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宗,北京市特级教师,历任北京育才学校、北京十四中等五所学校副校长、校长,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党委书记等职务。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清华大学签约授课教师及项目专家。现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督学、西城区教育学会副会长。主要学术研究成果:出版《架设心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管理育才》等专著、编著三十五本。在核心期刊、报纸发表了上百篇文章。主持了多项国家部委级、市区级别的科研课题,分别获得过国家部委级别、北京市政府级别、北京市教科院、教委部门级别、区级别表彰的科研成果奖。多次获得北京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在中央教科所首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评选活动中获“卓越校长”称号。三次获得区政府表彰的模范校长称号。北京市区教委、教工委曾召开过“王建宗校长办学思想与实践”研讨会。
王品木,山东省济南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第十一届国家督学,曾任济南市济钢高中校长、山东省实验中学校长。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山东省“十大创新校长”“首届齐鲁名校长”“优秀教师”等荣誉。
王晓春,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观念(特别是思维方式)转变、班主任工作、问题学生教育、语文教学、家庭教育等。已出版的专著有《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今天怎样做教师》《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学生个案诊疗》《平视美国教育》《走进孩子的心灵》《家庭教育难题会诊》《家教参谋》《孩子,让我们一路同行》《家长的位置》《富裕时代的家庭教育》等三十余部著作。他所著的书籍多次再版,历经十余年经久不衰,在全国的班主任及教师领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付晓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8岁成为北京市最年轻的中学校长,第一期北京市名校长工程成员。主讲《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中学校长的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新任校长如何放好“三把火”》《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改革》《回归教育管理“常识”》《基于课程改革的学习方式变革》《从设计教到设计学》《构成性专业能力提升——以语文为例》《新高考之学校管理策略》《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等课程。出版《让问题不再成为问题》《我眼中的校长》《因教育相遇为更好生长》等专著。
刘菲菲,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仰天湖教育集团总校长,长沙市天心区仰天湖桂花坪小学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专家,湖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湖南省人大代表,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湖南省首批未来教育家高端研修项目学员,湖南省首批教师培训师学员,长沙市刘菲菲校长工作室首席名校长。长沙市创新教育专家,美术学科带头人。出版专著《新建学校的文化建设创新探索》《历历初心——刘菲菲的校长周记》《相信是一种力量》,参编著作11本,发表文章78篇。
关鸿羽,著名教育专家,全国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首批专家。曾任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室主任,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等。他潜心于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教育专著有《家庭教育学》《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智力的方法》等30余部。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主讲教育节目,并开设《关教授教育漫谈》《关老师谈家教》专题节目,在29个省(直辖市)100多个城市作家庭教育报告,深受欢迎。 曾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并作为教育界的先进人物代表在中南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教育》都曾专文报道过他的事迹。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 他自1972年起从事青少年教育与研究至今,于1993年发表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并由此推动中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1995年以来,先后主持“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中国城市独生子女教育模式”“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向孩子学习”“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的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等多项课题研究。他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影响重大,如“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等。 出版教育专著20余部,代表作有《孙云晓教育作品集》(8卷)、《孙云晓家庭教育文集》(5卷)、《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孙云晓儿童教育12讲》、《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我的教育自述》、《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孙云晓教育建议》、《拯救男孩》、《拯救女孩》等。其中《藏在书包里的玫瑰》2004年出版后引起社会重大反响。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优秀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2000年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标兵”称号,2008年被评选为“中国教育风云人物”。
严华银,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原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主任,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阅读学会常务副会长;教授,江苏省特级教师。教育部考试中心教师资格考试标准研制专家,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国培计划”培训专家,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江苏基地首席专家;江苏省教育厅教师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发表论文近400篇。著有《领航推动校长成长的国家智慧》《师德的力量与实现》《让学校安静》《今天如何做校长》《严华银讲语文》《让语文安静》《严华银语文行思录》等10余种。
苏君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督导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家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一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家校协同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曾任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督导分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与治理、中小学管理与教育督导评估,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参编多部教材,发表论文多篇。
苏彦捷,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美国心理科学学会(APS)会士。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青春期教育”项目专家组组长。主要研究心理能力的演化和发展。曾获第十二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以及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称号、北京大学和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以及北京大学“我爱我师——最受学生爱戴的十佳教师”、中国心理学会学科建设成就奖、北京大学教学卓越奖。
王建宗
