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2-06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生活保健 > 身心灵 > 佛教 >

佛教:心理治疗的一个参考(争鸣)

  佛教把一切事物统称之为“色”——这是色的广义,狭义的指色、声、香、昧、触,所谓五蕴之一——并提出了“色即是空”的著名命题,简称色空。这种思想对国人影响深广,成了一种相当广泛采用的自我防御机制。举一个例子。《辞源》(1988)在“色空”词条下引了司马光的诗句:“欢游俯仰皆陈迹,薄宦须臾即色空。”司马光是一位典型的正统儒家士大夫,尚且如此,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了。

 用色空观看人生有一定的道理,也难免自打耳光。人们有不同的人生观,且往往自相矛盾,这也是情理中的事。但是,若说宇宙万物皆非实有,却与通识柑障,太过分,不可取。赵朴初也承认,佛教教义不是唯物论,而唯物论与通识是一致的。

 佛教主张“破执”,难哪!

 《白话坛经》“付嘱第十”的经文是六祖惠能临终时最后传法之言。然而,他一开口便是“不失本宗”。到死还念念不忘“本宗”,何固执之甚也。其实,这绝不限于惠能一个人。

 据说,释迦牟尼临终前“对阿难说了遗言,大意是:已成者皆灭。不可放逸,要勤修我法。吾灭后以法为师。”佛陀到死还是抓住他的法不放,非执为何?

 可见,所谓破执,归根到底不过是,破你的执,立我的执。执并非一概不好,就看你所执为何。

 佛陀遗言中“已成者皆灭”这句话对心理治疗很有意义 ...... 上一页 第 1 2 3 页 下一页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000-6729/2015/01/01-1.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11 字符。
上一篇:佛教:心理治疗的一个参考
下一篇:究竟怎样才算YIN邪?--学佛网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