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2-04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针灸按摩 >

《傷寒論》完整版電子書

《傷寒論》,是一部闡述外感及其雜病治療規律的專著。東漢末年張仲景撰於公元200-205。張仲景原著《傷寒雜病論》,在流傳的過程中,經後人整理編纂將其中外感熱病內容結集為《傷寒論》,另一部分主要論述內科雜病 。《傷寒論》全書共12卷,22篇,397法。除去重複之外共有藥方112個。全書重點論述人體感受風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如何進行辯證施治的方法。他把病症分為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厥陰、少陰六種,即所謂「六經」。根據人體抗病力的強弱,病勢的進退緩急等方面的因素,將外感疾病演變過程中所表現的各種症候歸納出症候特點、病變部位、損及何臟何腑,以及寒熱趨向、邪正盛衰等作為診斷治療的依據。

該書總結了前人的醫學成就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集漢代以前醫學之大成,並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系統地闡述了多種外感疾病及雜病的辨證論治,理法方藥俱全,在中醫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和承先啟時的作用,對祖國醫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具體地說,他不僅為診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證綱領和治療方法,也為中醫臨床各科提供了辨證論治的規範,從而奠定了辨證論治的基礎,為後世醫家奉為經典。


《傷寒論》養生學思想

(1)天人相應的整體觀是張仲景養生學的基本出發點和指導思想。正如《傷寒雜病論.自序》「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之語所云,仲景之學。是在繼承了《內》、《難》學術思想的基礎之上而形成的。因而,在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上,張仲景便自然地以《內經》天人相應的整體觀作為指導思想,並且作了進一步的闡發,他曾指出:「夫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稟五常,以有五臟」(見《傷寒論.自序》),「夫人稟五常,因風氣而生長,風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見《金匾要略方論。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這些生動的描述,就很清楚他說明,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並作為自然界的組成部分,人類只有順應自然界氣候的發展變化,才能得以生存,保持健康。由此可見,天人相應的整體觀是仲景養生學的基本出發點和指導思想。

(2)防病、抗病重視保津液

津液之所以能防病、抗病,首先表現在津液具有固護機體、防禦病邪的功能。如仲景在揭示太陽病轉入陽明的機理時,一再重申亡津液是其關鍵條件:「太陽病若發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乾燥,因轉屬陽明。」正是其例。何以亡津液會導致病轉陽明?因為律液乃陽明經的主要正氣,津液充則陽明固,邪不可干;津液亡則陽明虛,邪氣便可輕易陷入。

津液之所以能防病、抗病,其次表現在津液能驅逐病邪,削弱病勢上。如「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熱越。」這裡的熱越,即言熱邪發越於外。津液充沛,陽氣暢運則汗出越邪,邪越則病順。故「陽明病,法多汗」,而津虧則無汗,邪不得出,其病為逆。又如溫熱病中小便常短赤灼熱,因為人要通過小便排邪。熱邪一除,小便即轉清利。「小便利,色白者,此熱除也。」故臨床可視小便斷吉凶。「小便利者,其人可治」。因小便不僅顯示人體津液虛實情況,而且還能反應前陰這條驅邪途徑是否正常。

津液所以能防病、抗病,還可體現在津液能調整由病邪所致的功能失調並修復損傷。如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干,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這是因為津液得到了補充。若津液郁滯不行,其調和作用也難以順利發揮。

由上可知,津液抗病作用及津液抗病思想在《傷寒論》中有充分反映。人們要想不得病或少得病,必須重視保護體內的津液。如張景岳說:「五液充,則形體賴而強壯。」人若津液不充,則筋枯髓減,皮槁毛脆,臟腑虛弱,即易為病邪所害。

(3)重視用飲食防病、治病。

這裡的飲食藥物系指既可食用,又能防治疾病的動植物及其加工品。據統計,在《傷寒論》112方中,一共使用飲食藥物17種,計有大棗生薑乾薑、香豉、粳米蔥白蜂蜜赤小豆豬膽汁蜀椒烏梅豬膚雞子黃雞子(去黃)、飴糖苦酒、清酒。這些飲食藥物遍及81個劑,佔全書方劑總數的72.32%。其中還有不少純以飲食藥物命名的方劑,如十棗湯,豬膚湯等6方,加上藥食合名的方劑(如乾薑附子湯)共24方,佔全書的21.43%。由此可見,仲景對食療是十分重視的,並已使其成為其學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4)時時刻刻注意保胃氣。