王建宗,北京市特级教师,历任北京育才学校、北京十四中等五所学校副校长、校长,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党委书记等职务。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清华大学签约授课教师及项目专家。现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督学、西城区教育学会副会长。主要学术研究成果:出版《架设心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管理育才》等专著、编著三十五本。在核心期刊、报纸发表了上百篇文章。主持了多项国家部委级、市区级别的科研课题,分别获得过国家部委级别、北京市政府级别、北京市教科院、教委部门级别、区级别表彰的科研成果奖。多次获得北京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在中央教科所首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评选活动中获“卓越校长”称号。三次获得区政府表彰的模范校长称号。北京市区教委、教工委曾召开过“王建宗校长办学思想与实践”研讨会。
关闭 王品木王品木,山东省济南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第十一届国家督学,曾任济南市济钢高中校长、山东省实验中学校长。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山东省“十大创新校长”“首届齐鲁名校长”“优秀教师”等荣誉。
关闭 王晓春王晓春,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观念(特别是思维方式)转变、班主任工作、问题学生教育、语文教学、家庭教育等。已出版的专著有《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今天怎样做教师》《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学生个案诊疗》《平视美国教育》《走进孩子的心灵》《家庭教育难题会诊》《家教参谋》《孩子,让我们一路同行》《家长的位置》《富裕时代的家庭教育》等三十余部著作。他所著的书籍多次再版,历经十余年经久不衰,在全国的班主任及教师领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关闭 付晓洁付晓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8岁成为北京市最年轻的中学校长,第一期北京市名校长工程成员。主讲《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中学校长的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新任校长如何放好“三把火”》《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改革》《回归教育管理“常识”》《基于课程改革的学习方式变革》《从设计教到设计学》《构成性专业能力提升——以语文为例》《新高考之学校管理策略》《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等课程。出版《让问题不再成为问题》《我眼中的校长》《因教育相遇为更好生长》等专著。
关闭 刘菲菲刘菲菲,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仰天湖教育集团总校长,长沙市天心区仰天湖桂花坪小学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专家,湖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湖南省人大代表,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湖南省首批未来教育家高端研修项目学员,湖南省首批教师培训师学员,长沙市刘菲菲校长工作室首席名校长。长沙市创新教育专家,美术学科带头人。出版专著《新建学校的文化建设创新探索》《历历初心——刘菲菲的校长周记》《相信是一种力量》,参编著作11本,发表文章78篇。
关闭 关鸿羽关鸿羽,著名教育专家,全国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首批专家。曾任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室主任,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等。他潜心于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教育专著有《家庭教育学》《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智力的方法》等30余部。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主讲教育节目,并开设《关教授教育漫谈》《关老师谈家教》专题节目,在29个省(直辖市)100多个城市作家庭教育报告,深受欢迎。 曾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并作为教育界的先进人物代表在中南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教育》都曾专文报道过他的事迹。
关闭 孙云晓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 他自1972年起从事青少年教育与研究至今,于1993年发表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并由此推动中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1995年以来,先后主持“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中国城市独生子女教育模式”“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向孩子学习”“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的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等多项课题研究。他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影响重大,如“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等。 出版教育专著20余部,代表作有《孙云晓教育作品集》(8卷)、《孙云晓家庭教育文集》(5卷)、《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孙云晓儿童教育12讲》、《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我的教育自述》、《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孙云晓教育建议》、《拯救男孩》、《拯救女孩》等。其中《藏在书包里的玫瑰》2004年出版后引起社会重大反响。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优秀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2000年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标兵”称号,2008年被评选为“中国教育风云人物”。
关闭 严华银严华银,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原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主任,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阅读学会常务副会长;教授,江苏省特级教师。教育部考试中心教师资格考试标准研制专家,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国培计划”培训专家,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江苏基地首席专家;江苏省教育厅教师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发表论文近400篇。著有《领航推动校长成长的国家智慧》《师德的力量与实现》《让学校安静》《今天如何做校长》《严华银讲语文》《让语文安静》《严华银语文行思录》等10余种。
关闭 苏君阳苏君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督导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家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一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家校协同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曾任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督导分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与治理、中小学管理与教育督导评估,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参编多部教材,发表论文多篇。
关闭 苏彦捷苏彦捷,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美国心理科学学会(APS)会士。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青春期教育”项目专家组组长。主要研究心理能力的演化和发展。曾获第十二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以及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称号、北京大学和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以及北京大学“我爱我师——最受学生爱戴的十佳教师”、中国心理学会学科建设成就奖、北京大学教学卓越奖。
李更生,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教授,博士,校长国培专家库首批专家。主要从事中小学教师、校长以及教师培训师培训的管理与研究工作。近五年来,有近30篇有关教师教育方面的论文公开发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和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规划办多项研究课题;担任教育部·卓越校长领航工程·浙江基地负责人。著有《师德于细节中养成——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训练》《教师培训师培训:理念与方法》《特级教师是如何炼成的——让特级教师讲述自己的故事》等专著。
