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防治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所致急性放射性食管炎(acute radiation induced esophagitis,ARI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按照血府逐瘀汤干预与否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各级ARIE累积发生率、中医症状评分、体力状况、免疫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4 (interleukin- 4, IL-4)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CD4+/CD8+、Th1/Th2比值]、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Ⅰ~Ⅲ级ARIE累积发生率比较,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显著降低(P<0.05),卡式功能状态(Karno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ECOG评分降低程度和KPS评分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4、TNF-α、IFN-γ水平,Th1/Th2均显著下降(P<0.05),CD4+/CD8+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IL-4、IFN-γ、TNF-α、Th1/Th2降低程度和CD4+/CD8+升高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能防止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I~Ⅲ级ARIE向Ⅳ级进展,缓解临床症状,恢复机体免疫力,从而提高患者体力状态与生存质量。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探讨脑安滴丸治疗偏头痛的中枢机制 程正果,韩 芳,吕天丽,孟 帅,郝 同,刘娇娇,刘 娴,安玉秋,曹克刚 2024,43(5):21-26, DOI: [摘要] (36) [HTML] (0) [PDF 975.94 K] (124) 摘要:
目的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探究脑安滴丸治疗偏头痛的中枢机制。方法 纳入19例偏头痛患者作为观察组,16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12周的脑安滴丸治疗,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观察组在治疗前后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 state fun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扫描,对照组仅在入组当天进行1次扫描。记录观察组治疗前后、随访4周头痛发作天数、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患者报告的结局(patients-reported outcomes,PRO)量表评分。分析治疗前两组间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差异脑区,以ALFF、ReHo的共同差异脑区为感兴趣脑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分析计算观察组治疗前后ROI与全脑体素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C)变化,并将FC的变化值与临床数据的改善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随访4周的头痛发作天数、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及PRO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随访4周的VAS评分亦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观察组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右侧岛叶、双侧内侧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和左侧楔前叶的ALFF值显著降低(P<0.05),右侧中央前回的ReHo值显著升高(P<0.05),左侧楔前叶的ReHo值显著降低(P<0.05)。以左侧楔前叶为ROI,治疗后左侧楔前叶与左侧壳核的FC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未发现治疗前后FC的变化值与临床数据的相关性(P>0.05)。结论 偏头痛患者存在认知、情感、感觉等多个脑区的功能活动异常,而脑安滴丸可能是通过调控楔前叶—壳核的FC达到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热敏化穴位分布情况及疗效观察 刘奕蕾,王 颖,谢宗亮,曹 奕 2024,43(5):34-38, DOI: [摘要] (35) [HTML] (0) [PDF 436.60 K] (147) 摘要:
目的 探查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热敏化穴位的分布情况,观察热敏灸治疗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敏灸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针刺治疗,热敏灸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热敏灸治疗;观察热敏灸组患者热敏化穴位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MMT)评分、Fugl-Meyer评估(Fugl-Meyer assessment,FMA)量表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brief,WHOQOL-BREF)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共有35例患者出现热敏化穴位现象,共出现119个热敏化穴位;热敏化穴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5个穴位依次为足三里、曲池、悬钟、外关和阳陵泉。热敏灸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MT评分、FMA量表评分、WMFT量表评分、ADL量表评分、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热敏灸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热敏灸联合常规针刺和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应用热敏灸治疗该病时可优先选择足三里、曲池、悬钟、外关、阳陵泉穴进行治疗。
