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2-04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针灸按摩 >

王沂峰

2024-06-30 主任有约 | 王沂峰教授:宫颈癌研究新突破与团队建设经验分享 王沂峰 344
2024-06-27 专家访谈 | 王沂峰教授:从人文医学谈到单切口外阴癌根治术的创新之路 王沂峰 342
2023-11-29 王沂峰教授专访:传承精髓,创新技术,强力推进妇产科分会工作,用专业和责任守护女性健康 790
2023-05-22 专家面对面 | 王沂峰教授:解读妇产科领域研究新进展,宫颈癌治疗性疫苗未来可期,医学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 876
2018-07-25 腹腔镜特殊类型子宫切除术 肥胖患者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王沂峰教授 1249
2017-01-04 改良腹式广泛宫颈切除术Modified Abdominal Radical Trachelectomy 王沂峰教授 708
2017-01-03 腹腔镜特殊类型子宫切除术 大腹腔镜大子宫切除术 王沂峰教授 1878
从人文医学谈到单切口外阴癌根治术的创新之路 外阴癌是外阴的恶性肿瘤,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3%-5%,其治疗术式多样化。传统外阴癌手术,具有创伤大,伤口难愈合的缺陷,单切口外阴癌根治术(SIRV)是王沂峰教授及其团队最新开展的外阴癌根治术新术式,在伤口愈合及患者预后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日前,第六届妇产科微创治疗(MIGO)珠江论坛线下会议圆满闭幕,会议中,大会主席、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王沂峰教授接受了中国妇产科网的采访,并就会议亮点、单切口外阴癌根治术的概况、优势及适用人群与大家进行了深入交谈。 医学与人文:抗疫中彰显大爱,无人文不医学 访谈伊始,王沂峰教授对中国妇产科网为妇产科学界做出的贡献予以了充分肯定,并对成长路上中国妇产科网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王沂峰教授谈道,第六届妇产科微创治疗(MIGO)珠江论坛最大的亮点即医学与人文、传承与创新两大主题。 医学与人文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尤其在今年突发的疫情面前,医护人员自我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值得颂扬。对此,会方特邀请了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董倩女士讲述了疫情期间在武汉的经历,分享了医务人员在抗疫一线用一己生命庇佑群众生命的感动。 广东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是本届论坛的主办方之一,王沂峰教授作为主任委员指出,医师协会始终重视医生的维权、培养和再教育工作,把医学与人文作为是协会工作的重要一环。在大灾大难面前,医护人员敢于担当,与他们平时的修养、培养、培训密不可分。基于此,大会还特邀请到著名的妇产科专家郎景和院士和著名的解剖学专家钟世镇院士,与诸位同道进一步探讨医学与人文。 传承与创新:传统医疗技术是创新的基础,不该被抛弃! 医学离不开传承,这体现在医学技术、医学观念等多方面。近年来,腔镜手术备受推崇,但2018年《新英格兰杂志》发表的关于宫颈癌开腹手术与腔镜手术的文章,在妇产科学界引发了广泛争议,大家对传统开腹手术和腔镜微创手术重新进行了反思。王沂峰教授指出,发扬光大需基于传承、积极创新,以使治疗或手术更加科学、安全、有效。 以外阴癌手术治疗为例,百余年以来,妇产科医生一直采用传统的开放式手术进行治疗,但存在创伤较大、伤口愈合不良的问题。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和在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极大改善了外阴癌根治术伤口愈合不良的难题。但是,研究随访发现,这对于患者预后并无改善。王沂峰教授及其团队一直致力于外阴癌根治术的研究,基于传统医疗技术,经过不断研究与实践,开展了单切口外阴癌根治术(SIRV),且目前已成功开展多例。当前开展情况表明,该手术集合了传统手术和腔镜手术的优势,王沂峰教授表示,后续也将继续针对该术式进行大样本或多中心研究,以期取得理想治疗效果。 集传统术式和腔镜优势于一体,但需严格遵循适应证 单切口外阴癌根治术(SIRV)集合了传统手术和腔镜手术的优势,以单切口取代原来传统术式的三切口,减少创伤;且手术过程中不会中断皮下组织的血管循环,提高伤口愈合率;并可同时兼顾无瘤原则,预后效果更好。王沂峰教授还指出:单切口外阴癌根治手术并不适合所有外阴癌患者,它适合阴蒂或会阴前部病灶的患者。手术时,充分利用外阴切口,通过建立皮下隧道进行腹股沟淋巴清扫,这是SIRV手术最大的优势。 访谈最后,王沂峰教授强调道,关于学术问题永远是一个百家争鸣的状态,以不断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大家可以共同交流,共同提高,学有所获!
