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8 IMS 2024 | 郁琦教授谈中外更年期典型症状及相关临床研究 郁琦教授 357
2024-06-28 大会主席专访 | 郁琦教授: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应遵循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则 郁琦教授 696
2024-03-20 3.8 致女性 特辑 | 郁琦教授:以问题为导向解决PCOS,全方位呵护女性健康 妇产科网 830
2024-01-19 2023 年终述评 | 郁琦教授:PCOS诊断与治疗以问题为导向,解决患者的问题是关键 926
2023-03-27 指南专访 | 郁琦教授:绝经管理全方位,预防重于治疗 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2023版 郁琦 1938
2023-01-06 年终述评 | 郁琦教授:关爱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理性对待更年期! 郁琦 747
2021-10-13 协和大咖谈 | 郁琦教授:2020年妇科内分泌领域最新进展 114
2016-08-24 身上什么样的毛发跟雄激素有关? 郁琦教授讲妇科内分泌 郁琦 392
2017-07-04 【专家访谈】郁琦教授:人工绝经后的雌激素补充与内分泌重建 预期 487
2016-01-04 【年终盘点】郁琦教授:2015妇科内分泌学年度盘点 郁琦 400
2022-01-03 2021 年终述评丨郁琦教授更年期早期干预,综合管理,至关重要 80
世界更年期关怀日 | 郁琦教授:女性更年期,谈激素不必色变! 世界更年期医学会选定每年的10月18日为 世界更年期关怀日 ,并召集全世界49个国家,期望共同重视中老年妇女的健康。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30年,全世界会有12亿以上的更年期妇女人口,我国的更年期女性超过2.1亿,约占总人口的1/7。而且随着寿命的延长,妇女会有30年以上的岁月在更年期以后度过。 随着卵巢功能的衰退,女性更年期或多或少会出现各种症状,严重的会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如何缓解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关心的话题, 谈激素色变 也体现出女性对激素治疗的恐惧心理。激素治疗到底有没有风险?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看北京协和医院郁琦教授的详细解答: 女性在50岁前后,会进入绝经的状态。所谓绝经,就是卵巢功能的衰退,卵巢功能衰退,应该被认为是一种激素缺乏的状态。按照我们通常的思路,即使按照中医的思路, 缺什么,补什么 ,也是一个合理的措施。 作为激素缺乏的状态,在医生指导下,掌握好适应症禁忌症,我们给予一定的激素的补充,应该是一个合理的做法。但是,作为国人来说,对于激素,总是含有一定的恐惧的心态,但是这种恐惧呢,很多情况下是道听途说的,并没有真凭实据。就目前来说,绝经激素治疗,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研究,已经逐渐趋于成熟。我们说没有一个治疗方法是完美的,不存在完美的治疗的手段,但是,我们可以让这些治疗方法不断地成熟。 对于绝经激素治疗来说,绝经所带来的这些问题,从早期的各种各样的症状,包括潮热出汗、情绪的波动、月经紊乱等等,到中期的各种萎缩的问题,比如说泌尿生殖道综合征、皮肤的皱缩等等,到绝经晚期的各种各样的退化、代谢问题,比如说骨质疏松、血脂的改变等等。那么补充雌激素毫无疑问都是有它的明确的效果的,在这些方面证据充分,是毫无疑问的。大家所担心的这些所谓的副作用,目前来说,也已经大部分有了明确的结论,比如说发胖的问题,这件事几乎是不存在的,而实际上缺乏雌激素,进入更年期状态,这样的事情本身,才是让女性发胖的根本原因。补充雌激素会让女性减少体重的增加,特别是减少腹部和内脏脂肪的堆积,这个毫无疑问是对心血管系统是有好处的。 另外,对于癌症的风险,子宫内膜癌,通过在有子宫的人身上补充雌激素的同时,加用孕激素,那么子宫内膜的保护作用是非常明确的。目前看起来,应该说至少可以做到不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另外,大家经常谈论的乳腺癌问题,虽然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各种各样的研究,到现在为止仍处于争论状态。但这种争论本身,实际上我认为就是一个结论。 那么两件事情的关系,经过了半个多世纪六七十年的研究讨论,不断地去发掘其中的信息,到现在为止依然在争论,也就是说明,这两件事情实际上没有大家所想象的关系那么密切。绝经激素治疗可能增加乳腺癌,也可能不增加,甚至有可能减少,这就是不同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所以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可以这样说,即使是有所增加,也是非常非常小的,微乎其微的这样一个效果,何况还有相当多的研究认为,绝经激素治疗只要掌握好了适应症、禁忌证,掌握好了用药,特别是目前用的接近天然的黄体酮等等,那么实际上增加乳腺癌的风险是非常非常小的,甚至可以说不怎么增加。
