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2-05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针灸按摩 >

父母离异的孩子更易患“心病”

核心提示:广医一院临床心理科的余金龙主任指出,父母离婚后跟母亲的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原因在于,在这些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爱的缺乏和父亲角色的缺失,如果母亲的控制欲望又很强烈的话,孩子出现精神疾病或心理问题的机会可能更大。

今天看“张国立之子张默再次吸毒被抓”的新闻,很想写点什么,觉得她们如果早知道这方面的知识,悲剧也许可以避免,结合自己平时的临床体会,我就开始写了。

父母离婚后跟母亲的孩子来找我看病的不算少,比离婚后跟父亲的要多,并且这种现象还越来越明显。

父母离婚后的孩子为什么容易有心病?

父母离异的孩子更易患“心病”

在这些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爱的缺乏和父亲角色的缺失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虽然也有离婚后跟父亲的孩子来找我看病的,但这些孩子的父亲通常也很少跟他们在一起,很多时候是将孩子丢给家里的老人或其他亲戚来照顾。

对于父亲角色和父爱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意义,目前在我们国家还未普遍认识到,更没有去重视,我估计其负面影响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更趋明显。

如果母亲的控制欲望又很强烈的话,孩子出现精神疾病或心理问题的机会可能更大。母亲这种对孩子的控制,有的是很明显的,例如权力型的母亲;有的是比较隐秘的,例如用依赖来控制孩子的母亲,或用过度爱来控制孩子的母亲。

怎样预防离婚后跟母亲的孩子出现心病?

1、母亲主动创造条件,让孩子多一些机会跟父亲相处,或让父亲多一些机会来陪伴孩子。有的母亲会说,他父亲那么坏,那么不负责任…,我才不准孩子跟他在一起。这就需要衡量得失了,母亲不准孩子跟他父亲相处,这样做通常是失大于得,弊大于利。

2、母亲不要将抱怨、痛恨丈夫的这些情绪和观念传递给孩子,这样会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一个心中充满仇恨的人往往会生活得很不快乐。也不要有意或无意的在孩子面前丑化父亲,按照马斯洛的关于“需要”的理论,每个人都需要有归属感。对于孩子来讲,其中很重要的是他们对父母的归属感,孩子通过对父亲性格和特征的学习和认同来产生对父亲的归属感。现在父亲不在身边了,就只有通过母亲对父亲的描述和评价来了解、学习和认同父亲的性格和特征。

3、如果孩子够大了,可以告诉孩子离婚这个事实。同时还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相处不开心,不是因为孩子,最后父母离婚也不是因为孩子。更要让孩子明白,离婚后父母还会像以前一样爱他,甚至更爱他,并在以后的生活中积极的用行动去兑现自己对孩子的诺言。

4、不要让孩子卷入父母之间的斗争,例如,明知孩子父亲最近经济有些窘迫,却硬逼着孩子去找父亲要抚养费。有一位母亲想见孩子父亲,孩子父亲不接她电话,于是这位母亲在珠江桥上跟她女儿说:“如果你不去把你父亲找来,我就把你从这桥上丢下去。”

5、母亲不要只有孩子这个中心,也不要过分以自我为中心。有的母亲得不到丈夫的爱,转而希望从孩子这里得到爱的补偿。方法就是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这表面上看是以孩子为中心,实际上可能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用过度的爱来换取孩子对自己特别的爱,用对孩子100%的爱来换取孩子对自己100%的爱,用“爱”来控制孩子。将来孩子患精神疾病了,或出现一些问题行为时,母亲常怪孩子不懂事,或说孩子不孝顺,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或症状可能就是一种潜意识的对母亲过度控制的反抗。还有,因为孩子100%的爱都不得不用来回报母亲,有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出现恋爱婚姻、性取向或性心理障碍。母亲和孩子应各自有自己的空间,彼此界限清晰,母亲一方面要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尽可能不要因为自己再恋爱、婚姻、工作和情绪等而忽视了孩子,另一方面也应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不要一切围着孩子转,要给孩子成长的自由和空间。

6、离婚后,如果完全没有了再复婚的希望,双方就不要再拖泥带水了。孩子是由母亲的卵子和父亲的精子结合而成,孩子内心深处总是希望母亲和父亲结合在一起的,尽管孩子意识上或表面上可能是同意或赞成父母离婚。但只要有一线希望,孩子潜意识就会想办法让父母复合。如果自己没这个能力,孩子潜意识可能就会通过让自己生病或出现问题行为来达到这个目的。这方面可参考文章:生病的孩子是最忠于家庭的孩子。

7、如果离婚时孩子还很小,孩子要适时戒奶,也要适时跟母亲分房睡,不论儿子还是女儿,孩子逐渐长大后母亲就不要再对孩子做过分亲昵的动作了。

8、母亲要放手让孩子成长,积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决定,独立行动,独立承担后果的能力和品质。让孩子明白享受权益需要承担责任,懂得付出爱与得到爱的关系。

9、让孩子多同其他亲人接触,培养广泛的亲情;也多为孩子找小伙伴,培养他对同伴的感情。孩子身边最好是还有成熟的男人来关心其成长,让其学习、模仿和认同。如果母亲再婚,继父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母亲在其中起很关键的作用,母亲一定要重视,要多思考、多学习如何正确处理这种复杂的关系。如果孩子需要接受心理治疗,选择阳光一些的、包容性强的男性治疗师可能会更合适些。

10、言教不如身教,母亲自己在受离婚打击后不自暴自弃,仍表现出积极乐观、向前看的心态;包容谦让、独立坚强,仍能敢爱敢恨、敢于担当的精神;尽管对方出轨还自私,母亲仍能积极反思自己在前段婚姻中的过与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母亲的这些行为和态度对孩子的正面影响可能远大于只是言语的教育。(通讯员:韩文青)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39心理频道热文排行榜

心理健康出发,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本页面集聚了最受网友欢迎的心理文章,内容涵盖婚恋心理、职场心理、人际心理、成长心理等。


推荐专家更多 郑英君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擅长领域: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早期精神心理和行为异常、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失眠症、躁狂症、社交恐惧症;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游戏障碍(网络成瘾)的诊疗;各种心理障碍的鉴别诊断和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及家庭治疗。临床特色:精神疾病全病程综合精神心理康复培训、心理咨询。尤其擅长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和其他疑难精神障碍。

王西林副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擅长领域: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睡眠障碍、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等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治、早期干预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以及婚姻家庭情感类咨询。一直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并积极参与省级、市级科研课题,发表论文数篇。曾被评为中山医科大学、广州医学院年度优秀教师,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

李苏义主任医师广东优眠精神心理专科

擅长领域:专业方向为儿童多动症、青少年品行障碍等常见精神障碍,擅长青少年儿童心理问题治疗

上一篇:惊!疯狂追剧原来是种病
下一篇:冬虫夏草屋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