王沂峰教授解读妇产科领域研究新进展 3月26日,为期3天的第八届妇产科微创治疗(MIGO)珠江论坛线下会议于广州圆满结束。本次会议共邀请78位国内外知名妇产科专家授课,会议内容涵盖了肿瘤研究进展、健康与人文、前沿技术、专家论道等多个专题内容,展示了妇产科微创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此次会议中,妇产科网荣幸地邀请到大会主席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王沂峰教授分享大会经验和研究进展。 第八届妇产科微创治疗珠江论坛值得关注的亮点和内容 王沂峰教授: 首先感谢妇产科网的采访,第八届珠江论坛包含了妇产科微创治疗论坛、广东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年会和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年会。 本次论坛的主要焦点有三个方面: 目前妇产科微创治疗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微创治疗确实能在诊治过程中带来很多帮助,但近些年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子宫肿瘤手术治疗方面较为突出,比如子宫肌瘤在切除过程中肌瘤粉碎的问题,以及宫颈癌手术治疗是选择微创手术还是开腹手术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需要理性分析、总结和完善微创治疗,使其更加规范化、科学化,让微创技术给患者带来益处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年会聚焦于妇科肿瘤诊疗领域,邀请专家着重针对肿瘤研究的热点方向进行普及和讲解,包括肿瘤外科手术、肿瘤基因分型、肿瘤靶向治疗等内容,同时进行指南解读,提供最新的前沿知识。 最后关于广东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年会,医师协会不仅注重学术交流、学术讲座,而且强调对医生的培训和维权,除此之外还非常重注医生的人文能力培养,会议邀请到了郎景和院士、曹泽毅教授等知名的专家前辈,就医学人文方面给广大医生、妇产科同道授课。 宫颈癌治疗性疫苗研究进展情况 王沂峰教授: 宫颈癌预防性疫苗主要是通过体液免疫来避免感染宿主细胞进而预防HPV病毒,但是如果发生了感染,病毒DNA已经整合到宿主的细胞里,这种情况预防性疫苗就起不到作用了。因此,我们计划研发出针对宫颈癌的治疗性疫苗,希望可以对宫颈癌的治疗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近些年国内外有关治疗性疫苗的研究不在少数,但是目前还没有突破性进展,我们团队通过溶瘤病毒和mRNA这两种载体来研发针对HPV16感染的治疗性疫苗。目前研发进程还处在动物实验阶段,我们的疫苗主要是激活全身免疫反应发挥作用,其中包括肿瘤局部和微环境免疫调节等方面。当然研发过程是曲折的,还存在许多科学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和解决,最好的预期是再通过一两年深入的研究,然后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超声人工智能技术对卵巢肿瘤诊疗的帮助 王沂峰教授: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医学领域,AI技术对于提高疾病诊断、治疗的准确率是不言而喻的。开展超声人工智能技术工作一方面因为它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另一方面缺乏早期有效诊断手段是现在妇科肿瘤的难题,如卵巢癌早期很难发现,有症状就诊时往往已经是疾病晚期;还有就是珠江医院妇产医学中心拥有本专业的超声室,超声大数据和相对完整的随访资料,有助于超声AI研究的开展。 数年前,由陈高文博士带领医科团队与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工科团队进行合作,开展妇产超声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从一开始单纯基于超声数据来预测肿瘤的病理性质,到后来逐步增加肿瘤标记物等实验室数据,再到加入基因检测数据,目前卵巢肿瘤超声AI研究项目已经进入3.0版本。