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的无陪护护理措施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无陪护护理,分析结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量表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患者SAS量表得分有所改善,就改善程度来讲,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更好,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护理干预。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患者接受无陪护护理干预详细为:
1)心理以及生理护理
院内医护人员结合病患的具体表现,为其择取适当的药物治疗疾病。全面保证患者安全接受治疗,并对患者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和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增加与病患沟通次数,目的在于舒缓其心理,提升治疗顺从性,获取患者的信任感。积极判定病患疾病走向,同时掌握好和疾病有关的副作用,并制定应急预案。全面观察患者日常行为并评估日常精神情况,教导病患进行系列性日常活动。帮助其养成科学习惯,若发生紧急情况,应马上联系医生。
2)药物护理
通常情况下,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合并各类慢性病。且因状态异常,因此合并神经衰弱概率极高。加上患者长久、高频次用药,在使用抗神经分裂药物之后,极易引发机体不适,造成不良状况。对于此类不良情况,院内护理人员应分析患者用药详情,全面保证药物对辩证治疗确实有效,且不存在严重的毒副作用,积极观察疗效反应[3]。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尽可能避免为患者选择不良作用大的药物治疗自身疾病。告诉患者定期按量服药治疗,并查看病患是否存在体位性低血压、吞咽异常等不良反应,并制定出有关防护措施。
3)安全管理护理
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较为波动,缺少理性态度。基于此,在开展相关治疗中,要强化对患者动态管理程度水平,积极完善标识正确运用度。且值得说明的是,医务人员也应和患者阐明平日注意要点,联合家属,并征求其意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自身人身安全以及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
1.3 观察指标
1)本实验使用SAS量表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评分情况,分数越高证实患者的焦虑越为严重。
2)分析两组患者干预期间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原理
本实验使用SPSS 21.0软件包,对计量资料使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当P0.05;干预后患者SAS量表得分有所改善,就改善程度来讲,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更好,P, 百拇医药(韩丽萍)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精神内科 > 精神分裂症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2096-0417/2019/22/1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