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2-05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生活保健 > 疾病专题 > 肝病专题 > 乙肝 >

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全攻略(何时选择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药物有哪些)

慢性乙肝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抗病毒治疗是首先应该考虑的,那么哪些患者适合抗病毒治疗呢?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又有哪些?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时要注意哪些事项?以上问题,慢性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时十分关注,39健康网编辑特此策划此专题,为乙肝病友进行抗病毒治疗提供一个参考!
干扰素:普通和长效干扰素 肝硬化发生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sAg清除率及HCC发生率均优于未经干扰素治疗者,但普通干扰素疗程最少为1年。


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 拉米夫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每日1次口服100mg拉米夫定,可明显抑制HBV DNA水平,HBeAg血清学转换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提高。


核苷酸类似物:阿德福韦酯 可明显抑制病毒复制、促进ALT复常、改善肝组织炎症坏死和纤维化,而且联合用药者对阿德福韦酯的耐药发生率更低。


核苷酸类似物:恩替卡韦 对于HBeAg阴性患者,恩替卡韦治疗48周时HBV DNA下降至PCR检测水平以下者为90%、ALT复常率为78%、肝组织学改善率为70%。


核苷酸类似物:替比夫定 耐药发生率在5%以下,为妊娠B级药物,治疗到24周的时如果HBV DNA降到检测不出的范围,4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


核苷酸类似物:替诺福韦酯 肾毒性较小,治疗剂量为每日300mg,持续应用治疗3年时72%的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V DNA<400拷贝/mL,亦未发现耐药变异。


如何应对干扰素产生的副作用

干扰素在治疗过程中不过避免的出现一些副作用:流感样症候群,主要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和乏力;精神异常,可表现为抑郁、妄想、重度焦虑等精神病症状;另外,还有一些患者可出现自身抗体,仅少部分患者出现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糖尿病、血小板减少、银屑病、白斑、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等。如何应对干扰素产生的副作用呢?[详情]


温馨提示:干扰素治疗有禁忌,患有以下疾病的人群不适宜采用干扰素进行治疗:妊娠、精神病史 (如严重抑郁症)、未能控制的癫痫、未戒断的酗酒/吸毒者、未经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失代偿期肝硬化、有症状的心脏病、甲状腺疾病、视网膜病、银屑病、既往抑郁症史,未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压等。
核苷酸类似物不能擅自停药

一些患者在病情刚得到控制后,由于各种考虑就擅自停药,导致慢性乙肝再次复发,修复的肝脏再次破坏,导致病情加重。一定要严格遵守停药标准:1、HBeAg(+)慢性乙肝患者,在间隔至少6个月的两次检查中,均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和HBV DNA检测阴性,可考虑停药。2、HBeAg(-)慢性乙肝患者,有相应的改变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ALT正常后,至少再巩固1年半(经过至少三次复查,每次间隔6个月)仍保持不变,且总疗程至少达到2年半者,可以考虑停药。由于停药复发率较高,可以延长疗程。[详情]


温馨提示:在治疗过程中要做好相关监测:1、生化学指标,治疗开始后每月1次、连续3次,以后随病情改善可每3个月1次;2、病毒学标志,主要包括HBV DNA和HBeAg、抗-HBe,一般治疗开始后1-3个月检测1次,以后每3-6个月检测1次;3、根据病情需要,定期检测血常规、血清肌酐和肌酸激酶等指标。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1.普通干扰素3~5MU,每周3次或隔日1次,皮下注射,一般疗程为6个月,如有应答可延长疗程至1年或更长。2.聚乙二醇干扰素 2a 180g,每周1次,皮下注射,疗程1年。3.聚乙二醇干扰素 2b 1.0~1.5μg/kg,每周1次,皮下注射,疗程1年。4.拉米夫定100mg、阿德福韦酯10mg、恩替卡韦0.5mg、替比夫定600mg,均每日1次口服,总疗程至少2年。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复发率高,最好选用干扰素类或耐药发生率低的核苷酸类似物治疗。1.普通干扰素3~5MU,每周3次或隔日1次,皮下注射,疗程为1年或更长。2.聚乙二醇干扰素2a 180g,聚乙二醇干扰素2b 1.0~1.5μg/kg,均每周1次,皮下注射,疗程至少1年。3.拉米夫定100mg、阿德福韦酯10mg、恩替卡韦0.5mg、替比夫定600mg,均每日1次口服,总疗程至少2年半。


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治疗目标是延缓或降少肝功能失代偿和HCC的发生。因需要较长期治疗,最好选用耐药发生率低的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其停药标准尚不明确。干扰素因其有导致肝功能失代偿等并发症的可能,应十分慎重。如认为有必要,宜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到预定的治疗剂量。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只要能检出HBV DNA,不论ALT或AST是否升高,建议及时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以改善肝功能并延缓或减少肝移植的需求。选用耐药发生率低的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不能随意停药,一旦发生耐药变异,加用其他已批准的能治疗耐药变异的核苷酸类似物。干扰素治疗可导致肝衰竭,因此,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属禁忌证。


应用化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因其他疾病接受治疗的患者,常规筛查HBsAg,若为阳性在治疗前1周开始服用拉米夫定或其他核苷(酸)类似物。 对HBsAg阴性、抗HBc阳性患者,应密切监测HBV DNA和HBsAg,若出现阳转则应及时加用抗病毒治疗。


HBV/HCV 合并感染患者:

先确定是那种病毒占优势,然后决定如何治疗。对HBV DNA水平高且可检测到HCV RNA者,应先用标准剂量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3个月,如HBV DNA无应答或升高,则加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治疗。


乙肝导致的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肝切除术时HBV DNA水平是预测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抗病毒治疗可显著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因此,对HBV DNA阳性的非终末期HCC患者建议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


肝移植患者:

对于准备接受肝移植手术的HBV相关疾病患者,如HBV DNA可检测到,最好于肝移植术前1-3个月开始服用拉米夫定,每日100mg口服;术中无肝期给予HBIG;术后长期使用拉米夫定和小剂量HBIG。


儿童患者: 对于12岁以上(体重≥35kg)慢性乙型肝炎患儿,其普通干扰素治疗的适应证、疗效及安全性与成人相似,剂量为3-6 MU/m2,最大剂量不超过10MU/m2,也可按成人的剂量和疗程用拉米夫定治疗,或阿德福韦酯。
妊娠期患者: 在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妊娠的患者,若应用的是拉米夫定或其它妊娠B级药物(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在充分告知风险、权衡利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治疗可继续。
上一篇:感染科主任:乙肝抗病毒治疗,有“两大武器”!适用人群不同
下一篇:乙肝妈妈能不能进行母乳喂养?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