超声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协助医生在术前对大多数患者的肿瘤病理性质进行大体预测,甚至可以预测病理分型,这对病情的诊断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我们创立了妇产超声人工智能 长缨计划 ,开展妇产领域6项疾病的超声AI研究,未来将筹建 长缨计划 网站,开放若干AI算法的网络端口,通过医生或患者上传超声图像或输入血液学数据,即可对疾病性质进行不同程度的预测,助力医患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王沂峰教授:传承精髓,创新技术,强力推进妇产科分会工作,用专业和责任守护女性健康 2023年11月17日-11月19日,由广东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妇科肿瘤分会联合主办的 第九届妇产科微创治疗(MIGO)珠江论坛 在广州圆满召开,与此同时,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妇产医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也顺利举行。 与会期间,妇产科网有幸邀请到大会主席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王沂峰教授进行专访,分享此次大会的亮点、精彩内容及未来工作的规划。 首先,王教授表示,第九届妇产科微创治疗(MIGO)珠江论坛顺利圆满的召开,离不开妇产科同道们的大力支持,对此深表感谢。这次学术交流大会举办得非常成功,可谓高朋齐聚,大咖云集,现场参会人员600多人,线上观看的同道近15万人(视频中数据未含手术直播统计)。王教授对各个学会给予的支持,各位讲课专家、主持专家、手术演示专家等付出的努力,以及所有妇产科同道的积极参与再次表示感谢。 新理念促进新发展,新技术助力新突破 王教授指出,MIGO会议历来是以妇产科微创治疗新技术的推广及应用作为会议的特色,本届大会也不例外,随着微创技术的日益提高与改进,尤其是机器人、单孔机器人等新新设备的使用,使得妇产科微创治疗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和新的理念,比如如何看待手术、如何理解微创、如何做到无瘤的防御,专家们从对手术的重新认识、手术的新理念方面做了比较深刻的讲解和探讨;在手术改进方面,无论是肿瘤手术还是普通妇科手术,包括盆底甚至产科和生殖领域,都涌现出了一大批年轻的专家,他们在手术技术的创新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本次会议最突出的亮点就是机器人的应用,虽然现在国产机器人还不能和国外的产品相媲美,但国产设备有着自身的优势,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尤其是在新专利、新技术的应用开发方面,我们的国产设备会有着显著的突破和超越,因此此次会议专门邀请了国内手术器械领域做得比较好的专家,就机器人手术展开了讨论。随着机器人手术设备和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医院会开展机器人手术,这也将是一个发展趋势。当然,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费用问题,但随着成本的下降、机器的国产化以及政策的调整,机器人技术会更多地应用到临床当中。 发挥特色与优势,开启领域新篇章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妇产科分会第三届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诞生了第三届委员会,王教授表示非常荣幸当选第三届主任委员,在此感谢全国妇产科同道的信任和支持,感谢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总会领导的信任,特别要感谢曹泽毅老师多年的培养以及对妇产科分会的关心和爱护。 在换届选举大会上,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吕兆丰常务副会长亲临会场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具体的要求,作为新一届的主任委员,王教授表示妇产科分会将按照总会的要求,踏踏实实做好工作,尤其是 四华 ,即:华夏论坛、华佗工程、华夏医学科技奖、华夏科研项目。