关闭 杨敏毅杨敏毅,上海市首批正高级教师,上海市心理特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敏毅工作室”主持人,首届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佳教师”,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授课专家,上海闵行区学科带头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2011年“教书育人楷模”(十佳),著有《中学生心理辅导实用技巧与案例》《学校团体心理游戏教程与案例》《团体心理游戏设计与案例》《读懂学生的心》《班级在心理辅导活动60例》《读懂初中生》《读懂小学生》《做内心强大的教师》等十余部。
关闭 吴洪健吴洪健,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国家卫健委特聘心理专家,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中国)发起人之一,欧洲焦点短程辅导协会会员,英国BRIEF焦点治疗协会中国合作者,国家社会保障部认证二级心理咨询师,曾任北京电视台《身边》节目、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心理夜话》心理嘉宾。
关闭 迟希新迟希新,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与心理学院(校长学院)教授,德育与班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育学博士。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教育部“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班主任学科特聘专家;北京市中小学德育专家资源库德育专家;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学术导师,北京市名校长工程学术导师,北京高校教学名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学校道德教育、发展心理学、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多次承担教育部“国培计划”班主任培训示范项目,并多年承担北京市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项目,具有丰富的教师培训项目设计管理和校本教研活动案例研修经验。
关闭 张 力张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兼任北京大学等七所大学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兼职教授、全国教科规划战略学科组组长、北京市和上海市政府专家团教育顾问、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曾任联合国教科文、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经合发展组织、欧盟、亚洲开行等在华项目负责人或特邀专家。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专职从事教育政策研究,参与调研起草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三、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主要文件。2006年被选为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的讲解专家。2008-2010年任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成员,同时被聘为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总课题组专家。2010年起被聘为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任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组副组长。主持过多项全国教育科研重点项目,发表200多篇论文报告,系《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课题研究主持人之一,主编《中国教育绿皮书——年度政策分析报告》《专家学者论教育》等。科研成果获全国和省部级奖励十余次。
关闭姜大源,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访问学者。现为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主编,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兼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暨课程理论与开发研究会主任。为八五教育部国家级重点课题“关于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促进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验”总报告执笔人;九五教育部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的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总报告总执笔人;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思想研究”组长;出版《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和《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等专、编著5部,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德国研究》等国家级或社科核心报刊发表教育文章300多篇。
董刚,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天津职业大学原校长。天津市人民政协医卫文体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华职业教育社专家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市级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邢晖,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行政教研部研究员,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在北京(方)交通大学铁道部高教研究所、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工作,曾任北京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现兼任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理事,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职教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是职业教育、教育政策与发展、教育管理。曾获全国教育科研成果奖、黄炎培优秀理论研究奖、中国职教学会科研成果奖;受聘教育部有关司局多项咨询专家;主讲职业教育多个专题,经教育部推荐,曾荣获中共中央组织部评选的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
孙善学,中共党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现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理事、北京市教育督导学会副会长。曾任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院长,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A.JA110003)、“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及其与普通教育双轨制双通制体系构建研究”(VJA200003)等科研项目10余项。著有《职业教育分级制度理论与实践》《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战略研究》等,担任《建国六十年中国成人教育大事记》主编、《中国成人教育与学习大辞典》副主编,发表论文50余篇。曾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全国第五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理论研究奖)1项。
崔岩,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主持国家课题3项,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3部,发表论文80余篇。曾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特等奖;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多个荣誉称号。
赵志群,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兼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学过程研究会主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现代学徒制研究网络理事;亚洲职业教育研究会理事,《Journal of Asia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等杂志编委。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职业与职业资格研究、职业科学、教学评价与能力测评、国际职业教育研究、职业教育教师专门化发展,对实现职业教育教师的专门化和提高职业教育教师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承担了大量国家、地方和行业职业教育管理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国际援助机构的项目开发与咨询工作。职教专著《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等近十本,相关论文数十篇。
