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见附件(1858KB,4页)。
刘育凤 张 继 归 来
[摘要]目的:通过对下颌角肥大女性人群颅面结构进行三维测量,发现下颌角肥大人群与正常人群颅面结构的差异。方法:对102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中心行下颌角截骨整形的患者做三维CT检查,并对其颅面结构进行三维立体测量。结果:通过测量取得下颌角肥大女性群体颅面结构的三维数据,通过与文献中正常人群测量数据比较发现下颌角肥大与正常人群颅面结构的差异.结论:下颌角肥大女性群体颅面三维结构与正常女性人群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下颌角肥大;三维测量;颅面骨;螺旋CT
[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7)01—0070-04
东方民族传统上以鹅卵形或瓜子形面部轮廓为美,近年来,随着以美容为目的的面部骨骼外形重塑手术的广泛开展,下颌角肥大缩小整形术开展得越来越多。目前对于下颌角肥大的诊断尚无客观而准确的定义,临床上多凭借术者经验和患者要求决定是否对患者进行下颌角截骨整形术。我们通过三维CT扫描对下颌角肥大人群的下颌角角度、角区最大宽度、下颌升支长度及下颌体部长度等指标进行三维测量,与正常人群三维测量结果比较,研究下颌角肥大女性人群与正常人群在颅面结构上的差异,对下颌角肥大这种畸形做出明确诊断,进一步对下颌角肥大进行形态分类,指导手术治疗。
1 实验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选取102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中心行双侧下颌角截骨整形手术的女性患者,平均年龄29.8(18~42)岁。采用GE lightspeed plus 4层螺旋CT机进行头颅冠状扫描,受测者均在牙尖交错位。扫描参数:层厚1.25mm,螺距比为1.5:1,球管电流180mA,电压120kV,矩阵512×512,重建薄层厚度0.65mm。扫描后的数据传输到SUN AW4.0图像工作站,在此进行下颌骨影像三维重建,对所有患者的下颌骨及颅面结构进行三维测量,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008-6455/2007/01/23.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58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