同时会发挥妇产科分会的优势:第一,第三届委员会人员规模大,分布广泛,192名委员来自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非常具有代表性;第二,在新一届的委员会里,有三分之一的委员是第一届或第二届妇产科分会的老专家,他们德高望重,在学界有很高的威望和影响力,这部分老专家们一直战斗在临床第一线,非常热爱妇产科分会的工作,这对分会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另外,三分之二的新委员中,一大批是年富力强的青年科学家、临床专家,这是未来发展的动力,中青年委员的结合使第三届委员会充满了活力和干劲儿。王教授坦言,在新一届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竭尽全力做好妇产科工作,为广大妇产科的健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精益求精提技术,坚守初心保健康 在此次大会上,王教授与大家分享了 手术与艺术 的精彩内容,针对网友们的提问,王教授进一步讲到,能够把手术做到位,把手术做到艺术化不能操之过急,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需要时间的历练。 首先大家需要向朗景和院士、曹泽毅教授、夏恩兰教授等老前辈、老专家们学习,学习他们精益求精的精神,手术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它更是一种责任,我们需要把手术做到完美、做到极致,就像艺术家完成一件满意的作品。 其次,要不断地训练,如果具有手术天赋的话上手会快一些,而有些则需要磨练更长的时间,但只要用心努力,一定会不断地提高,最终达到理想的手术境界。 第三,年轻一代生活在新的时代下,各种技术的发展也都有助于手术技术的提高。本次中国妇产科网第十一届手术视频大赛在珠江论坛上举办,观看比赛发现12位入围决赛的新一代年轻人有着非常大的进步,年轻人有冲劲儿、有热情、敢想敢干,手术展示都很精彩,并且远远超出了预期。 王教授指出,大家需要有更高的要求、若达到更完美的技巧则需要进一步的雕琢,将手术的艺术应用到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上,解决患者的问题,提高治愈率,手术不仅仅是艺术,手术更是爱的传递。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王沂峰教授纪念恩师江森教授诞辰100周年 今年六月是我们敬爱的江森老师诞辰100周年,也是他离开我们10周年的纪念日。十年过去了,每当想起江森老师,他的音容笑貌始终萦绕在心头,总有一种酸楚的感觉。 初识江老师 1988年底,因导师曹泽毅教授赴卫生部任职,我提出了转学申请,拟转山东医科大学继续攻读博士,欲拜江森教授为师。 记得那是1989年1月30号周一的下午,离春节没几天了,大多数人都去忙年,但江老师依然坐在他那间狭小阴暗的办公室里(健康楼一楼)。我敲门进去,说明来意,江公起身让座,非常热情。正巧师兄北华也在,江老师向我做了介绍。随后江老师又给我介绍了其他的几个学生包括宋磊、王波等等,还有科室的一些情况,顿时拉近了距离。我也简单汇报了我的学习情况及将来的打算,江老师听了,点点头,算是满意。就这样,我便成了江氏子弟群里的一员。 跟老师学 武功 成了江氏的弟子,自然就要努力学师傅的样子。江老师可是我国妇产科界的 一代宗师 ,医、教、研、管样样精通。他手术精湛,风格大气,一生开创了多种妇产科手术术式;他临床经验丰富,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他主编的《妇科手术学》等是七八十年代全国妇产科医生的必读专业书;他知识渊博,学贯中西,通晓四国语言;他治学严谨,学术造诣颇深,在妇产科学领域诸多方向卓有建树,是我国妇产科学界的先驱与泰斗,享誉全国。有这样的老师指导,学生自然受益匪浅。在跟随江老师学习的岁月里,我收获良多,一直影响着我的人生轨迹。有很多事情,那情那景,仍记忆犹新。 1 学 烟功 我从小不喜欢抽烟,甚至还有点讨厌。但跟江老师学习时,业务尚未学好,抽烟先学会啦(笑)。事情是这样的:江老师非常重视门诊,无论出差回来多晩,还是下手术台多累,他都是准时赶到门诊看病人,有时饭都顾不上吃一口。每当江老师出诊,弟子们总是跟随左右,模仿学习,有点东施效颦。看完病人,江老师总是习惯性拿出烟和糖犒劳大家,烟是他最喜欢抽的凤凰牌子,糖是产自上海的一种类似猫屎状的薄荷糖。一般女孩子吃糖,男孩子抽烟。就这样,我学会了抽烟(笑)。 抽烟虽然益处不多,但每当我下手术疲惫了,或是陷入深思时抽上那么几口,虽有几分惬意的微醉感,亦时常想起江老师递烟的音容笑貌。所以,至今我不好烟也不弃烟。 2 练 手工 江老师武艺高强,手术精湛,手上功夫了得,凡是见过江老师做手术的人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们当弟子的自然也想跟师傅学上一招半式。但江老师弟子众多,科室制度等级森严,想跟老师上台谈何容易。