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2-06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西医西药 > 手术文库 > 麻醉 >

探讨当代吸入麻醉药的研究进展

当前位置: 首页 期刊 《家庭心理医生》 2014年第8期 编号:12808952 探讨当代吸入麻醉药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1日 家庭心理医生 2014年第8期 作用机制,影响,保护   关键词:吸入麻醉药 作用机制 影响 保护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9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323-01

 1 吸入麻醉药的作用机制

 至今还没有能够证实吸人麻醉药像静脉麻醉药和麻醉性镇痛药那样作用于特定的蛋白受体。吸入麻醉药产生镇静催眠的作用部位还不清楚,产生对伤害性刺激制动作用的位点有了初步结果,研究显示吸人麻醉药引起制动作用的中枢部位在脊髓,而非更高级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并非作用于某个单一的离子通道,而是同时作用于多个离子通道,及其出现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对伤害性刺激的制动作用。大多数配体门控和压控离子通道,阿片受体、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GABA。受体和NMDA受体都与之无关,而甘氨酸、钠离子、钾离子通道在吸入麻醉药产生的制动作用中共同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吸入麻醉药和神经细胞凋亡

 因为异氟烷和恩氟烷相比,苏醒快,对心肌抑制轻,有明显的血管扩张作用,使用过程中循环较为稳定,曾被誉为是20世纪80年代的最佳吸入麻醉药,至今仍在我国的全身麻醉中被使用。

 近来研究显示,异氟烷在临床常用浓度下,可诱导体外培养的人神经胶质瘤细胞凋亡,改变野生型淀粉样前蛋白(APP)的加工处理过程,并增加这些体外培养的细胞β淀粉样蛋白(Ap)的产生 ......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672-8602/2014/08/371.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42 字符。
上一篇:论文下载: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POCD发生的影响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