赵居礼,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二级教授。中国航空学会理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教育部航空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现代学徒制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先后在40余种报刊发表论文140余篇。主持的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主编、主审的教材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先后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回国留学人员、全国机械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陕西省教学名师、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
林震,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中国职业教育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国际化;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8篇。获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张莹,二级教授、高级工程师、企业培训师师资、高级考评员,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轨道交通行业名师、湖南省教学名师、湖南省专业带头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教育部优秀培训师、株洲市核心专家。担任全国铁道机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机械行业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工信部行指委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熊发涯,二级教授,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湖北省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委员,黄冈市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理事。
姜大源
姜大源,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访问学者。现为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主编,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兼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暨课程理论与开发研究会主任。为八五教育部国家级重点课题“关于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促进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验”总报告执笔人;九五教育部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的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总报告总执笔人;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思想研究”组长;出版《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和《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等专、编著5部,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德国研究》等国家级或社科核心报刊发表教育文章300多篇。
关闭 董 刚董刚,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天津职业大学原校长。天津市人民政协医卫文体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华职业教育社专家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市级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关闭 邢 晖邢晖,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行政教研部研究员,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在北京(方)交通大学铁道部高教研究所、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工作,曾任北京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现兼任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理事,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职教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是职业教育、教育政策与发展、教育管理。曾获全国教育科研成果奖、黄炎培优秀理论研究奖、中国职教学会科研成果奖;受聘教育部有关司局多项咨询专家;主讲职业教育多个专题,经教育部推荐,曾荣获中共中央组织部评选的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
关闭 孙善学孙善学,中共党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现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理事、北京市教育督导学会副会长。曾任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院长,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A.JA110003)、“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及其与普通教育双轨制双通制体系构建研究”(VJA200003)等科研项目10余项。著有《职业教育分级制度理论与实践》《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战略研究》等,担任《建国六十年中国成人教育大事记》主编、《中国成人教育与学习大辞典》副主编,发表论文50余篇。曾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全国第五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理论研究奖)1项。
关闭 崔 岩崔岩,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主持国家课题3项,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3部,发表论文80余篇。曾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特等奖;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多个荣誉称号。
关闭 赵志群赵志群,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兼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学过程研究会主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现代学徒制研究网络理事;亚洲职业教育研究会理事,《Journal of Asia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等杂志编委。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职业与职业资格研究、职业科学、教学评价与能力测评、国际职业教育研究、职业教育教师专门化发展,对实现职业教育教师的专门化和提高职业教育教师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承担了大量国家、地方和行业职业教育管理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国际援助机构的项目开发与咨询工作。职教专著《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等近十本,相关论文数十篇。
关闭 赵居礼赵居礼,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二级教授。中国航空学会理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教育部航空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现代学徒制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先后在40余种报刊发表论文140余篇。主持的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主编、主审的教材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先后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回国留学人员、全国机械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陕西省教学名师、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