无奈,大家争先恐后争着替老师管病人,以求上台机会。1989年冬天,幸运之神降临。江森老师为开展晩期卵巢癌手术,陆续收治了十几个这样的病人(大多数慕名而来),放在我床上管理,自然我十分用心,力求管好。但那个年代,晩期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国外刚刚兴起,国内还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先辈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只记得当时手术切口非常大,从耻骨联合直达剑突,可谓顶天立地。肿瘤体积无论多大,转移范围无论多广,能切就切,能断则断,不达R0决不收兵(那时候新辅助化疗和间隙性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概念尚未形成)。一个手术下来,肿瘤、网膜、肠管、阑尾、肝脏、脾脏等切除了一大盆,输血几千毫升的病例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这些转移脏器的切除、吻合、修复都是江老师主刀,一台手术一般要3、4个小时以上,别说快70岁的老人,就是我们年轻的后生身体也吃不消。个中的艰辛只有江老师自己知道。那时我们心中一直有个谜,是什么支撑起他那瘦小的身躯?后来我们慢慢的明白了,是一种精神支撑着他,一种拓荒者的奋斗精神,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只要有机会,我就跟从老师学习手术技巧,锻炼手术技能。当时学到的 真经 以及练就的 手功 ,让我受益终身。 3 悟 德功 江老师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高风亮节,比如为人处世。学术界大佬们常有的性情是各持己见又各执一词。但山东妇产科界的两位前辈却是例外,江老与苏老乃伯牙子期谦谦君子,堪称楷模。这里面既有两位老先生的自身修养,也有他们的处世之道。我就亲身经历了这样一件事。 那是1989年夏天,我担任住院总医师(山东医科大学很早规定的,博士期间要做半年的住院总)。有一天,江老师打电话给我,说有一位VIP病人要住院,让我负责。我看过后方知道,这是一位国家某部委的部长太太,50多岁的CIN3患者,专程从北京过来找江老师手术。我写好病历,完善各项辅助检查,然后汇报给江老师,请示是否安排手术。江老师说不急,请苏老会诊后再定。我一听有点愕然,这点小病还要请苏老会诊? 其实类似的事情有很多,江老、苏老之间的佳话举不胜举,起初我不曾理解,以后慢慢地悟出点道理,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现如今我也到了老师那时候的年龄,也有弟子近百,虽无及江老师,但亦应以先师为范, 自励自勉之。 子欲养而亲不待 有部电影叫《你好,李焕英》,观后很多人都潸然泪下,不禁感慨:为什么人世间东西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为什么人走了以后才让人更加思念? 我跟随江老师学习近3年,毕业后留校仍在老师身边10载有余,期间得到老师恩泽万千,怎能不让人感激涕零。 记得1990年我还没毕业,老师就让我给宋磊、北华师兄做答辩秘书,看得出是师傅给予的信任。 1991年夏天刚踏出校门,师傅就带我们几个弟子赴京参加全国中青年优秀论文比赛(妇产科),得益于老师的指导,我有幸获得一等奖,文章还在《健康报》上登载。受惠于老师的事情很多,举不胜举。总之,一句话,在老师身边工作是最幸福的。 当然,自己也有很多地方让老师操心、担忧。年轻气盛的性格、情感的矛盾时常给老师增添烦恼,每每想到此事,就觉得愧对九泉之下的恩师。 恩师总是希望自己的弟子前程似锦。2001年,恩师推荐我到广州工作,去开辟一片新的天地。之后的岁月,牢记恩师的嘱托,兢兢业业,默默耕耘,虽无大功,但小有的成就也可以告慰先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孩子无论离家多远,都每时每刻牵动着父母的心。恩师不顾年事已高,时常来信鼓励我们,学生没齿难忘。 您晚年时受尽病痛,学生心如刀绞。2011年的五一节,我带着全家去探望您,没想到竟是最后一别! 多想再听您讲武侠的故事,多想再抽上一根您点的烟,多想跟您上台拉拉钩,多想给您汇报一下我现在的情况,保证不让您再忧伤 但一切都变成了不可能, 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世上谁都没有办法改变故去,只有无尽的思念和泪水 恩师,您安息吧! 学生王沂峰敬挽 于2021年五一劳动节
