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将局部麻醉药注入颈丛神经干,产生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临床上锁骨骨折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适用于甲状腺手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锁骨骨折固定术等。近年来笔者采用颈丛神经阻滞加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损伤小,麻醉阻滞完善等特点,麻醉用药量小,基本避免了因局麻药用量过大所致的膈神经、喉返神经麻痹等并发症,而且穿刺点位置高,完全避免了气胸的发生,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
关键词:锁骨骨折手术治疗麻醉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122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092-02
锁骨及其皮肤区域受颈丛及臂丛神经双重支配,即锁骨皮肤表面是由发自C3-4神经根的颈丛支配;而锁骨深面肌肉等组织,由发自C5-6神经根的臂丛神经支配;所以,锁骨手术须同时阻滞C3-6包括颈神经丛与臂神经丛麻醉效果才完善。在锁骨的内侧部分区域以颈丛神经支配为主,外侧区区域则以臂丛神经支配为主,中间部分则相互交替支配,颈丛深支支配于颈前及颈外侧的深层组织中,因此锁骨手术的麻醉根据骨折部位的差异有选择性。笔者采用颈丛神经阻滞加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麻醉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锁骨骨折患者72例的病历资料,男40例,女32例,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拟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2麻醉方法
2.1治疗组36例:先行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穿刺点为前、中斜角肌肌间沟顶点向内后进针,至患者主诉肩部出现异感时为止,回抽无脑脊液及血液后,注入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15ml,然后行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仰卧,头偏向对侧,以患侧颈外静脉与胸锁乳突肌交点后缘交点为穿刺点,达C4横突回抽无血或脑脊液后注入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含1∶20万u肾上腺素)4-6ml,浅丛注药4-7ml。
2.2对照组36例: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同上。
3结果
治疗组患者中83%的患者术中患者自觉无痛,不需加用辅助药;17%的患者感到微痛,需加用辅助药(杜冷丁50mg,异丙嗪25mg);对照组患者中60%患者术中患者自觉无痛,不需加用辅助药;35%的患者感到微痛,需加用辅助药(杜冷丁50mg,异丙嗪25mg);5%的患者感觉明显疼痛,追加辅助药后仍不满意,或需加用其他麻醉方法。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百拇医药(叶红 赵立明 杨宝会)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骨折 > 锁骨骨折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671-8801B/2014/01/1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