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认为,在合适的人群当中,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展绝经激素治疗,应该是利大于弊的。特别是在绝经早期开始,那么利会更加明显,主要的利就是通过改善血脂、血糖的代谢,控制血压的波动,从而减少了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那么这个病应该是非常巨大的。除此之外,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骨折的减少,患者症状的缓解,对于周边的人群、家庭、社会以及工作单位这种影响的减少,我想这样的益处是无法估量的。所以目前来说不管是从国际绝经协会、亚太绝经联盟,还是中国的绝经组织,都普遍认为只要掌握好了适应症、禁忌症,在医生指导下,同时有良好的生活方式的调整,那么绝经激素治疗,应该是利大于弊。
【年终盘点】郁琦教授:2015妇科内分泌学年度盘点 编者按: 2015年,妇产科学界在临床、科研的等众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突破,给予我们的临床医生很大鼓舞。岁末年初,中国妇产科网邀请到多位国内知名妇产科专家,就2015年妇产科学各领域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进行了盘点。今天我们请到北京协和医院郁琦教授为我们回顾总结2015年内分泌学的发展。
郁琦教授:2020年妇科内分泌领域最新进展 妇科内分泌贯彻女性一生,是女性身体功能的核心,女性的儿童期、青春期、育龄期、更年期、老年期等都与妇科内分泌有关,激素的变化会导致女性身体出现各种变化。走过2020年,迎来2021年,妇科内分泌领域出现什么变化和进展?中国妇产科网有幸邀请北京协和医院郁琦教授为大家谈谈妇科内分泌的那些事。 打破认知误区,推进围绝经期管理 为什么大众会开始关注围绝经期?郁琦教授介绍,首先是人类寿命因多种原因获得大幅度延长,如营养状况的改善、自然灾害的减少和医学长足的进步,如果人类平均寿命在四五十岁,围绝经期将不会成为困扰大众的问题。然而仅延长人类寿命,并非是最主要的目的,人类还需要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这是大众思想变更的重要表现,也是临床工作者关注围绝经期长期管理的初衷。 围绝经的出现,是因为卵巢功能出现衰退,雌性激素的缺乏加上年龄增长共同造成的,患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更年期症状,如潮热出汗、失眠、乏力、睡不着觉,爱发脾气等等,紧接着患者会出现各种器官的萎缩,如肾脏、皮肤、内脏黏膜等的萎缩,各种癌症的发病率增加。患者65岁以后,还会出现各种代谢性疾病,如骨质疏松、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等疾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患者需要补充雌激素。这是一项临床已经应用六七十年的治疗方式,通过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绝经激素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围绝经综合征,但很多人因不了解和认知误区而抗拒绝经激素治疗。 郁琦教授介绍,应用绝经激素治疗的历史是曲折的,人们主要担心的不是药物的有效性,而是安全性。通过绝经激素治疗,患者可明显缓解更年期症状,预防骨质疏松带来的骨折,改善血脂代谢、糖代谢等等,但总有人会担心雌激素治疗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或者导致乳腺的问题,甚至会因为发胖而拒绝治疗,这些担忧不断地 骚扰 绝经激素治疗的推进。对此,郁琦教授认为这些质疑并非毫无用处,它给治疗方法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让临床重视药物带来的风险,想办法弥补。 根据目前的研究,临床上对孕激素作用的认知不断加深,已经充分认识到乳腺癌发生风险与孕激素相关,但因对子宫内膜安全性的担忧,孕激素是必须应用的,这时就需要权衡药物的使用,同时做到使用孕激素保护子宫内膜,且不影响乳腺。