王沂峰教授:宫颈癌不能过度治疗,这么做能保住女人子宫! 女人没有了子宫,她就不再是女人,子宫对于女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被 红颜杀手 宫颈癌找上门,女人首先担心自己永远失去子宫。那么,宫颈癌是不是一定要切除子宫才能保命? 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中国HPV论坛上,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妇产科主任王沂峰表示,宫颈癌患者不要轻易放弃子宫, 早期宫颈癌可以通过广泛宫颈切除,在清除肿瘤组织的同时保住子宫体,术后女人仍有月经,还可以生孩子。 癌前病变CINⅠ级七成可逆转,不建议过度治疗 宫颈癌排在中国女性恶性肿瘤黑名单的第二位,死亡率排在第六位。研究已非常明确,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是导致女人罹患宫颈癌的 幕后黑手 。 宫颈癌并不可怕!从HPV感染发展成癌需要8-10年,宫颈癌可以预防,早期发现可以治愈。 王沂峰介绍,过去发现宫颈癌,都是采取 一刀切 的极端方式摘除子宫,虽制止了癌症但对妇女身心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现在宫颈癌患病年轻化,患者对保存生育力的愿望更加强烈,宫颈癌的治疗理念正在转变,讲究个体化治疗,尽量保宫切瘤。 有不少女性通过筛查发现了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对癌前病变进行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 宫颈癌三级预防 的第三级预防方式。 CIN按轻重程度分为CINⅠ级、CINⅡ级和CINIII级。 其中的CINⅠ级属于轻度的癌前病变,70-80%可以逆转至正常细胞,一般建议随访观察(6个月后复查细胞学,如无异常1年以后复查TCT细胞学和HPV检测),不要过度治疗。 癌前病变CINⅡ级和CINIII级,有5%-10%可发展为浸润癌,建议宫颈锥切手术治疗。 不同于传统宫颈癌手术,宫颈锥切只切除宫颈上容易病变的部位,保留病人的子宫体及部分宫颈。 王沂峰说,即使已发展为浸润癌,只要处于1B1期的早期范围内,病人年轻且有生育要求,也有办法保住子宫 广泛宫颈切除,就是把宫颈周围容易癌细胞扩散的组织都切除,但留下子宫体,病人术后仍可以正常来月经,可以正常生育。所以,早期宫颈癌的治疗不一定要切子宫,也并非一做宫颈癌手术就会失去生育能力。 癌前病变常伴随宫颈炎,炎症一定要治疗 女人被宫颈癌击中之后,可以出现性生活出血等症状,而宫颈癌前病变比较隐匿,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应注意的是,癌前病变常常合并宫颈炎症,包括人们常说的 宫颈糜烂 (现在叫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这种 宫颈糜烂 可以出现白带增多、白带异味、性交出血等慢性宫炎的症状。王沂峰提醒女性朋友,如果 糜烂 仅仅是单纯柱状上皮异位,没有合并炎症,HPV检测和TCT细胞学检查也都正常,那么无需治疗。若是合并炎症,则应该积极治疗。要知道, 糜烂 的宫颈柱状上皮会变薄,抵抗力下降,从而容易感染炎症,而超过6个月以上的宫颈炎症,也是诱发宫颈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对于 宫颈糜烂 又有高危型HPV阳性感染,同样要积极治疗, 主要治疗炎症感染,高危型HPV阳性目前没有特效药,主要靠提高人体的抵抗力来消灭病毒。 王沂峰表示,这种病人往往心理压力非常大,医生会考虑给予个体化的药物治疗。
王沂峰教授团队重磅科研成果上新! 自主研发新型宫颈癌类器官模型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易笑团队、王沂峰团队联合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林鑫华团队自主研发新型宫颈癌类器官模型,该模型更接近人体病理生理状态,能很好地反映肿瘤异质性,为宫颈癌研究提供了新手段。 研究总体思路 易笑团队在前期 仿生体系分子组装,适配不同组织来源类器官培养 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宫颈癌组织仿生材料界面适配以及组装调控方面深入开展研究,明确介导关键细胞进程重塑肿瘤微环境稳态的作用机理以及与肿瘤异质性的构效关系;并应用所取得的创新设计理念与构建技术研发出 新型细胞外基质材料 ,优化了宫颈癌类器官培育体系,使其在组织结构、代谢、细胞信号通路等方面更加接近真实人体肿瘤。 