通调针刺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运动障碍临床观察 张 玲,张国庆,陈 赟,朱玲玲,张君宇,童婷婷,汪俊丽,柳 刚,张闻东 2024,43(5):39-44, DOI: [摘要] (34) [HTML] (0) [PDF 475.47 K] (118) 摘要:
目的 评估通调针刺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联合通调针刺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简化Fugl-Meyer评估(Fugl-Meyer assessment,FMA)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分、气虚血瘀证证候积分、血清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水平,对比两组总体疗效。结果 治疗组脱落2例患者,对照组脱落1例患者。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MA量表评分和ADL量表评分均显著上升(P<0.05),气虚血瘀证证候积分显著降低(P<0.05),血清TF和NGF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FMA量表评分和ADL量表评分及血清TF和NGF水平升高程度、气虚血瘀证证候积分降低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调针刺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运动障碍疗效显著。
针刺颈痛穴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张万云,吕子萌,张 宇,陈 迪 2024,43(5):45-48, DOI: [摘要] (36) [HTML] (0) [PDF 394.53 K] (179)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刺颈痛穴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CS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观察组予以针刺颈痛穴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颈部疼痛、肢体麻木、颈部活动受限评分,颈部功能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aire,SF-MPQ)评分及颈椎前屈、后伸、旋转、侧屈的活动度,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颈部疼痛、肢体麻木、颈部活动受限评分,SF-MPQ的视觉模拟量表、现时疼痛强度、疼痛等级指数评分,N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颈椎前屈、后伸、旋转、侧屈的活动度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在降低上述评分和提高颈椎前屈、后伸、旋转、侧屈活动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颈痛穴联合推拿治疗CSR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颈椎活动度和减轻临床症状。
腕踝针促进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观察 王海凤,沈 毅,刘举达,经文善 2024,43(5):49-53, DOI: [摘要] (20) [HTML] (0) [PDF 433.40 K] (102) 摘要:
目的 观察腕踝针促进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结合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待手术结束患者苏醒时,即行腕踝针干预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胃肠激素分泌水平、创面疼痛评分和营养状况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时间以及进食时间均较治疗组显著缩短(P<0.05)。术后1 d,观察组血清胃蛋白酶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3 d,观察组血清胃蛋白酶Ⅰ、胃蛋白酶Ⅱ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胃泌素-17水平较对照组有所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3 d创面疼痛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术前、术后1 d、术后3 d两组患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腕踝针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黄芪多糖调控Bcl-2/Bax信号通路抑制卵巢腺癌Caov-3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张永跟,颜小飞,刘 锋,贾学昭,蔡 玥,刘 莹,李玲秀,李学军 2024,43(5):54-58, DOI: [摘要] (47) [HTML] (0) [PDF 1.33 