仲景認為,機體的功能與胃氣的充沛與否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這是因為機體所需的營養物質有賴於胃氣的化生,治療疾病的藥物也需中焦受氣取汁以發揮療效。為此,他不僅重視脾胃陽氣的一面,也注意到了脾胃陰液的一面。《傷寒論》六經病證治則,總的說來,不外祛邪與扶正兩方面,在具體運用上,實際包括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法。仲景於八法中,均不忘「保胃氣」,如汗法的桂枝湯,用草、棗調補中焦,保護胃氣。下法的調胃承氣湯,用甘草緩急和中。補法炙甘草湯,以甘草、大棗補益脾胃。困苦寒清熱藥易傷人胃氣,則加入粳米。甘草調補胃氣。

此外,仲景不僅重視以藥物「保胃氣」,在服藥方法上亦強調「保胃氣」。如他主張藥時宜喝點粥,因為粥有內充谷氣的作用,既可助胃氣以扶正,又可助藥力以祛邪。

還有,仲景繼承並發展了《內經》,「病熱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此其禁也」這一理論,注重疾病時期的調理。如他立專篇討論瘥後勞復問題,指出病癒時,「脾胃氣尚弱」,尤需「保胃氣」。

(5)重視增強機體免疫力。

《傷寒論》中所用藥物非常廣泛,以《傷寒論》所用112方與93味藥來看,有扶正祛邪免疫作用的人蔘黃芪白朮、雲苓、當歸、甘草、大棗等藥物的條文不下上百條。在其所載扶正祛邪藥物中,多有增強免疫機能、調理臟腑、補養氣血的作用。現舉例如下:

人蔘:能鼓舞正氣,增強機體免疫力而增強抗病能力。《本經》用人蔘的條文68條,如桂枝人蔘湯用於扶正祛邪,增強機體免疫力。

黃芪:可增強病毒誘生干擾素的能力,並能通過促進細胞體液免疫反應,增強吞噬功能。《本經》用黃芪條文11條,如黃芪桂枝湯,就是增強機體免疫力,扶正祛邪的方劑之一。

甘草:《傷寒論》用甘草69次。實驗證明,甘草有抗變態反應作用,能延長移植組織的存活時間,對枯草桿菌「一澱粉酶免疫小鼠的抗體產生有抑制作用,甘草所含的LH作用於T細胞,有促進免疫作用。

大棗:《傷寒論》用大棗40次,也是在《本論》中出現頻率較高的一種藥物,藥理研究其含大量AMP樣物質,人口服時末梢血漿及白細胞內的CAMP含量均明顯上升。免疫學認為,免疫反應與分子生物學中的CAMP和CGMP有關,故大棗對免疫功能有重要影響。

至於本論中運用較廣的其它藥物如芍藥附子桂枝、白朮、茯苓麥冬豬苓等,均不同程度地顯示了促進免疫,從而祛除邪氣。

《傷寒論》主要研究著作 Bkevl.jpg

胡希恕傷寒論講座

胡希恕先生是當代著名的中醫學家,又是當代屈指可數的傷寒大家。作為當代著名的傷寒學家,先生不但擅長治療外感熱性疾病,而且對中醫傷寒論的理論有所發展。 先生根據長期大量的臨床體會和對傷寒論經典理論的深刻理解,針對臨床診治病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指導意義的獨到見解。這部《胡希恕傷寒論講座》是根據先生講授傷寒雜病論的錄音資料整理而成。