该研究将人体子宫颈组织特异性细胞外基质微环境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类器官进行分子组装,在反映肿瘤病理特征的同时,保留了子宫颈组织特异性细胞外基质微环境。这种宫颈癌类器官病理模型更接近于患者体内真实的病理生理状态,有利于反映患者的肿瘤异质性,在体外作为病理模型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更高。 宫颈癌类器官培养体系的构建 研究成果以 Cervical Extracellular Matrix Hydrogel Optimizes Tumor Heterogeneity of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rganoids 为题在国际权威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易笑为本文末位通讯,宋浩南博士为第一作者,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为第一单位。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创新合作项目、广州市科学技术局重点研发计划等基金的资助。
妇产医学中心主任王沂峰:不懈创新,守护生育梦想 勇于创新 进行宫颈癌术式改良 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年轻化趋势,35岁以下的妇女发病率明显上升,约占年新发病例的1/3。 面对宫颈癌的年轻化趋势,王沂峰教授深知,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年轻患者来说,治疗不仅是治愈,更是希望的延续。于是,他们借鉴国外创新术式并进行术式改良,探索出 保留生育功能的早期宫颈癌根治术 。 这种术式从原来的广泛子宫切除改成广泛宫颈切除,把宫颈病变切掉,并保留术中子宫血管的完整性,减少了手术的并发症,提高了治愈率,保留了子宫,更保留了患者的生育能力。这一创新不仅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更重要的是满足了患者的真实需求。 在王沂峰教授看来,追求创新,除了怀抱热忱,更要有救治患者的初心和勇攀高峰的勇气。 勇攀高峰 探索辅助生殖方向 王沂峰教授不仅在临床治疗上追求创新,在辅助生殖领域也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他了解到,随着高龄和生育政策的变化,辅助生殖技术在国内有着巨大的社会需求。 于是,王沂峰教授和团队在宫腔粘连防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他们从胎盘中提取干细胞,经过诱导分化成为子宫内膜细胞,以此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目前,这一技术已申请临床试验,相信能造福更多不孕症的患者,为社会和患者带来正向的价值。 王沂峰团队始终坚守着一个信念:医学技术的每一次创新都是患者生命的希望。王沂峰表示: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无论是日复一日的临床工作,还是苦心孤诣的科研探索,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人类的健康服务。所以做有社会价值、对患者有利的工作,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
王沂峰:腹腔镜并非 万能刀 微创做不好就是巨创 【巨大、多发肿瘤并不适合腔镜手术】 腔镜手术中,如何把微创技术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把手术做成无血手术、白色手术也成了众多外科医生追求的目标。现在百姓似乎也都建立了一个观念,认为用腹腔镜微创做手术就是好的。但做手术要追求无菌、无瘤、微创原则,其中,微创不仅体现在手术中怎么减少切口创伤,减少患者痛苦,更强调是愈后,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能够保留其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临床诊疗中,有不少患者一见面就是说: 王主任,我慕名来找你,帮我用微创切掉腹中肿瘤吧 但一检查,患者有巨大肌瘤,肚大如怀孕将临盆,而肌瘤不是一两个,而是密密麻麻,有的几十个,甚至上百个。 像这种巨大、多发肿瘤情况,如果做腹腔镜微创手术,反而会是巨创! 腹腔镜做的手术,视里较为宽敞、清晰,但仅仅是看到的病灶才能切掉,如果瘤子隐藏在视野之外,就无法看见并切除,就会遗漏,这样的微创手术,即使手术切口只有几个孔,但患者没几个月又会复发,肌瘤再次生长出来。