检查和(或)肾穿刺组织学活检确诊,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害(血肌肝, http://www.100md.com
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完全缓解: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肾功能正常,24h尿蛋白定量, http://www.100md.com
4 讨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以下简称慢性肾炎),是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最终发展成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慢性疾病,临床虽以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损害为基本表现,从历代中医文献的记载中我们亦可发现对本病的认识,如《血证论》有“瘀血流注亦发水肿者,乃血变成水之证”之血瘀水阻之证,可见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素问·水热穴论》关于风水的描述,《素问·评热病论》“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诸病源候论》说“风邪入于少阴则尿血”,均揭示了风邪致病的表现。根据中医学“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发病学理论,慢性肾炎的发生主要是体液免疫功能紊乱,而机体脏腑功能的虚损与免疫功能的异常是有内在关联的,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所以脾肾两脏虚损是发病基础。分析慢性肾炎的宏观表现水肿,可谓“其本在肾,其制在脾”;蛋白尿乃机体水谷精微物质,来源于脾胃后天,发生在于肾失封藏。外感六淫风、湿、热及瘀血等则是免疫紊乱的始动和加重因素.正基于此,中医辨证论治慢性肾炎首辨虚实,本虚标实兼见,故必本证标证结合。本证立足脏腑虚损,标证则为邪实之兼夹证,有风寒、风热、水湿、湿热、湿浊之不同。
参考文献
[1]杨保芳。慢性肾炎蛋白尿的诊治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10):60-61, 百拇医药(张兵 左石)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2075-2156/2011/18/1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