M] (122) 摘要: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调控Bcl-2/Bax信号通路对卵巢腺癌Caov-3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黄芪多糖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10、50、100 mg/mL黄芪多糖,流式细胞术检测10、50、100 mg/mL黄芪多糖作用Caov-3细胞后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显微镜下观察Caov-3细胞凋亡情况和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药物作用Caov-3细胞后对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及对Bcl/Bax的影响;同时,比较阿司匹林联合黄芪多糖与单用黄芪多糖对Caov-3细胞的抑制率。结果 黄芪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对Caov-3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40%、50%、65%,黄芪多糖的IC50为50 mg/mL,与对照组比较,黄芪多糖高剂量组对Caov-3细胞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肉桂酸—小檗碱共晶长期给药对小鼠肠道屏障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高文恒,李孟孟,何 勇,何仔昂,杨 晔,尹登科 2024,43(5):59-65, DOI: [摘要] (35) [HTML] (0) [PDF 4.05 M] (109) 摘要:
目的 观察肉桂酸—小檗碱共晶(cinnamic acid-berberine cocrystal,CBBR)和小檗碱(berberine,BBR)长期口服给药对小鼠肠道屏障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CTL)组、BBR组和CBBR组,每组6只;给药组小鼠每天灌胃相应药物(BBR:70 mg/kg;CBBR:100 mg/kg),连续灌胃9周。每周称量小鼠体质量,9周后麻醉处死小鼠,测定小鼠结肠长度;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AB-PAS染色观察小鼠结肠黏液层厚度和杯状细胞数量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结肠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1、Occludin)表达水平;16S rDNA测序分析小鼠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与CTL组比较,BBR组和CBBR组小鼠体质量显著减少(P<0.05);各组小鼠结肠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和AB-PAS染色结果显示,小鼠结肠组织结构、杯状细胞及黏液量无明显改变;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ZO-1、Claudin-1、Occludin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α多样性分析和主坐标分析显示,BBR和CBBR改变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结构组成,显著升高另枝菌属(Alistipes)、臭杆菌属(Odoribacter)、罗氏菌属(Roseburia)、瘤胃球菌属(norank_f_Ruminococcaceae)、优/真杆菌属(Eubacterium_xylanophilum_group)的丰度(P<0.05);与BBR组比较,CBBR组臭杆菌属(Odoribacter)、优/真杆菌属(Eubacterium_xylanophilum_group)丰度显著升高(P<0.05),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丰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 CBBR和BBR长期给药可显著降低小鼠体质量,能调节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和某些菌属的丰度,对小鼠肠道屏障无显著影响。
人肝癌Huh7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与VEGFa/VEGFR2自分泌途径的相关性及华蟾素的调控作用 叶明君,吴晓红,陈诗雨,李白坤,王 萌,朱继民,李庆林 2024,43(5):66-71, DOI: [摘要] (31) [HTML] (0) [PDF 2.39 M] (230) 摘要:
目的 探究华蟾素(cinobufagin,CBG)注射液对人肝癌Huh7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自分泌信号通路及上皮间充质转化进程的影响。方法 通过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和成球实验检测人肝癌Huh7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成球能力;免疫荧光双标实验对人肝癌Huh7细胞VEGFa/VEGFR2进行共定位分析,ELISA法检测人肝癌Huh7细胞上清液中VEGF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人肝癌Huh7细胞中VEGFa/VEGFR2通路及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BG注射液能显著抑制人肝癌Huh7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成球能力;人肝癌Huh7细胞可能存在VEGFa/VEGFR2自分泌途径;CBG注射液能抑制VEGFa的分泌,降低下游p-VEGFR2、p-PI3K、p-AKT及间充质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Snail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CBG注射液可能通过VEGFa/VEGFR2自分泌途径调控人肝癌Huh7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黄精通过调控拓扑异构酶Ⅱ-α抗胃癌的分子机制研究 余 静,刘启伟,阚红星,杨银凤 2024,43(5):72-77, DOI: [摘要] (32) [HTML] (0) [PDF 3.62 M] (112) 摘要:
目的 揭示黄精调控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isomerase Ⅱ alpha,TOP2A)抗胃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首先借助“limma”R包对来源于癌症基因组中胃癌与正常组织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然后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CytoHubba的度值和邻域组件中心性算法筛选Hub基因,并基于Hub基因对黄精中抗胃癌成分进行虚拟筛选;最后应用动力学模拟对筛选出来的关键化合物和靶基因相互作用关系进行验证,并揭示其抗胃癌的分子机制。结果 共鉴定出382个差异表达基因和6个Hub基因,即TOP2A、CDK1、AURKB、BUB1、CCNA2和MCM4;虚拟筛选发现黄精活性成分薯蓣皂苷元与TOP2A结合能力较好;分子动力学模拟证实,薯蓣皂苷元可稳定结合并抑制TOP2A的表达,验证了虚拟筛选结果的准确性;生物学功能富集发现TOP2A主要干预细胞周期通路、p53信号通路和FoxO信号通路。结论 黄精主要通过薯蓣皂苷元调控TOP2A并作用于细胞周期通路、p53信号通路和FoxO信号通路而达到抗胃癌的作用。
复方补肾活血颗粒含药血清经β-catenin/TRIB3调控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成脂分化 胡芷苜,王久香,江 渟 2024,43(5):78-85, DOI: [摘要] (21) [HTML] (0) [PDF 2.90 M] (101)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补肾活血颗粒(Compound Kidney-invigorating Granule,CKG)含药血清基于β-catenin/tribbles假激酶3(tribbles pseudokinas 3,TRIB3)调控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成脂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纯化原代BMSCs;BMSCs转染β-catenin-siRNA,成骨诱导后,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茜素红染色观察BMSCs成骨分化情况,qPCR法、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β-catenin、TRIB3、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Runt相关转录因子 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ALP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CKG对BMSCs中β-catenin及TRIB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BMSCs转染β-catenin-siRNA,CKG含药血清培养后,ALP染色、茜素红染色及油红O染色观察BMSCs成骨成脂分化情况,qPCR法、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β-catenin、TRIB3、OPN、RUNX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adiponect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BMSCs转染β-catenin-siRNA后,ALP活力金氏单位值显著降低(P<0.05),矿化结节生成减少,TRIB3、OPN、RUNX2、ALP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CKG能促进BMSCs中β-catenin、TRIB3蛋白的表达(P<0.05)。BMSCs转染β-catenin-siRNA并用CKG含药血清干预后,5%含药血清+siRNA组细胞中钙钴染色结块与红色钙化结节数量多于0%含药血清组,低于5%含药血清组;5%含药血清+siRNA组细胞中脂肪粒数量多于5%含药血清组,低于0%含药血清组;5%含药血清+siRNA组TRIB3、OPN、RUN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ALP活力金氏单位值显著高于0%含药血清组(P<0.05),低于5%含药血清组和5%含药血清+阴性对照组(P<0.05);5%含药血清+siRNA组中PPARγ、adiponect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0%含药血清组(P<0.05),高于5%含药血清组和5%含药血清+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内源性敲低β-catenin抑制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降低TRIB3的表达;CKG含药血清促进BMSCs中β-catenin与TRIB3的表达;CKG含药血清可以调控BMSCs成骨成脂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β-catenin/TRIB3通路相关。
线叶蓟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研究 方虎强,徐 腾,徐少伟,何 兵,董昌武,杨青山 2024,43(5):86-90, DOI: [摘要] (12) [HTML] (0) [PDF 2.12 M] (119) 摘要:
目的 对线叶蓟Cirsium lineare(Thunb.)Sch.-Bip进行生药学研究,为线叶蓟药材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查阅有关文献,采用性状、微性状及显微鉴别方法对线叶蓟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 经性状观察,线叶蓟叶上下表面异色,茎、叶及苞片被有蛛丝毛,茎叶上还存在多细胞长节毛。根部显微可观察到具缘纹孔导管、分泌道及菊糖等特征。茎横切面可见有若干分泌道和草酸钙针晶。叶部显微可见多细胞非腺毛、分隔石细胞。花及果实粉末显微中可见花粉粒、果皮薄壁细胞等。结论 通过性状、微性状及显微特征可对线叶蓟进行准确鉴别。
