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2-06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生活保健 > 疾病专题 > 肝病专题 > 乙肝 >

抗乙肝病毒药物的药用临床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对近年来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的化学成分,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特此举例介绍了一些相关的抗乙肝病毒药物药用机理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乙肝防治的新前景。

 【关键词】抗乙肝病毒药物;活性成分;机理

 乙型肝炎(HBV)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肝脏疾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较高等特点,是全球性的影响人类健康长寿的主要疾病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疾病。同时乙肝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也关系密切,所以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有效治疗慢性乙肝对人类生命健康有重大的意义。

 1抗乙肝病毒药物

 1.1核苷类药物新一代核苷类似物分嘧啶衍生物和嘌呤衍生物两大类,前者代表的有拉米夫定,后者有泛昔洛韦、喷昔洛韦化学名2’,3’-二脱氧-3’-硫代胞嘧啶,是治疗艾滋病的核苷类HIV逆转录酶抑制剂[1]。为1999年获得FDA正式批准使用的临床治疗乙肝病毒的新药,是一种有效的乙肝病毒D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抑制剂,其三磷酸代谢物对乙肝病毒复制的链终止作用远远大于其作为三磷酸胞苷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HBV聚合酶,从而抑制HBV的增殖,拉米夫定对HBVDNA的抑制作用及治疗HBV感染的短期疗效已得到肯定 ......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2075-2156/2011/15/55.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95 字符。
上一篇: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下一篇:论文下载:清肝活血汤治疗乙肝肝硬化50例临床观察(临床研究)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