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2-04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中药 > 针灸按摩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指出“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发出了“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的号召,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山西教育系统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奋力开创新时代新征程山西教育强省建设新局面。近日,山西省教育厅推出“三晋教育 非凡答卷”专栏,全面展示我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生动实践和突出成就。

今天,“三晋教育 非凡答卷”专栏通过一篇报道介绍山西医科大学如何坚持“五育”并举 培养人民满意的好医生。

山西医科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人民情怀、精深医学素养、卓越服务能力、无私奉献精神的医学栋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民满意的好医生。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创新发展“大思政课”体系




一是传承百年医德教育的优良传统。作为一所有着红色根脉的百年学府,首任校长杨兆泰先生倡导“医师之十德”,开一时风气之先,任悟僧等一批觉醒年代的热血青年从山医走上革命道路。历代山医人继承先贤风范、赓续优良传统、坚守育人初心,不断赋予医德教育新的时代内涵,在传统医德教育、新社会医德教育、新时期医德教育的基础上,探索形成“新医德”教育模式,全面构建了以思政课为核心、全课程共同发力的大思政教育体系。

二是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交互融通。学校以建强建优山西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契机,积极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构建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由专业课的课程思政群、健康人文教育课程群、文化通识教育课程群组成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注重挖掘三晋红色文化、校友中的红色人物、校史中的红色故事、校内外的红色遗迹等,加强提炼、转化、融合,将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家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以及党的创新理论等融入思政课程。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次刊文报道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

三是坚持思政实践与实践思政交互融通。学校积极开发场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在黄崖洞革命纪念地、徐向前元帅纪念馆等26个红色教育基地挂牌学校思政教育实践基地,与清华大学、华大等联合举办学生暑期交流实践活动。积极构建同频共振的新媒体矩阵,建设“憩读轩”“易班”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上线官方抖音、强国号等新媒体,扩大多样化实践教学覆盖面,提升育人合力。学校获批山西省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项目试点,“红石榴”工作室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原创话剧《赵雪芳》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

2023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原创话剧《赵雪芳》

获教育部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

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


2024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红石榴”工作室

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2024年7月,山西医科大学与清华大学致理书院

联合举办的“致行汾清”思政实践活动





以“新医科”建设为聚焦

推进卓越医学人才培养




一是发挥一流专业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打造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智能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健康管理等特色专业,升级改造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传统专业,强化一流课程与国家教材建设,多措并举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研究能力,不断夯实“医学+X”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推进国家创新创业学院建设,筑牢附属医院医学人才培养主阵地,增强学生医学人文胜任力和医学技能胜任力。学校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12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30门。连续三年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全国金奖,相关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实现了人才培养的重大新突破。

二是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学校确定了“2+1+1”学科建设思路,打造特种医学一流学科突破点,培育法医学一流学科增长点,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水平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打造数字“医谷”核心区。学校联合国内110所大学528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家,发布《公共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山西宣言”》。联合全国33个法医学本科专业和52个法医学研究生培养单位、400余位专家,发布《中国法医学“晋祠宣言”》,为推动新时代法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学校特种医学连续两年软科排名、校友会中国大学一流学科排名全国第一。

三是深入推进医教研协同育人。学校与清华大学建设创新平台,共同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打造教学、科研的新模式和新平台。与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共建眼视光学院和眼科研究所。与生物制药头部企业国药集团威奇达药业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共建“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学院”,推动专业教育与企业实践育人的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学校连续两年承办教育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

2023年7月,山西医科大学承办2023年全国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联席会议

发表全国《公共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山西宣言”》


2023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与国药集团威奇达药业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以有组织的科研为引领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是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坚持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不断提升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以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为重点,以贯通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为目标,完善产教研用协同机制,联合国内顶尖高校、两院院士及团队、头部企业等开展前沿核心技术攻关。分子影像精准诊疗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全自动核素配药设备“辐睿智配”、世界首台核磁光电一体化五模态脑成像装备等填补了国际领域空白。国家教育部门医药基础研究中心研发的国家1类新药LM49片成功转化产值1.1亿元。以徐建国院士团队为核心的山西医科大学反向病原学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成立并启动。2024年11月,学校成为全国首家获批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核医学诊疗与转化)研发中心的高校。

二是完善“前沿”“协同”“创新”机制。学校与清华大学共建前沿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并与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未来医学联合研究中心并联合开办前沿大课《智能生物计算》,学校联合北京大学医学部,共同创立京晋冀蒙高校与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合作新机制,筑牢中国公共卫生安全华北屏障。近三年来,学校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由1个快速增至6个。学校科研团队在《自然》《科学》等顶级期刊上发表多篇前沿创新成果。

三是坚持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学校加强与剑桥大学、伍尔弗汉普顿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及企业的互鉴互融互通。搭建高水平国际协同创新科研平台,推进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交流合作。依托国家教育部门高层次国际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开展在地国际化培养,提升师生的国际胜任力,学校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2024年11月6日,山西医科大学反向病原学

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揭牌


2024年11月11日,山西医科大学获批

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核医学诊疗与转化)

研发中心


2024年11月25日,山西医科大学联合

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在全国

首开《智能生物计算》前沿课程


山西省教育厅政务新媒体(微信号:shanxijyt)

上一篇:山医—华大联合课程“智能生物计算” 在山西医科大学开班
下一篇: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