基于化学计量学与灰色关联度—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模型的知母药材质量评价方法 张 正,王洪东,喻璐喆,赵梦琦,施高程,陶振兴,胡云飞,俞 浩 2024,43(5):91-97, DOI: [摘要] (21) [HTML] (0) [PDF 1.72 M] (128) 摘要:
目的 采用化学计量学结合灰色关联度—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TOPSIS)法模型建立综合评价知母药材质量的方法。方法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黄酮特征图谱及水分、总黄酮、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不同批次知母样品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利用熵权法结合灰色关联度—TOPSIS构建知母药材质量评价模型。结果 建立的知母黄酮特征图谱、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HCA、PCA和OPLS-DA可将10批知母样品分为2类;灰色关联度—TOPSIS模型综合得分显示,S10号知母样品质量较好,评分靠前。结论 所建立的特征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与灰色关联度—TOPSIS分析方法,能客观评价不同批次知母药材质量,为中药质量综合评价与控制的方法学建立提供参考。
基于UPLC-Orbitrap-HRMS法的多成分测定结合化学计量学的虎地肠溶胶囊质量评价研究 陈紫琪,刘金鑫,董义伟,陈慧婷,胡开银,赵 芮,苏 友,李晓亮, 孙 黎 2024,43(5):98-105, DOI: [摘要] (22) [HTML] (0) [PDF 1.49 M] (91) 摘要:
目的 建立虎地肠溶胶囊多成分定量方法,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electrostatic field Orbitrap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UPLC-Orbitrap-HRMS)测定10批虎地肠溶胶囊中没食子酸、虎杖苷、甘草酸、白藜芦醇、鞣花酸、甘草素、甘草苷、大黄素、绿原酸、异甘草素、咖啡酸、木犀草素、芒柄花素、芹菜素、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并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对样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16个成分线性关系良好,专属性、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平均加样回收率实验均符合标准。10批虎地肠溶胶囊被分为2类,甘草素、木犀草素、白藜芦醇、鞣花酸、槲皮素、山柰酚、咖啡酸、绿原酸和大黄素9个成分对样品质量的差异影响较大;以质量优劣情况对样品进行排序,第Ⅰ类样品的质量普遍劣于第Ⅱ类,木犀草素、鞣花酸、槲皮素、山柰酚、绿原酸和大黄素6个成分的含量偏低可能是第Ⅰ类样品质量低劣的原因。结论 建立的虎地肠溶胶囊多成分定量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可用于该药物的质量评价。
“互联网+”时代内经选读课程“传承创新”教学改革实践 张 珺,王彤彤,董宇昂,黄子琴,蔡 玥,沈津湛 2024,43(5):106-108, DOI: [摘要] (40) [HTML] (0) [PDF 439.60 K] (130) 摘要:
《黄帝内经》君臣问答的形式开创了医学教育中研究性、问答式、情境教学、理论联系实践等教学方法的先河。在“互联网+”背景下,汲取古代医学教育中富有价值的内核,通过完善内经选读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案,从问答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慕课教学法、“合于今”——结合疫情知识教学、建立内经网络考核体系5个维度构建内经选读课程综合教学模式,以慕课及案例为主的教学形式丰富内经选读课程的教学,传承古代中医教育和创新的现代化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手段,拓宽教学方法,扩充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内经选读课程教学质量。
艾灸肾俞延缓衰老的实验研究 唐照亮 宋小鸽 1999(5):53-55,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9063) [HTML] (0) [PDF 0.00 Byte] (120) 摘要:
目的:探讨艾灸延缓衰老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老龄小鼠模型,采用免疫和生化等实验技术,观察灸治“肾俞”穴对其自由基代谢,免疫功能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结果:艾灸能提高老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的SOD活性,降低MDA水平,改善自由基代谢,能提高胸腺指数,增强脾淋巴细胞增反应和免疫功能;提高脑内5-HT,5-HIAA,NE,DA的含量,调整神经递质水平。上述指标中,艾灸组测值均高于老龄组,差异显著(P〉
木瓜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 吴虹, 魏伟, 吴成义 2004(2):62-64,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8804) [HTML] (0) [PDF 0.00 Byte] (138) 摘要:
木瓜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安徽、山东、浙江、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其中产于安徽省宣城地区的道地药材,称为宣木瓜.明李时珍中就有"木瓜处处有之,而宣城者为佳"的记载.木瓜作为一种常用中药,味酸、温,入肝、脾经,有平肝舒筋、和胃化湿之功效[1].
