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见附件(2577KB,2页)。
【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部分农村婴幼儿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现状及影响母乳喂养时间的因素。方法 2008年10月在山东临沂地区以问卷方式横断面调查了203名6~24月龄农村婴幼儿母乳喂养状况。 结果 婴幼儿为14.9±4.4月龄,49.3%为第一胎,67.5%为第一产。乳母为27.7±5.0岁,主要为初中学历、未就业。产后抱奶时间中位数为72h,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主要为13~18个月,婴幼儿产后第一口食物为白水者占86.2%,能吃到初乳者为80.3%。4月龄内及5~6月龄时喂养方式皆主要为混合喂养(分别占51.2%,71.4%)。不能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为乳汁分泌不足。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顺娩、出生后第一口食物为母乳是缩短婴儿产后抱奶时间的保护因素(r分别为0.23,0.18;P0.05),为14.9±4.4月龄,6~12月龄儿83例(40.9%),12~18月龄儿70(34.5%),18~24月龄儿50例(24.6%),12、18月龄儿0例。
2.1.2 婴儿出生顺序及生产方式 为第一胎的100例(49.3%),第二胎的27例(13.3%),第三胎及以上的为76例(37.4%)。第一产137例(67.5%),第二产及以上的66例(32.5%)。早产儿7例(3.4%),足月产儿187例(92.1%),过期产5例(2.5%),出生月龄不详4例(2.0%)。自然分娩110例(54.2%),助产85例(41.9%),分娩方式不明者8例(3.9%)。
2.2 乳母一般状况 乳母为27.7±5.0岁。未受教育者12例(5.6%),小学学历47例(23.0%),初中学历118例(57.8%),高中/中专学历25例(12.3%),大专学历2例(1.0%)。未就业/家庭妇女116名(56.9%),农民54名(26.5%),工人14名(6.9%)商业服务人员3名(1.5%),机关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8名(3.9%),其他职业9名(4.4%)。
2.3 母乳喂养状况
2.3.1 产后抱奶时间 婴儿出生后抱奶时间为正偏态分布,中位数为72.0h,四分位数间距为33.0h。能吃到初乳的有163例(80.3%),吃不到初乳的为40例(19.7%)。
2.3.2 婴儿出生后第一口食物 第一口食物为白水者175例(86.2%),为糖水者0,为母乳者9例(4.4%),为婴幼儿配方奶者12例(5.9%),为普通奶粉者0例,为鲜牛奶者0例,为其他者8例(3.5%)。
2.3.3 母乳喂养持续时间 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呈负偏态分布,在167例母乳喂养儿中,不足3个月的为3例(1.8%),3~6个月为7例(4.2%),7~12个月为33例(19.8%),13~18个月为77例(46.1%),19~24个月为47例(28.1%)。
2.3.4 母乳喂养率 4月龄内喂养方式:混合乳喂养104例(51.2%),纯母乳喂养63例(31.0%),人工喂养36例(17.7%);5~6月龄时喂养方式:混合喂养145例(71.4%)人工喂养41例(20.2%),纯母乳喂养17例(8.4%)。考虑到农村可能会有重男轻女的现象,我们做了各种喂养方式之间男女的比较,经X2检验显示,男女婴之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能纯母乳喂养的原因 79例不能纯母乳喂养的乳母中,乳汁分泌不足47例(59.5%),母亲疾病4例(5.1%)、婴幼儿疾病5例(6.3%),婴儿严重黄疸0,母亲工作不便1例(1.3%),其他22例(27.8%)。
2.5 最早添加除母乳和水以外的其他食物的时间 最早添加时间(0~10月龄)呈正偏态分布,中位数为1月龄,四分位数间距为4月龄。最早添加的各食物在各月龄组的分布见表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