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51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272-01
从医近二十年,首次发现‘手足口’病在我区流行,我门诊自2005年5月10日—8月20日诊治手足口病106例,采用修正二丁颗粒联合清开灵、喜炎平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106例患者中男60例,女46例。其中小于一岁者20例,1-5岁58例,6-12岁22例,12-19岁6例。全部症状基本相似,初起症状多为低热、流涕、厌食、口痛、腹泻、呕吐等。口腔炎:口腔粘膜出现小疱疹,疱疹不久溃破而成溃疡,多见于舌、颊粘膜、硬鄂、齿龈、扁桃体等处。在口腔炎的同时,手足背、指趾间、掌心、臀部皮肤出现斑丘疹,很快转成围以红晕的小疱疹,少者几个,多者几十个。皮疹偶见于躯干、大腿、上臂、面部等处。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高,部分患儿中性粒细胞增多。
1.2 治疗方法
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口腔用生理盐水擦拭,稍长患儿用生理盐水漱口。所有患者均口服修正二丁颗粒,每次5-20克,每日3次。呕吐腹泻剧烈者进行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横。发热超过38°C时酌用退热剂。同时配合清开灵、喜炎平或炎琥宁静滴。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消失、皮疹消退、无法热;好转:皮疹减少,仍有散在皮疹;无效:皮疹未见消退、原有症状加重、并出现头疼、高热、嗜睡、抽搐等症状。
2 结果 所有病例经过3—7天治疗,痊愈102例,痊愈率为96%.好转4例,好转率为3.8%。无效0例。全部患者用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该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发病较少,婴幼儿普遍易感,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复杂。目前西医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手足口病近似于祖国医学的‘口疮’、‘湿毒’等病症。修正二丁颗粒集清热、利湿、解毒的传统抗病毒药半边莲、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蓝根于一身,对本病较为合拍,同时配合清开灵、喜炎平静滴,两法相得益彰,故取得满意疗效。二丁颗粒口感好,患儿容易接受,我们临床应用数年,除手足口病外,对小儿季节性皮炎、虫咬性皮炎、湿疹等也有较好疗效。, http://www.100md.com(王义臣 王士桢 王尽美)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手足口病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004-7484D/2012/08/3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