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通过使用天然孕激素或接近天然的孕激素,以及某些特殊类型孕激素,可以实现不增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乳腺癌的风险,因此关于乳腺问题的担忧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此外,进行绝经激素治疗时,还需要注意中老年妇女出现血栓形成的风险,针对血栓形成风险增加的中老年妇女,可采用经皮吸收的雌激素,以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因此关于绝经激素治疗的担忧,大部分都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的,在适宜人群中开展,利大于弊。 同时,关于围绝经期领域,目前不断有新药研发出来,如针对下丘脑之上更深层次调通机制研究出的新药,这种药物可以通过调控下丘脑的体温中枢功能,有效缓解潮热、出汗等等更年期的症状。因此新药的研发,让一些有禁忌证、绝经早期,或者非常恐惧激素,不能使用绝经激素治疗的患者获得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这是转化医学大力发展和进步带来的益处。 最后郁琦教授感谢国家,从政策上关注更年期的问题,现在从国家卫健委开始开展妇科内分泌以及更年期特色专科门诊建设,各地方卫健委也不断支持该工作的开展,整个卫生行政体系都提高了对更年期问题的认识,高度重视围绝经期问题,让围绝经领域发展获得了更大的空间,因此郁琦教授预测在2021年,以及未来的几年里,围绝经领域将获得更大的发展。 新技术、新发展,妇科内分泌挑战多 妇科内分泌主要有四个领域,围绝经期管理、月经相关问题、异常子宫出血领域,以及发育问题,特别是性发育方面。以上领域的疾病都有一个特征,就是大部分疾病,或者几乎所有疾病都是不可治愈的。它们找不到确切的发病机制,无法明确具体病因,短时间内也难以明确,所以治愈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并不代表临床可以忽视这些疾病,而是需要充分认识疾病的可控性,通过安全的方法控制疾病的症状,如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等疾病,不要试图根治疾病,而是通过治疗让患者达到正常女性的水平,就达到治疗的目的了。什么是正常女性的样子?就是正常按月来月经、不胖不瘦、不频繁长痘、身上无多余毛发、可以正常生育、寿命不受疾病影响等,达到这些要求的女性和正常女性是没有区别的。关于妇科内分泌的疾病,临床医生需要从过去传统的疾病诊疗模式中走出来,不要认为可以将疾病彻底治愈,而是认识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性,让患者症状得到有效控制。这是一种观念的改变,如果妇科内分泌医生都能做出这种改变,对患者是一种福音。 2020年,辅助生殖技术并没有革命性、颠覆性的进步,但逐步理清了各种技术应用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对技术进展进行了梳理,如种植前的遗传学诊断应针对何种类型患者等问题在2020年里逐步有了答案。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发现,对于不明原因的反复流产,包括一些高龄卵巢功能衰退的病人,用种植前的遗传学的诊断,对病人并无益处,甚至辅助生殖本身对高龄或卵巢功能衰退病人来讲,如果没有其他不孕因素,其实并无益处。因此,内分泌医生不可急于应用新技术,而需经循证医学前瞻性的研究证实后,确定对患者有益后才能使用。针对新技术的出现,需要加深对问题的认识,让新技术的应用有更多的管控措施。 性发育异常方面,过去一年里,人们对它有了更深入的,到达分子水平的研究。正在开发相应基因芯片诊断技术,可能会在2021年问世,让临床工作者在工作中遇到性发育异常患者后可以更方便、更精准的诊断。妇科内分泌在各个领域都是不断进展的,目前为止妇科内分泌还是有非常多未知的领域,因此其进展空间更大,速度更快。郁琦教授最后表示,希望在过去一年里充分进展的领域,能够在新的一年里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切实的益处。 科学普及和科学技术,双翼齐飞获突破 妇科内分泌领域在新的一年里想要获得更深远的进步,除了重视技术进展、新药研发以外,郁琦教授表示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加强对医务工作者和大众的科普教育。在整体医疗领域中,内分泌领域在大众认知中是欠缺的,与外科、内科、妇产科等疾病可在器官和功能上有明显表现不同,而内分泌学科是以激素作为作用点的学科,看不见摸不着,其调控机制又异常复杂,想要将内分泌疾病与老百姓讲清楚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如果大众对内分泌领域加深一些理解,作为妇科内分泌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会更加得心应手。