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 王键 1999(2):46-49,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8569) [HTML] (0) [PDF 0.00 Byte] (144) 摘要:
选用中老龄大鼠,采用饥饿、劳累、高脂饮食、结扎左侧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作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模型。通过对一般体征、局部脑组织血流量、脑水肿、血液流变学、血浆血栓素A2(TXA20、前列环素(PGI2)的观察。结果表明:模型鼠出现偏瘫症状;脑组织含 显著增高,脑水肿明显;rCBF显著增高,PGI2显著降低,血液呈高度浓、粘、凝、聚状态。符合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特点。
张杰从脾胃论治皮肤病验案3则 张晓军,章天寿,唐 勇 2015,34(4):44-45, DOI: [摘要] (8305) [HTML] (0) [PDF 670.62 K] (3947) 摘要:
脾主升清运化,胃主受纳降浊,肌肤营养离不开脾胃功能的正常。脾虚易生湿,湿易与风、热、毒相兼为患,风、湿、热、毒之邪侵淫肌肤,则皮肤或痒、或红、或肿、或痛、或流滋。张杰认为,皮肤病的治疗应重视健运脾胃,调整脾胃气机升降,则湿浊可化,风无所依,热无所附,寒无所生,皮损可消。
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储浩然,黄学勇,李学军,程红亮,丁义侠 2011(6):33-36,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8047) [HTML] (0) [PDF 1.77 M] (3661) 摘要:
[摘要]目的 观察艾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艾灸和西药洛哌丁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体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养肝益水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Smad2、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 王波, 戴小华, 杨帆, 董梅, 许祖建, 邵正斌, 顾健霞, 汪玲, 丁碧云, 周宜轩 2011(5),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7703) [HTML] (0) [PDF 8.34 M] (1284) 摘要:
目的 观察养肝益水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肾脏smad2、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探讨养肝益水颗粒保护肾脏的机制.方法 将40只12周雄性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贝拉普利组(每日1.8 mg/kg)、养肝益水颗粒低剂量组(每日5.4 g/kg)、养肝益水颗粒高剂量组(每日27 g/kg),每组10只;并设Wistar-Kyoto (WKY)大鼠10只作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共6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smad2、smad3、smad7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肾脏Smad2、Smad3的表达明显上调(P<0.01),Smad7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肾脏Smad2、Smad3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Smad7的表达明显上调(P<0.01),且养肝益水颗粒低剂量组与贝拉普利组相比疗效相近(P>0.05),养肝益水颗粒高剂量组疗效优于养肝益水颗粒低剂量组与贝拉普利组(P<0.05,或P<0.01).结论 养肝益水颗粒可能是通过下调肾脏Smad2、Smad3和上调肾脏Smad7的表达以阻断转化生长因子及其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receptor,TGF-β-TβR)-Smads信号转导通路而抗高血压肾脏纤维化.
中国药用芍药栽培品种 查良平, 王德群, 彭华胜, 杨俊 2011(5):70-73,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7674) [HTML] (0) [PDF 6.50 M] (1146) 摘要:
目的 调查四大地道产区药用芍药的栽培品种.方法 对安徽亳州、山东菏泽、四川中江和浙江磐安的药用芍药进行标本研究.结果 目前我国药用芍药有6个栽培品种,分别为亳州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Bozhoushaoyao'、菏泽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Hezeshaoyao'、白花川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Baihuachuanshaoyao'、红花川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Honghuachuanshaoyao'、白花杭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Baihuahangshaoyao'和红花杭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Honghuahangshaoyao'.列出了6个栽培品种的分类检索表.结论 地道药材白芍来源于不同的栽培品种.