Bkevr.jpg

傷寒論研究》與《臨證演講錄

《傷寒論研究》一書,以中西匯通的觀點闡析傷寒六經、傷寒提綱、傷寒病型與傳經,以及治法用藥等多方面內容,並間有個人的醫案予以印證。全書為溝通中西醫學進行了努力探索,意在取長補短,弘揚中醫學術精華,同時「兼及西國醫學者,是告吾同業,西醫是怎樣一回事」。《臨證演講錄》收錄了惲鐵樵開辦中醫函授學校時為學員講授的30餘例珍貴病案,不僅記錄了診治的詳細經過,還有其對病案的分析講解及精妙點撥。

Bkevs.jpg

傷寒論講義

目前所出版的張錫純著作,多為將全部著作匯為一冊的厚重開本。而本次分卷出版恢復張錫純生前對其醫著的分冊原旨,將《醫學衷中參西錄》系列醫著分為五冊:處方篇(即《屢試屢效方》)、藥物篇(即《中藥親試記》)、醫論篇(即《中醫論說集》)、醫案篇(即《醫案講習錄》)、傷寒篇(即《傷寒論講義》)。並在完全尊重張錫純原意、原文的基礎上,通過現代編輯手法,讓該書的「層次更分明,眉目更清晰。」

傷寒論現代研究與臨床應用

本書共五章,一至四章對《傷寒論》六經病分別加以論述,闡明辨證分型、治法、用藥等內容,包含了各醫家的現代臨床體會;第五章為傷寒論方劑的臨床應用,二百餘首方以病列方,附有案例、治則及現代研究等條目。

訂正傷寒論演義

本書以《醫宗金鑒•訂正仲景全書•訂正傷寒論注》為大綱進行編寫演義,在《訂正傷寒論注》條文排列的基礎上,一反目前很多對《傷寒論》進行闡釋的醫書多採用以方類證或是以證類方的寫法,而是採取在每條原文下進行「演」和「義」的寫法,以「整體觀念」為指導,加深研究和掌握六經的實質。

傷寒論臨證指要

本書由《傷寒論》大家劉渡舟教授親撰。作者對《傷寒論》每章宏綱大旨予以提要鉤玄,揭其蘊奧,綜合探研,縱橫聯繫,不拘一端,使其大法奧義藉此而宣。本書還總結了作者五十餘年運用《傷寒論》之心得與經驗,務使傷寒理論與臨證經驗融匯於一,並貢獻劉氏秘方,以資讀者借鑒。

傷寒論版本大全

本書將《傷寒論》各種版本彙編成冊,包括《唐本傷寒論》(唐孫思邈)、《宋本傷寒論》(宋高繼沖)、《金本註解傷寒論》(金成無已)、《宋本傷寒論》(明趙開美)、《康治本傷寒論》(日本)、《康平本傷寒論》(日本)、《桂林本傷寒論》、《敦煌本傷寒論》(殘卷)等。各版本後附詳盡考證及數十本傷寒論研究名著簡介。

傷寒論求是》鉤玄

《傷寒論求是》是陳亦人教授的一部精粹之作,這部書以短小精悍的篇幅,融注了他畢生研究《傷寒論》的心悟。

傷寒論集解

本書將歷代逾千種傷寒著述中最有學術價值的文獻收入,這些文獻有的極為難得,是編者作博士研究時從善本、孤本典籍中挖掘得來,堪稱歷代研究之大成,彙集除「可與不可」諸篇外的全部內容,條文序號依趙開美影宋本,引用自宋迄清末注家65人,著述66種。成無己為全注《傷寒論》各篇的第一位注家,其注釋以經解論,頗具特色,為保持其注釋的完整性,本書將《註解傷寒論》的內容全部收入。

傷寒論考注附《金匱要略考注》殘卷》(全兩冊)

本書依仲景方論,辨析奧理,極表裡虛實陰陽生死之說,究藥病輕重去取加減之意,於申發《傷寒》義蘊,補益臨證治驗,裨益宏多,是日本江戶末期著名中醫文獻學家森立之的又一代表作。

《傷寒論》全文和txt格式電子書下載 傷寒論難字難詞讀音和詞義 《傷寒論》視頻課程(70集完整版)
上一篇:《老年百病防治》完整版電子書
下一篇:File:Body man front.gif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