但如果用传统开腹手术,医生的手可以伸进腹内,看不见的可以摸、可以感觉, 这是我们医生长年累月手术中练就的技巧,尤其经验丰富外科医生的手,触觉灵敏,手一伸就知道有没有。 【并非腹腔镜手术就更为安全更好】 是否腹腔镜就更为安全更好?2018年,新英格兰杂志报道,用腹腔镜和开腹两种术式做宫颈癌,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经过多年观察,结果出乎意料,开腹手术的安全性或5年生存率,或无病生存率,远远超过腹腔镜手术。 这是科学研究得出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近20年来,腹腔镜微创手术发展起来,导致大家有个误区,认为所有手术用腹腔镜做都是好的,都是微创的,现在回过头来反思,有些腹腔镜的手术并不是微创,有的开腹手术的效果,反倒比腹腔镜还要好,比如宫颈癌偏晚期还能手术的,比如多发、巨大的肿瘤等。 因此,微创,并不是专指腹腔镜手术,而是一种理念,即便是开腹传统手术,也要将微创的理念贯穿始终。同时,任何一种治疗的模式,都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而外科手术,重要的不是方法,而是目的;不管是无血或者出血,重要的不是过程,而是结果!更看重的是手术安全,是手术效果,是病人的长期存活。
每周一课 | 9月4日 王沂峰教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妇产科手术医生? 每周一课 栏目是妇产科网为广大妇产科同道打造的一个非常有学习、分享价值的栏目,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在这个栏目中,同道们可以学习到妇产科专业领域的知识与技能。此外,栏目的主讲教授都是妇产各专业领域的专家大咖,他们有着丰富的学术、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相信一定能让大家收获满满。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妇产科手术医生,需兼备精湛医术与高尚医德。深入钻研医学理论,熟练掌握手术技巧,确保每一次操作都精准无误。同时,培养细心、耐心与同理心,关注患者身心健康,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持续学习,紧跟学科前沿,以患者为中心,方能成就卓越妇产科手术医生之路。本期 每周一课 邀请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王沂峰教授分享成为一名合格妇产科手术医生的心得体会。 9月4日 19:00 王沂峰教授主讲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妇产科手术医生? 提前关注,精彩不错过~ 如对本节课程所讲主题有相关疑问,可直接在文末留言,课程助手会收集相关问题反馈给主讲老师,将有机会在课程直播时解答~ 王沂峰 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学术型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 现任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妇产医学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 兼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妇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及亚太地区微创妇科肿瘤协会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生殖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妇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等。 擅长妇科肿瘤诊治及妇科手术微创治疗,其外阴癌、阴道癌、宫颈癌等微创手术在中国妇产科网组织的全国妇科手术视频大赛上蝉联首3届特等奖。多次受邀到英国、德国、香港、台湾等国际知名学术组织做学术报告。先后获《人民日报》社颁发的 荣耀医者专科精英奖 、广东省医师奖和广东省优秀临床科室主任等荣誉称号。
上一篇:孔北华
下一篇:刘开江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