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2-05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针灸按摩 >

我国9990万慢阻肺患者专家呼吁:及早规范化治疗

核心提示: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王雯、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兼感染科主任李燕明共同呼吁,慢阻肺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值得全社会关注的慢性病,应该及早诊断发现,并坚持长期规范治疗。

健康正在人们的一呼一吸之间,但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来说,顺畅的呼吸却成了一种奢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主要表现为长期咳嗽、咳痰,与同龄人相比活动时更容易感觉呼吸困难,易出现喘息和胸闷,尤其在感染细菌或病毒后,慢阻肺患者更容易急性加重,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5月5日是世界哮喘日,哮喘和慢阻肺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二者可以合并存在。对此,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王雯、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兼感染科主任李燕明共同呼吁,慢阻肺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值得全社会关注的慢性病,应该及早诊断发现,并坚持长期规范治疗。

三高两低,慢阻肺成我国居民第3位死因

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数量达到9990万,近年来其患病率不断增高,40岁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由2002年的8.2%上升至13.7%,增长了近1倍。

与高患病率形成对比的是,人们对慢阻肺的低知晓率,李燕明介绍,咳嗽、咳痰、喘、呼吸困难是慢阻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因为人们对慢阻肺的认知不足,很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以烟民为例,很多人都知道吸烟对心脑血管、肺癌有负面影响,但却不知道吸烟实际上也是慢阻肺的高危因素;很多烟民上了年纪,如果上楼有点气短,通常认为与年龄相关,实际上也可能是慢阻肺导致的。

王雯表示,慢阻肺是慢性的进展过程,公众无法通过症状早期去做甄别,甚至很多非专业的医务人员都不清楚,慢阻肺的科普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由于知晓率低、诊断率低,慢阻肺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第三位主要死因。王雯介绍,我国慢阻肺患者常因急性加重而住院,急性加重表现为咳嗽增多,痰量增多,痰液颜色由白变黄,以及气短加重,这意味着疾病在进展。

慢阻肺在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但肺功能下降迅速,慢阻肺最重要的危害是肺功能进展性下降,就诊时大多患者肺功能已减退30%-50%,这导致患者丧失劳动力,生活质量下降,生存期缩短,死亡率增高。

药物治疗是慢阻肺治疗基础 患者应早发现、早干预

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疾病负担的慢阻肺和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一样,属于慢性病,通过规范的治疗,患者也可以正常生活。

慢性病的治疗目标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前者主要是减轻患者急性期症状,后者则是延长患者生存期,降低死亡率。打开气道是慢阻肺的重要治疗原则,李燕明介绍,支气管扩张药物是治疗慢阻肺的基石。

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慢阻肺需要长期治疗,慢阻肺家庭承担着很大的经济压力。据估计,北京的慢阻肺患者直接医疗费用占当地居民平均年收入的33-118%不等。

另有数据显示,慢阻肺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每人每年最低需490元,最高可达24000元;护工、交通等非直接医疗的花费在治疗总费用为4670元至12240元时,每人每年也需136元至5324元。

幸运的是,目前市场上市的三个双支扩剂,其中两个进了医保,如乌美溴铵/维兰特罗价格在200多元,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王雯表示,以前是700多元一支,患者都舍不得用,有的时候隔一天用一次,低价能帮助患者更好地维持治疗。

“很多慢阻肺患者早期没有被发现,确诊后直接需要用双支气管扩张药。”李燕明表示,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的症状、急性加重次数等来给药,如果是轻度,用一个支气管扩张药物即可,未来希望更多患者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减少用药负担。

李燕明还强调,慢阻肺药物没有耐受或成瘾的问题,患者一定要坚持规范用药,就像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一样坚持用药。

防治慢阻肺 5件事要做好

李燕明表示,“慢阻肺患者的康复是一个全疾病周期的问题,最根本的方法是要改变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规范治疗。“除了规范的用药,慢阻肺患者日常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病情反复或加重。

第一,慢阻肺患者日常应均衡饮食,保证食物多样化,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少食多餐,避免食用汽水、啤酒等易产气的食品,防止腹胀影响呼吸。

第二,冬春寒冷季节易发生慢阻肺急性加重,要通过锻炼身体、接种疫苗等方法来预防感染,避免急性加重。

第三,不要吸烟,也不要接触二手烟。


第四,雾霾天气、疫情期间要戴好口罩,做好预防。

第五,慢阻肺是慢性病,可防可治,患者要有足够的信心,保持一个好心情。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相关资讯 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专家呼吁重视慢阻肺病急性加重的危害,警惕“人类第三大杀手”慢阻肺病慢阻肺可干预性强,患者管理至关重要世界慢阻肺日:中国慢阻肺死亡率居各国之首,急性加重患者疾病管理成关键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症状?中国慢阻肺患者超过一亿,疫情下拿什么拯救来呼吸?新冠下如何保障慢阻肺患者安全规律使用吸入药物?中国慢阻肺患者高达一亿,无症状者居多!提醒:早诊早治[11.17]义诊预告:广东省人民医院举行“世界慢阻肺日”大型义诊活动
推荐专家更多 许爱国主任医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领域:河南省远程名医,临床一线工作20余年,对呼吸系统疾病和急危重症:不明原因发热及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肺心病、肺动脉高压、肺栓塞、胸腔积液、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疾病、肺部肿瘤、肺泡蛋白沉积症、肺部真菌感染、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鼾症)、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气道、肺部疾病检查及治疗,并可对各地危重症病人就地抢救及转运。

刘淼雄主任医师深圳市中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诊治呼吸系统疾病。对急、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肺栓塞、间质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张炜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

擅长领域:顽固性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癌、哮喘、肺间质病、中医药调理免疫能力低下

上一篇:秋天的第一只“蟹”,差点要了一家人的命!很多人还在吃……
下一篇:养命先养肺!2个呼吸法提升肺功能,增强免疫力,肺不好的试试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