关闭 林 震林震,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中国职业教育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国际化;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8篇。获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关闭 张 莹张莹,二级教授、高级工程师、企业培训师师资、高级考评员,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轨道交通行业名师、湖南省教学名师、湖南省专业带头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教育部优秀培训师、株洲市核心专家。担任全国铁道机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机械行业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工信部行指委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关闭 熊发涯熊发涯,二级教授,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湖北省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委员,黄冈市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理事。
关闭 孙焕利孙焕利,青岛经济职业学校校长。齐鲁名校长,山东省首席技师,山东省督学,教育部全国中职示范校评选专家,教育部机械行指委委员,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青岛市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山东省青岛市劳模,正高级讲师。
关闭 史文生国家职教教材基地学术委员、中国职教学会学术委员。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管理与研究工作。在《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教育研究》《教育学术月刊》《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发表论文140余篇;著有我国第一部技能竞赛专著《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研究》和《大赛10年——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等多部专著。获得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奖、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科研奖和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方健华,博士,研究员,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人民政府督学,现任江苏省教科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所长、省职教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主任、省中职教师培训中心主任兼《江苏教育研究·职教版》副主编。同时兼任江苏省职业院校1+X管理办公室主任、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管理办公室主任、职业院校名师工作室管理办公室主任、职业院校教学大赛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和职业院校教诊改办公室主任。曾获省“师德模范教师”“学术带头人”称号;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华东片课堂教学观摩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省第四届教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020年省第五届教科研优秀成果特等奖”“全国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17年获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次,2018年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次。
关闭 胡嘉牧胡嘉牧,原北京市东城教委职教中心专职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统计师。多年从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及学生心理咨询辅导工作。2012年退休后,受聘担任河南省职教双师教师及班主任国培项目专家、河北沧州工贸学校顾问、清华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山西大同市产教融合工作室专家。担任多地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工作,开展教育教学等培训讲座。参加国家级课题《跨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办学模式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分析与研究》《职业教育改革深水探索——职教热点难点问题与对策》等研究工作。
关闭 蒋乃平蒋乃平,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特级教师,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华职教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专家、中国人才研究会专家、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曾任第二、三届中国职教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德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德育教学研究会主任、教育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特邀委员、北京市职教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职教德育、职教课程。著有专著和教材20余本,在核心杂志发表文章百余篇,曾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关闭马怀德,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监察学会副会长。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司法考试协调委员会委员,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民政部、卫生部、北京市、山东省、福建省、湖南省人民政府顾问或专家咨询委员。直接参与《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立法法》《行政许可法》等国家多部重要法律的起草工作。系中国首位行政诉讼法学博士,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特邀监察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行政法学研究》主编。曾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经济法律制度”。2017年,入选CCTV“中国法治人物”。
王佐书,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教授。现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曾任哈尔滨师范大学校长,民进黑龙江省委主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民进中央副主席。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员会委员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先后获省级和省级以上奖励九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研究方向有民主党派建设、参政议政、教育等领域。出版过多本著作,其中《论中国民主党派的政治交接》《参政议政研究》《中国文化战略与安全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软实力》《中国民主党派与和谐社会》《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向课堂教学要质量》《站在制高点上的中国企业家》等著作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王定华,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国家督学、国家教师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
石中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明远教育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哲学、基础教育、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哲学等。在教育学学科性质研究、教育认识论研究、教育价值论和价值观教育研究、教育改革研究等领域承担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教育学的文化性格》《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哲学》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积极参与教育培训和咨询工作,为北京市、教育部和国家有关教育政策制定、评估提供专业咨询意见。