和胃消疣汤治疗非成熟型疣状胃炎30例 陈久红,谢元元 2014,33(3):38-39, DOI: [摘要] (7463) [HTML] (0) [PDF 570.13 K] (38354)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和胃消疣汤治疗非成熟型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非成熟型疣状胃炎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予口服泮托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四联疗法治疗2周,再予泮托拉唑口服治疗2周;治疗组30例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和胃消疣汤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8 d。结果 治疗组证候疗效、胃镜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灵芪颗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徐玥玮,陈光亮 2017,36(1):59-62, DOI: [摘要] (7175) [HTML] (0) [PDF 618.41 K] (10401) 摘要:
目的 观察灵芪颗粒对环磷酰胺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和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复制免疫功能低下模型,观察灵芪颗粒对小鼠血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T淋巴细胞转化率、NK细胞活性、碳粒廓清和免疫器官脏器系数的影响;观察灵芪颗粒对正常小鼠溶血素、溶血空斑数和2,4-二硝基氟苯介导的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的影响。结果 灵芪颗粒能明显提高环磷酰胺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脾T淋巴细胞转化能力、NK细胞活性和碳粒廓清能力,增加外周血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并减轻免疫器官(脾、胸腺)的萎缩。灵芪颗粒能明显增加正常小鼠的半数溶血值和溶血空斑数,并增强2,4-二硝基氟苯介导的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结论 灵芪颗粒能增强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论“脾主运化”的理论内涵及应用价值 周 丽,贺龙刚 2015,34(3):11-13, DOI: [摘要] (6318) [HTML] (0) [PDF 531.08 K] (13530) 摘要:
人体之中,水谷的运化过程由五脏功能配合共同完成,因脾土居于中焦,故由脾土主导运化。脾主运化不但指脾主转运、化生水谷精微物质,还包括对机体食物糟粕、水湿浊毒物质的转运、排泄过程。就五行而言,脾属土,自然界的土有承载、受纳、化生万物的作用。现代研究结果亦表明,人体物质或能量的新生、再生均与脾土密切相关,某些浊毒物质的产生亦与脾主运化功能失常有关。“脾主运化”理论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滋阴活血方治疗IgA肾病阴虚血瘀证60例 王晓星,涂元宝,刘贤亮,李传平,张小敏 2014,33(4):38-41, DOI: [摘要] (5821) [HTML] (0) [PDF 616.02 K] (15432) 摘要:
目的 观察滋阴活血方治疗阴虚血瘀型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IgA肾病阴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滋阴活血方,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IgA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尿红细胞(urine red blood cell,URBC)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ary protein,24hUP)、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 vs 45.00%,P=0.037),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5);治疗组治疗后URBC、24hUP、SC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悲伤情绪人群立冬节气表现特点分析 吴 昊,王天芳,杨毅玲,邓华亮,赵 勇,唐利龙,韦 昱,李玉梅,郑 敏,赵 燕 2015,34(1):21-26, DOI: [摘要] (5643) [HTML] (0) [PDF 771.95 K] (14546) 摘要:
目的 探索非疾病悲伤情绪大学生立冬节气的躯体、情绪和人格表现特点及其相互的关联性,从中医角度讨论悲伤情绪的内在病机。方法 运用自拟躯体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及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Revise Short Scale for Chinese,EPQ-RSC)作为测评工具,在立冬节气对中医院校大学生的悲伤情绪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08例被试者中,共有169例存在悲伤情绪。在躯体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的躯体总分、精神情绪总分,BAI评分,BDI评分,以及EPQ-RSC的多个因子方面,男性和女性悲伤被试者与不悲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英文版《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译 井慧如,王 济,王 琦 2015,34(5):21-25, DOI: [摘要] (5572) [HTML] (0) [PDF 707.69 K] (8941) 摘要:
目的 编译英文版《中医体质量表》,并将其作为体质测评工具在亚裔人群之外推广使用。方法 按照跨文化外文量表编制的标准化程序,将中文版《中医体质量表》进行顺翻译,以顺翻译完成的问卷对在北京居住的美加籍高加索人作为受访对象进行初试,并采用Likert五分制判定受试者对英文版《中医体质量表》条目的理解程度。根据初试结果将问卷进行修订,最后逆翻译并重新修订。结果 在60名受访者中,认为对初译的英文版《中医体质量表》完全理解的占88.33%。原中文版《中医体质量表》的60个条目中,〖JP〗44条经顺翻译确定,16条经初试、修订和回译进行修改,初步形成英文版《中医体质量表》。结论 《中医体质量表》的跨文化编译需要不同文化背景的专业人士参与,既需要遵循量表编制的原则,更需要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通约问题。英文版《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译,为进一步在欧美人中开展大样本中医体质调查提供了研究工具。
