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2-04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生活保健 > 身心灵 > 佛教 >

佛教养生重修“心”(养生之道)

  佛教讲究养生先养性、调身先调心。因为心与身、肢体与精神是一个整体,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只有“放舍诸缘、休息万念”,才能益寿延年。佛教看淡生老病死,四大皆空,并不代表否定现实。相反,因为尊重生命,佛教一向有注重养心调身的传统。佛家认为凡事有因果,各人的身体状况与他的心理状况、生活习惯、客观环境息息相关,调整心态是养生的根本。

 无执着心 佛家主张“万念归一,清心涤虑”“少欲而知足,知足而长乐”。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但人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感恩,所以要克己而宽以待人。佛教讲究要常存清静心,清静心为无疑之信心、无垢之净心,即指无执着之心。

 常存平常心 平常心是道,意谓无思量计较的平常心就是道。搬柴运水,无非妙用;穿衣吃饭,即是神通。

 常存欢喜心 凡夫境界,于顺情之境而身心喜悦也。

 常存善良心 指与惭愧、无贪、无嗔、无痴等法相应而起之一切心、心所。

 常存和悦心 身和共住、口和无诤、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悦者,悦意,谓如来音声,欢悦一切众生意也。悦乐,谓如来说法音声,悦可人意,而爱听无厌也。悦耳,谓所发语、能令闻者、利益安乐,是名悦耳。悦众,谓知其事、悦其众之意。

 常存安乐心 安乐,身安心乐也。

 常存慈悲心 与乐曰慈, 拔苦曰悲。四无量心中之二无量也。

 常存菩提心 此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是净法长养之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则得速成无上菩提。

 常存诸佛心 佛心何物?心之自性是也。故谓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人心之性即佛性也,发现佛性谓之成佛。, http://www.100md.com(佚名)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672-2493/2015/05/24.htm
上一篇:揭秘佛教典籍中的孙悟空(百科杂谈)
下一篇:佛教养生之“调五事”(养生之道)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