邬大光,现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副校长。兼任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协作组组长,并被湖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等学校聘为兼职教授。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管理、比较高等教育。先后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10余篇论文发表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和核心刊物上。曾获得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等荣誉。
刘宝存,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中心培育基地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会长、《比较教育研究》副主编、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执委会委员、亚洲比较教育学会执委会会员、欧盟伊拉斯莫“高等教育研究与创新”项目联盟理事会成员等职。主要从事比较教育、高等教育、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主持“中国高等教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比较”、“创新型城市建设与北京不同类型高等学校的使命和发展战略选择”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在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比较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高等教育》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出版《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为未来培养领袖: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重建》等著作多部。
李丹青,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兼任教授,曾任中国计量大学标准化学院院长,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特聘教授、全国院校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大学学习科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多年,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研究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核心以上刊物近30篇),获得排名第一的各类省部级及以上成果奖30余项,获得各类重要荣誉20余项,出版浙江省重点教材1部,主持完成国家精品课程《大学生学习指导》。
李文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正司级),长期从事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完成数项国际组织援助和全国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发表了数十篇科研论文,出版有十余部学术著作。
李延保,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现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直属高校巡视专员、教育部省部共建地方大学咨询顾问等职。
杨银付,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秘书长。曾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政策评估室主任、研究员,教育学博士。曾任驻洛杉矶总领馆教育组教育领事。参与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第三次全教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教育部重大工作的研讨和纲领性文件起草工作。近年来研究主要集中在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政策等领域,参与或主持10余项国家或教育部重点科研课题,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有《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等。曾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获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创新奖”。
马怀德
马怀德,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监察学会副会长。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司法考试协调委员会委员,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民政部、卫生部、北京市、山东省、福建省、湖南省人民政府顾问或专家咨询委员。直接参与《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立法法》《行政许可法》等国家多部重要法律的起草工作。系中国首位行政诉讼法学博士,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特邀监察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行政法学研究》主编。曾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经济法律制度”。2017年,入选CCTV“中国法治人物”。
关闭 王佐书王佐书,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教授。现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曾任哈尔滨师范大学校长,民进黑龙江省委主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民进中央副主席。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员会委员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先后获省级和省级以上奖励九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研究方向有民主党派建设、参政议政、教育等领域。出版过多本著作,其中《论中国民主党派的政治交接》《参政议政研究》《中国文化战略与安全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软实力》《中国民主党派与和谐社会》《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向课堂教学要质量》《站在制高点上的中国企业家》等著作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关闭 王定华王定华,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国家督学、国家教师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
关闭 石中英石中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明远教育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哲学、基础教育、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哲学等。在教育学学科性质研究、教育认识论研究、教育价值论和价值观教育研究、教育改革研究等领域承担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教育学的文化性格》《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哲学》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积极参与教育培训和咨询工作,为北京市、教育部和国家有关教育政策制定、评估提供专业咨询意见。
关闭 邬大光邬大光,现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副校长。兼任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协作组组长,并被湖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等学校聘为兼职教授。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管理、比较高等教育。先后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10余篇论文发表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和核心刊物上。曾获得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等荣誉。
关闭 刘宝存刘宝存,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中心培育基地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会长、《比较教育研究》副主编、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执委会委员、亚洲比较教育学会执委会会员、欧盟伊拉斯莫“高等教育研究与创新”项目联盟理事会成员等职。主要从事比较教育、高等教育、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主持“中国高等教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比较”、“创新型城市建设与北京不同类型高等学校的使命和发展战略选择”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在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比较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高等教育》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出版《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为未来培养领袖: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重建》等著作多部。
