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个人接受暗示性的程度。这与人们的素质、性别、年龄、性格、文化程度以及当时的心境和健康情况等有关。一般讲,癔病性格者、女性、儿童与文化程度低的易接受暗示,心境困惑或健康情况不佳时易接受暗示。
(2)与信任度有关。如果你对某人有高度信仰或崇拜,那么你就越能接受他的暗示。通过暗示,患者获得某种安全感或保证,从而振奋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调动个体内在的潜力,使疾病过程发生转机,所谓“诚则灵”就是这个道理。
(实习编辑:魏文巧)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推荐专家更多
马玉红主任医师成都棕南医院精神科擅长领域:擅长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心理障碍、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儿童与青少年心理问题及精神疾病等。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合并心理治疗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
胡建平副主任医师广东优眠精神心理专科擅长领域: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焦虑症、偏头痛、睡眠障碍、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老年痴呆等的诊断、临床诊疗和康复
周伯荣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擅长领域:具有神经病学和心理学双学科的临床丰富诊治经验。在神经内科,擅长脑卒中的早期预防治疗、诊治记忆障碍相关疾病和疑难杂症。在临床心理,擅长诊治不明原因的躯体症状障碍、难治性抑郁焦虑、青少年学习适应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