郁琦教授提到曾在电视台做过不孕不育、更年期、月经失调等相关问题的科普节目,播出后会发现全国范围内出现大批同类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大众在过去不知道自己患有此类疾病,将自己的症状忽视,通过电视台或者其他的媒体途径,可以让老百姓知道自己的状况是可以通过就诊解决的问题,提高患者的认知,提升就诊效率,增加依从性,对患者治疗益处颇多。 除了提高科普工作,医学的进展还需要技术层面的重视,特别是辅助生殖领域,使用更简单的方法进行辅助生殖的观察也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如种植前的遗传学的检查,目前通过技术不断地研发,对于胚胎质量的评估,仍然仅能通过形态学去评估,在未来就需要不断地通过开发AI技术或分子标志物的技术等来突破技术上的 壁垒 。 妇科内分泌疾病种类繁多,每一种疾病出现每一种状态都需要有经验的医生群体制定规则,因此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等进行各领域宣讲的工作也是新一年的重点,郁琦教授最后表示,希望通过指南和共识的刊出,让广大基层医生在临床中遇到困惑的妇科内分泌疾病的情况下,有更得心应手的操作空间。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妇科内分泌领域能获得更长足的进步。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学系)副主任,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组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生殖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太绝经联盟主席,国际绝经学会《Climacteric》杂志副主编。
重磅解读 | 郁琦教授:绝经相关子宫出血的管理 国际绝经学会(International Menopause Society,IMS)是于1978年成立于耶路撒冷的慈善组织,以促进、支持妇女在更年期和生育后期获得最佳医疗保健为使命,通过组织举办国际性大会、培训等,共同探讨、分享成年妇女健康领域的知识和研究。 本期内容为大家带来的是 绝经相关子宫出血的管理 相关研究的专家分享与探讨,我们有幸邀请到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主任郁琦教授担任审校专家,为您带来权威解读。
郁琦教授:卵巢低反应的诊断与处理 在生殖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卵巢低反应性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非常棘手的一个问题。国内外针对卵巢功能不良的描述很多,2011年欧洲人类胚胎与生殖学会(ESHRE)发表了卵巢低反应(POR)博洛尼亚共识,这一共识是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有关卵巢低反应研究普遍接受的标准。本期《每周一课》由北京协和医院郁琦教授带领大家共同学习卵巢低反应(POR)的诊断与处理研究现状。
郁琦教授:超越自然 回归自然 生育是人的本能, 但随着人类的发展,无限制的生育所带来的问题日渐凸显,计划生育就是为了超越自然(繁衍)而生。
探寻生殖医学发展之路 访郁琦教授 医学是一个不断超越自然的过程,医学改变了人类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随着医学干预的加入(抗生素的发明、饮食的调配、合理的运动等),人类的寿命在逐渐延长。
2024-07-12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新进展 基于循证的2023PCOS国际指南 郁琦 362
医生专栏 | 郁琦:月经紊乱?怎么办 一、月经的身世 月经是由于生殖内分泌轴的周期性变化所产生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形成的现象。 下丘脑产生控制垂体的激素 垂体在下丘脑的控制下产生控制卵巢的垂体激素(FSH和LH) 卵巢就在垂体激素的刺激下产生我们熟悉的雌激素和孕激素 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卵巢内的卵泡发育,直到成熟排出;子宫内膜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增生变厚,直到脱落。卵巢产生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就是性激素。我们先来看看性激素的合成和作用。 1.