关闭 李丹青李丹青,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兼任教授,曾任中国计量大学标准化学院院长,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特聘教授、全国院校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大学学习科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多年,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研究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核心以上刊物近30篇),获得排名第一的各类省部级及以上成果奖30余项,获得各类重要荣誉20余项,出版浙江省重点教材1部,主持完成国家精品课程《大学生学习指导》。
关闭 李文长李文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正司级),长期从事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完成数项国际组织援助和全国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发表了数十篇科研论文,出版有十余部学术著作。
关闭 李延保李延保,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现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直属高校巡视专员、教育部省部共建地方大学咨询顾问等职。
关闭 杨银付杨银付,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秘书长。曾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政策评估室主任、研究员,教育学博士。曾任驻洛杉矶总领馆教育组教育领事。参与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第三次全教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教育部重大工作的研讨和纲领性文件起草工作。近年来研究主要集中在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政策等领域,参与或主持10余项国家或教育部重点科研课题,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有《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等。曾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获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创新奖”。
关闭 张 力张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兼任北京大学等七所大学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兼职教授、全国教科规划战略学科组组长、北京市和上海市政府专家团教育顾问、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曾任联合国教科文、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经合发展组织、欧盟、亚洲开行等在华项目负责人或特邀专家。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专职从事教育政策研究,参与调研起草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三、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主要文件。2006年被选为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的讲解专家。2008-2010年任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成员,同时被聘为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总课题组专家。2010年起被聘为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任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组副组长。主持过多项全国教育科研重点项目,发表200多篇论文报告,系《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课题研究主持人之一,主编《中国教育绿皮书——年度政策分析报告》《专家学者论教育》等。科研成果获全国和省部级奖励十余次。
关闭 陈洪捷陈洪捷,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与人类发展系主任,兼任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欧美同学会德奥分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杂志主编,《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主编,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理事,中国德国研究会理事,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杂志顾问编委。主要研究领域:德国高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史、中德学术交流史。在《高等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关闭 赵相华赵相华,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及北京市教委聘任的高校伙食管理专家顾问,北京林业大学研究员;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高校伙食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专家工作组组长,《高校后勤研究》期刊副主编。获中国教育后勤协会“高校伙食工作30周年突出贡献人物”“全国教育后勤行业组织工作突出贡献人物”称号,荣获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十二五”期间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受北京市教委及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委托主持起草《北京高校标准化学生食堂评估标准》《高等学校引入社会餐饮企业承办学生食堂管理规范》等多个标准;发表论文百余篇,受邀作后勤管理报告近百场。从事高校后勤管理工作40年,在20多年里先后访问过十多个发达国家的数十个高校学生食堂,具有多年高校食堂管理的丰富经验和成功抗击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的实战经历。
关闭 姚小玲姚小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课程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公共关系学》《演讲与口才》等。国家首批精品视频公开课负责人。曾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具影响力人物、教育部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首批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等奖励及称号。
关闭 夏永林夏永林,1986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从教30多年来,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课程10余门,承担省级、校级课题十余项,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十余部,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思政课影响力人物提名奖、校级优质教学质量一等奖,荣获陕西省思政课优秀教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级教学名师、校级师德标兵、第四届“互联网+”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
关闭教育系统的网络安全尤为重要,必须保持高度负责的态度。
学员:赖燕萍
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学员:代小庭
肯奉献,干实事,发挥好先锋带头作用!学员:张涛涛
数学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此爱上数学课!学员:邱录忠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做个时代新人。学员:陈茜
让学校艺术教育回归。学员:黄国鹏
终身学习,争做学生思想的引路人,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担当意识。学员:李文强
扎实工作,为国育人!学员:马彩霞
遵从专业标准,提升职业素养。学员:夏艳梅
作为教师,不能磨灭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学员:王佩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