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睡眠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睡眠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干预1周后、出院前的睡眠质量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精神科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睡眠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安全、清洁,舒适的环境。保持病房的通风和适宜的温度、湿度,改善床单位用品的软硬度,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夜间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并安插于患者自然觉醒时进行操作,且动作要轻,同时还要走路轻、话轻、关门轻,避免惊醒患者。兴奋吵闹患者应安置于隔离室,并给予安眠处理,以免影响他人睡眠[2]。②对症护理:患者的精神症状是睡眠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加强药物治疗控制精神症状。对于睡眠间断、早醒的患者,减少白天睡觉的时间[3]。另一方面及时了解患者是否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造成躯体不适而影响睡眠,给予及时的处理。对失眠严重的患者溃疡给予抗失眠药物。③支持鼓励:加强与患者的交流,评估患者的不良心理,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同情、关心患者。向患者说明失眠的影响因素及对身体的危害。指导患者用心理调节法来克服失眠,对于思念亲人者以安慰,放宽家庭探视,减轻患者的孤独感,鼓励家属多关心患者,增强患者和家属的感情交流,帮助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促进睡眠[3]。对恢复期患者,使用相应的言语启发、鼓励,帮助正确认识疾病和处理生活事件,适应社交活动。④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指导患者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协助患者制定一个规律的作息时间表,逐步调节生物节律,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定时就寝,形成条件反射。鼓励患者适当的运动,主要在白天和傍晚进行,促进睡眠。
1.3观察指标。①睡眠质量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该量表共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七项,每项0~3分评分,满分0~21分,PSQI>7分为睡眠障碍,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②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频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F检验,以P0.05)。干预1周、出院前后,观察组的PSQI评分为8.67±3.21、7.02±2.61,对照组分别为9.87±3.54、8.53±2.86,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http://www.100md.com(李银珍 李俊)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精神内科 > 精神分裂症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671-8801B/2013/04/1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