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医保目录调整中,共有目录外药品249种进入专家评审阶段,最终121种药品通过,通过率为48.1%。 12月9日,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在2024国家医保谈判结果解读会现场介绍当年医保目录调整工作情况时介绍。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根据国家医保局官网信息梳理发现,今年参谈药品的专家评审通过率较前两年有所降低,2023年、2022年通过形式审查的目录外品种数量分别为224个、198个,参与谈判和竞价的药品数量分别为143个和147个,专家评审通过率均在60%和70%左右。专家评审阶段,什么样的药品会更受青睐?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
国家医保局 真支持创新、支持真创新 的原则和标准是一以贯之的,药品没有通过专家评审,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临床价值没有得到专家的认可。 黄心宇列举:第一个最常见的原因是,部分上市已经多年的老药 另辟蹊径 ,仅仅通过修改说明书的方式来自己 创造 药品申报的条件 药品适应症或功能主治发生重大变化,然而这和我们所鼓励的方向其实是不相符的,我们鼓励申报的 重大变化 是药品通过临床试验后发现新的功能、新的治疗领域,并且能够显著让患者获益的变化。
其次,部分药品虽然临床上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定价却是十分昂贵,一年上百万甚至数百万的治疗费用,超出了基本医保保基本的定位,所以从基本医保制度的公平性以及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等考量,这些药品也没有通过专家的评审。 如果在申报阶段,药品在定价上能表现出足够的诚意,我们在专家评审中会充分考虑。
还有一类不能通过专家评审的药品,虽然它们确实是新药,但属于 四不改 新药,即主要成分不改、适应症不改、给药途径不改、临床价值不改,只是单纯变了个剂型。在目录内已有替代药品的情况下,这样的新药在专家评审中也不会受青睐。 黄心宇表示。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