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5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强磁场科学研究中心专家近日研发出针对胃肠间质瘤的新一代高选择性抑制剂CHMFL-KIT-110。
专家介绍,胃肠间质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胃肠道肿瘤,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目前胃肠间质瘤的治疗主要通过手术加药物的疗法。手术能够切除大部分的胃肠间质瘤的实体瘤,但很难完全切除病灶,这直接导致胃肠间质瘤的术后高复发率。因此,术后配合药物的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医学界鼓励采用靶向药物用于术后的巩固治疗。
病理学研究证明激酶C-KIT是胃肠间质瘤治疗的有效靶点,针对此激酶,目前已有两例靶向药物批准用于胃肠间质瘤的治疗,它们分别是格列卫和索坦。由于这两个药物均是激酶多靶点抑制剂,其脱靶现象所引起的毒副作用一直备受关注:格列卫在抑制激酶C-KIT的同时,很强地抑制激酶BCR-abl的活性,这易引起心脏毒性;索坦则同时抑制C-KIT和FLT3,这会较为强烈地引起骨髓毒性。因此,研发高选择性、脱靶作用小的C-KIT激酶抑制剂是胃肠间质瘤治疗药物开发的方向。
中科院强磁场科学研究中心专家开发出新一代针对胃肠间质瘤的高选择性激酶C-KIT抑制剂CHMFL-KIT-110。这种抑制剂在人类468种激酶的选择性测试中,显示出较小的脱靶作用,说明其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在小鼠胃肠间质瘤肿瘤模型实验中,其展示了对胃肠间质瘤生长的强烈抑制作用。
据介绍,该研究成果已经申请中国发明专利,并正在与相关药企联合进行国家一类创新药物开发。该项研究获得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以及中科院合肥大科学中心科学研究预研项目等资金的支持。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推荐专家更多
王道勤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擅长领域:王道勤, 胃肠外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1984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医学系,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多年。曾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上海仁济医武警安徽总队医院多次进修深造,临床经验丰富,已完成手术几千例,无一例事故。专业特长:擅长食管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胃癌、大肠癌、直肠癌、肝癌、胰腺癌、胆管癌、阻黄、肺癌、子宫肿瘤、官颈癌、卵巢肿瘤、胃肠淋巴瘤、各种体表软组织良恶性肿瘤。同时开展微创外科,已完成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肝囊肿、卵巢囊肿、卵巢肿瘤等共二千多例,无一例事故,领先本地区水平。在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多次参加国内学术交流。
擅长领域: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肝胆胰腺肿瘤、腹膜后肿瘤及腹部其他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及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何裕隆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擅长领域:在胃癌根治术、全直肠系膜切除、低位保留肛门和保护性功能的直肠癌根治术、结肠“J” 型贮袋重建直肠术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对于胰腺疾病、腹膜后肿瘤、食道癌、食道良性疾病、结直肠息肉及息肉病及胃肠道间质瘤等有丰富的诊治经验;熟练应用腹腔镜及消化道内镜对胃肠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