性激素的合成和作用 性激素的合成 卵巢产生的激素来源是胆固醇,所以大家也不要 谈胆固醇色变 ,胆固醇也并不总是坏的。在卵巢里,就是胆固醇首先合成孕激素,然后合成雄激素,再进一步合成雌激素。胆固醇的另一个这样的合成变化,是发生在肾上腺,由胆固醇变成各种肾上腺激素。 很多人听到激素也会害怕,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往往把激素都想成肾上腺激素了。肾上腺激素跟代谢有关系,所以如果肾上腺激素多了会发胖,而卵巢所产生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是不会发胖的。 雌激素的作用:让女性成为女性 卵巢所产生的雌激素在生殖方面的作用表现在 ✦促使子宫内膜腺体及其间质发生周期性的增生、修复,形成月经周期。 ✦使宫颈口松弛,宫颈粘液分泌增加、稀薄、易拉成丝,有利于精子通过。 ✦在卵巢内促进卵泡发育;增加输卵管节律性收缩振幅,有利于卵子和精子运行。 ✦有利于维持阴道内的酸性环境等。 雌激素促进第二性征的发育,如女性的乳房、毛发、三围的形成。 雌激素在代谢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骨骼,缺乏雌激素会骨质疏松;如血脂变化,缺乏雌激素易得高血压高血脂,引起一些列心脑血管疾病。 进入了更年期,刚刚开始面临雌激素的缺乏,会引起一系列精神上的变化,如抑郁、失眠、乏力;当然还有月经紊乱。到绝经以后,会出现各种萎缩,如皮肤的皱缩,阴道黏膜的萎缩、肠黏膜、肺黏膜的萎缩等。绝经10~15年以后,由于长期缺乏雌激素,会出现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症。
医疗科普 | 聊聊 大姨妈 这点事儿! 临床工作中常有患者因为月经多少的问题就诊,且以 月经过少 的就诊者居多。那么,月经过少是什么原因?月经变少是否意味着快要绝经呢?快来听听亚太绝经联盟主席郁琦教授怎么说吧! 月经是什么? 月经是伴随卵巢周期性排卵,产生雌/孕激素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月经初潮是青春期开始的重要标志,提示卵巢产生的雌激素足以使子宫内膜增殖,当雌激素达到一定水平且有明显波动时,引起子宫内膜脱落出现月经。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月经就是血。 何为正常月经? 月经有四个基本要素: 1.月经周期:来月经的第一天到下一次来月经的第一天,两次月经第一日之间的间隔时间,通常为21-35天。 2.经期:月经见血的持续天数,通常为2-7天。 3.经量:一次月经期的总失血量,通常为5-80ml。 4.月经规律性:临近月经周期变化在7天内,且两次月经之间(经期间)没有出血。 月经主要成分是什么? 95%的经血来自静脉和动脉血,其余是组织间渗出的液体和细胞碎片、炎性细胞、宫颈粘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 经血的颜色为暗红色,经血只要产生,就要排出,除非有阻塞情况发生。可见: 经血排出体外的量取决于产生的量,产生的血多,经量就多;产生的血少,经量就少,不存在体内有什么毒素需要通过经血排出体外的道理。 通常在没有结构性变化的情况下,经量少并不是有其他的血被 憋 在身体某处无法排出的问题。 为什么人们更害怕月经过少呢? 以往认为月经量少于5ml 为月经过少,但目前国内外专家达成共识,即患者主观感受认为月经量少即可诊断月经过少。相较于月经过多,因担忧月经减少或过少会影响体内毒素的排除,产生黄褐斑、皱纹、眼袋,导致闭经、过早衰老及更年期提前到来的患者占多数。此时,想必不少人早有疑问,月经过少究竟是为什么呢? 引起月经过少的原因 1.排出通道有问题 由于人流手术后造成宫腔粘连和宫颈粘连,经血流出不畅,表现为经量少,同时伴有痛经,常见于有人流手术史的患者。 2.子宫内膜受损 人流手术刮伤子宫基底层内膜,特别是无痛人流,由于静脉麻醉后患者无痛觉,一旦吸刮过重,可能会导致内膜损伤。 或许有人会认为药物流产避免了宫腔手术操作,相较于手术更安全。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流产不全,会使出血时间延长,易造成贫血、宫腔感染的情况发生,在清除宫腔残留物时同样会造成内膜损伤。 在此呼吁大家,暂未有生育计划时,一定要严格避孕,因为内膜损伤可能会导致不孕,治疗起来十分困难。
科普 | 多囊卵巢综合征对女性的影响深远,如何科学治疗,提高受孕率呢?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临床最容易遇到的育龄期妇女的内分泌代谢疾患之一,该病很常见,据统计在育龄期妇女中的发病率为6%~10%,在因为不排卵而导致不孕的患者中甚至占到30%~60%,截至目前,该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 问题一:多囊卵巢综合征对女性到底有什么影响呢? 郁琦教授: 多囊卵巢综合征对患者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导致月经稀发、闭经、不规则异常子宫出血,当然也有部分患者月经是规律的。月经问题主要是稀发排卵或无排卵所致。 ②因为代谢紊乱和雄激素过多,引起肥胖、痤疮、多毛、脱发等,影响美观及患者心理。 ③因排卵障碍、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影响卵母细胞发育成熟、受精卵的着床及胚胎发育,最终导致不育、流产等不好的结果;在治疗不孕时造成自然周期和治疗周期中的妊娠率降低,诱导排卵率和体外受精的成功率也降低。 ④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单单是一个妇产科问题,它其实是一个全身性问题。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险性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是正常月经同龄女性的4倍。
由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未明,又很难根治,所以应采取规范化和个体化对症治疗。总体治疗原则为: ①生活方式调整是关键,包括运动、减肥。 ②治疗近期临床症状,包括调整月经周期,保持月经的规律性;减轻肥胖和胰岛素抵抗,避免代谢异常;治疗不孕不育,帮助患者解决生育问题等。 ③预防远期的并发症,比如预防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子宫内膜癌及乳腺癌的发生。 郁教授说: 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重要的是解决患者的问题,缓解患者的不适。换句话说,如果一位女性,经过治疗和体重控制后(尽管可能需要长期控制)能够达到不胖不瘦、月经规律、没有多毛和痤疮,想要孩子的时候就能够怀上,那么,这就是一位正常女性。
科普 | 关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那些事儿 「更年期」这个词,总是跟难搞、易怒、不讲理等刻板印象联系在一起,然而,这个阶段的女性,正在经历各种身体激素的极快变化,她们常会感到一阵阵突如其来的愤怒,还不时潮热来袭,让人大汗淋漓 再加上失眠、烦躁、抑郁,这是没有体验过的人很难想象的。 更年期的医学定义是「围绝经期」,指的是绝经过渡期和绝经期早期。正常女性的平均绝经年龄为 51 岁,95% 在 45~55 岁进入绝经期。 雌激素水平下降对身体有着其他更长远的影响,如心脏病、骨质疏松、老年痴呆等等。 中国《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管理和激素补充治疗指南(2018版)》上提出,激素补充治疗是目前公认的缓解绝经相关症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01、更年期激素治疗,有最佳时期 激素治疗存在一段性价比最高的时间 绝经 10 年之内,或年龄小于 60 岁。 这段时间也被称为「窗口期」(这个词记住,下面还会出现)。 抓住治疗的窗口期,收益是远大于风险的。一旦错过,激素下降对身体的伤害已经造成,且不可挽回。 记住,当开始出现绝经相关症状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开始激素补充治疗了。 02、激素治疗并不麻烦 激素疗法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复杂。目前可选的药物有多种形式:口服药、贴剂、栓剂和乳膏。 贴剂就是把膏药一样的东西贴在皮肤上,药物通过皮肤吸收起效。在年龄较大、血栓风险增加的情况下,可以选用这种形式以降低风险。通常每周更换一次即可,比较方便。 无论哪种疗法,每个月的治疗成本大多在百元左右,却能给生活质量带来显著的改善,性价比非常高。 03、豆浆并不能代替激素治疗 我们常听说更年期多喝豆浆、吃豆制品就能补充雌激素。如果能通过天然食品解决问题,自然是好的,但遗憾的是,其真实效果微乎其微。 大豆制品确实有类雌激素作用,因为其中的「大豆异黄酮」可以和人体内的雌激素受体结合。 然而,它表现出的活性仅相当于雌激素的 1/100~1/1000,每天一两杯豆浆,很难有效果。 不过,豆制品本身是很不错的钙质来源,多吃点也挺好的。 04、激素治疗不会让人发胖 不少人一听到「激素」两个字就避之不及,把它与可怕的副作用联系在一起。 但「激素代替治疗」用的是雌孕激素,不但不会引起肥胖,反而能帮助女性维持绝经前的身材,抑制激素下降导致的腰粗体型。 05、合理应用激素治疗,不会导致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 有研究观察到,激素补充对乳腺癌的发生确实存在影响。但现在的用药方案多样,药物成分和剂量也经过改良,对乳腺的影响比过去要更小。 相对来说,肥胖、不良生活习惯对乳腺癌的影响更大。换句话说,肥胖增加的乳腺癌的风险要比补充激素的风险还高。 06、窗口期应用激素治疗,不会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雌激素缺乏本身会引起血脂异常、血压升高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 在窗口期及时补充外源雌激素,反而可以减少这些问题,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了这个最佳时期,激素治疗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能就是弊大于利了。所以说,要尽量抓住治疗的窗口期。
妇科 泌 事轻松学|郁琦教授:妇科内分泌那些事儿 妇科内分泌作为妇产科领域必不可分的一部分,可以说是和女性 厮守一生 的 伙伴 。月经的问题、不育的问题、更年期的问题、发育的问题分别代表了妇科内分泌的四大类疾病。这四大类疾病贯穿女性一生,其疾病谱是女性一生中发生率最高的疾病。尤其对于年轻女性,如果不重视诊治或未正规治疗,都可能会影响一生。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全面介绍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状况,力争让每一位妇女儿童都能公平可及地享受到妇幼健康服务。而女性的内分泌健康不仅关系到生育能力,更关系到女性的生活质量。妇女儿童的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女性健康关系到 健康中国 战略的成功实施。 妇科内分泌:妇科?Or内分泌科?傻傻分不清楚? 到底什么是妇科内分泌呢?事实上,很多人常常会混淆,包括医生也包括患者。实际上,妇科内分泌是一个专门的学科,涉及到女性很多内分泌激素紊乱所导致的疾病,是对女性一生中有关生殖内分泌轴功能失调所导致的相关疾病诊断、治疗、研究的一门学科。因此,从学科的定义来看,妇科内分泌涵盖了女性从出生-青春期-育龄期-更年期直至绝经后老年期,贯穿于女性一生,对女性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了解妇科内分泌疾病 女性的健康从出生开始就与生殖内分泌激素息息相关,因此,月经的问题,不育的问题,更年期的问题,发育的问题都与妇科内分泌有密切的关系。 月经异常是女性在育龄期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种疾病,但是往往不被重视。 生育问题则包括不育的治疗和反复流产的治疗。不孕不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排卵的问题,这其中一定是伴随着激素的问题,因此,调节激素水平,将有助于排卵的改善。试管婴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治疗手段,即使用大剂量的外源性促性腺激素促进排卵。而这些技术都需要有深厚的妇科内分泌底蕴才能运用得好。 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相对缺乏,成为众多老年慢性代谢性疾病的诱因。因此,加强对更年期的关注,将有助于老年疾病的预防。 性发育的问题虽然并不多见,但均较为复杂,更需要专业的治疗及管理。
协和专家提醒:月经多了少了都是病!真出问题就晚了! 这在临床工作中,太常见了!下面是协和专家郁琦主任的科普,有月经过多、月经过少问题的姐妹一定不能错过!时常有患者因为月经多少问题来就诊,这其中 月经过少 的就诊者比较多。月经过多常常是由于某种疾病所导致的,那月经过少又是什么原因呢?月经变少是否意味着快要绝经呢? 01 先要明确:月经是什么? 月经是伴随卵巢周期性排卵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月经初潮是青春期的重要标志,提示卵巢产生的雌激素足以使子宫内膜增殖,在雌激素达到一定水平且有明显波动,引起子宫内膜脱落出现月经。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月经就是血。 月经有四个基本要素: 月经周期为21-35天,平均28天。 经期为2-8天,平均4-6天。 经量为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正常月经多为20-60ml。 经量多于60ml为月经过多,少于20ml为月经过少。 95%的经血来自静脉和动脉血,其余是组织间渗出的液体和细胞碎片、炎性细胞、宫颈粘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 经血的颜色是暗红色。经血只要产生,就要排出了,除非有阻塞。可见,产生的血多,经血就多,产生的血少,经血就少,不存在体内有什么毒素需要从经血排出体外的道理。通常情况下,没有结构性变化时,月经出血量少也不是有其他的血被 憋 在身体某处无法排出的问题。 所以总的来说,月经过少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器质性疾病,也无生育要求,应可不必治疗,而月经量过多则是失血过多,是需要积极关注的。 02 何为月经过多和月经过少? 一个月经周期的经量多于60ml为月经过多,少于20ml为月经过少。 病人因月经量的问题就来诊时,医生常常会问: 你的经量比原来减少或增加了有1/2吗?每天用多少片卫生巾?多长时间换一片?每片都能湿透吗? 当问询经量少的病人时: 经期腹痛吗?最多的时候能湿透卫生巾吗?是不是只用护垫就可以呢? 病人的回答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医生不可能准确的测量出经量,只能根据患者叙述进行大约的评估。 以卫生巾用量进行大概估计,正常的用量平均一天换4-5次,每周期不超过2包(10片)卫生巾。假如卫生巾超过3包还不够,差不多每片卫生巾都湿透,就属于月经过多了。 所以经量的多少很多时候是模糊的,尤其是对于月经过少,在器质性疾病不是很特异时,只能做一些相关的检查罢了。 03 引起月经过多有哪些原因? 月经过多往往是某些疾病的一个临床表现,常见的疾病有: 1、子宫粘膜下肌瘤 凸向于宫腔内生长的子宫肌瘤,由于肌瘤表面覆盖着子宫内膜,增加了子宫内膜的面积,经量会增加。另外,肌瘤在宫腔内占位,会影响到经血排出,引起子宫异常的收缩,产生痛经。常会引起贫血、不孕等。 2、子宫内膜增殖症、子宫内膜息肉 由于患者内分泌紊乱,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无排卵,使子宫内膜增生过盛,突出于子宫腔内、光滑、肉样硬度、蒂长短不一,长的可突出于宫颈外口。常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痛经、不孕,超声可诊断。 3、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出现和生长在子宫肌层内称为子宫腺肌病,其病因是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致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向肌层内扩散,其诱因可能是妊娠分娩及过度刮宫等创伤,生殖道阻塞使经血不能向外引流,内膜挤压进入肌层。子宫增大,内膜面积增大;子宫肌层肥大,失去收缩力,无力控制充盈的血管,致出血较多。常表现为:经量增、痛经、子宫增大。 4、宫内节育环所致 节育环是一种放置在子宫腔内的避孕装置。它本属于人体异物,而人体内的异物会造成局部组织机械性的损伤和慢性炎症。特别是含铜离子的节育环,具有细胞毒性和溶血性。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增多,伴有腰腹部不适。 5、炎症:当存在盆腔炎症时,主要是子宫内膜炎时,局部血管变的脆弱,行经时出血不易凝止,经量往往过多。 6、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7、一些药物:错服、漏服避孕药等。 04 月经过多该怎么治疗? 主要是经过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找到原发病,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 1 - 子宫腺肌病治疗 对于年轻的未生育的患者积极促使妊娠;对于年轻无生育要求者可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环每24h释放20ug左炔诺孕酮,有效期5年,左炔诺孕酮可以使雌激素受体合成受到抑制,间接抑制异位内膜的增殖并使其萎缩,减少出血。对于无生育要求的愿意手术治疗的可行子宫切除术。 - 2 - 子宫内膜增殖症、子宫内膜息肉 对于患者为单纯或复杂子宫内膜增生的,可以应用药物治疗或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环。对于子宫内膜息肉,可以应用宫腔镜下行息肉的切除术,预防再复发,可以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环。 - 3 - 应用宫内节育环:少量出血不需治疗,经量多时用止血应用6-氨基乙酸止血治疗,无效时取环,出血久者,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 4 - 炎症:应用抗炎药物治疗。 - 5 - 血液系统疾病:长期的经量增多,经妇科医生检查未发现任何原因,就要考虑血液系统的检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确诊后转血液科治疗。
NO.106 郁琦教授团队解析:压力过大,体重过轻,对怀孕有影响吗? 在患者未达到健康合理的体重之前不建议立即促排卵治疗。患者营养摄入不足很难维持胎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从而增加早产和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