单用口服中药治疗成人病毒性心肌炎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谢冰昕,李树斌,李 勤,张 博,李 乔,李影华 2016,35(6):14-17, DOI: [摘要] (4451) [HTML] (0) [PDF 1.75 M] (9757) 摘要:
目的 对单用口服中药治疗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2000年1月至2016年4月发表的单用口服中药治疗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文献进行二次筛选并进行Jadad评分,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口服中药治疗在改善成人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症状方面具有明显疗效(OR值为3.32,OR值的95% CI为2.42~4.57, P
延胡索块茎生长发育过程观察 胡 珂,韦佳玉 2014,33(4):78-80, DOI: [摘要] (4324) [HTML] (0) [PDF 1.70 M] (6548) 摘要:
目的 观察延胡索不同生长期新生块茎和母块茎的特点。方法 用定点连续观察和石蜡切片法,跟踪观察延胡索块茎形成过程及新生块茎、母块茎的生长变化。结果 由地下茎产生的新生块茎生长起点在母株的茎节处,其形成需要某些必要的条件;母块茎退化成更新块茎的周皮,其脱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栽培品产生双生及多生块茎较野生品常见;块茎中含有荧光生物碱。结论 新生块茎的形成方式具多样性;退化的周皮对更新块茎具保护作用;栽培品无性繁殖能力较强;荧光生物碱在延胡索成熟块茎中的分布广泛,没有聚集性。
固本解郁法论治脑卒中后抑郁症162例 刘庆宪, 王九东, 宋永建 2001(6):12-14,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4254) [HTML] (0) [PDF 0.00 Byte] (84) 摘要:
目的 :观察固本解郁法与脑卒中后抑郁症 (PSD)症状改善的关系。方法 :治疗组 162例PSD患者服用心脾解郁汤 ,对照组 15 0例服用阿米替林 ,疗程均为 2 0d。结果 :治疗组治疗 10 ,2 0d后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价的总分及其中 4个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木瓜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 吴虹, 魏伟, 吴成义 2004(2):62-64,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8804) [HTML] (0) [PDF 0.00 Byte] (138) 摘要:
木瓜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安徽、山东、浙江、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其中产于安徽省宣城地区的道地药材,称为宣木瓜.明李时珍中就有"木瓜处处有之,而宣城者为佳"的记载.木瓜作为一种常用中药,味酸、温,入肝、脾经,有平肝舒筋、和胃化湿之功效[1].
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 王键 1999(2):46-49,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8569) [HTML] (0) [PDF 0.00 Byte] (144) 摘要:
选用中老龄大鼠,采用饥饿、劳累、高脂饮食、结扎左侧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作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模型。通过对一般体征、局部脑组织血流量、脑水肿、血液流变学、血浆血栓素A2(TXA20、前列环素(PGI2)的观察。结果表明:模型鼠出现偏瘫症状;脑组织含 显著增高,脑水肿明显;rCBF显著增高,PGI2显著降低,血液呈高度浓、粘、凝、聚状态。符合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特点。
固本解郁法论治脑卒中后抑郁症162例 刘庆宪, 王九东, 宋永建 2001(6):12-14,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4254) [HTML] (0) [PDF 0.00 Byte] (84) 摘要:
目的 :观察固本解郁法与脑卒中后抑郁症 (PSD)症状改善的关系。方法 :治疗组 162例PSD患者服用心脾解郁汤 ,对照组 15 0例服用阿米替林 ,疗程均为 2 0d。结果 :治疗组治疗 10 ,2 0d后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价的总分及其中 4个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四胺胶囊治疗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梁兴伦 韩明向 1997(1):16-20,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3262) [HTML] (0) [PDF 0.00 Byte] (50) 摘要:
中药复方制剂四安胶囊,对中医辨证属肝火亢盛,痰瘀互结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能显著改善证候,总有效率93.9%,证候积分由治疗前的24.3±4.1降至11.3±3.0(P〈0.01);降低收缩压及舒张压(P〈0.01),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降低血糖(P〈0.01),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性显著(P〈0.05);调节血脂比例,使TG,TCH,LDL血脂指数及APOB显著降低(P〈0
艾灸肾俞延缓衰老的实验研究 唐照亮 宋小鸽 1999(5):53-55,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9063) [HTML] (0) [PDF 0.00 Byte] (120) 摘要:
目的:探讨艾灸延缓衰老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老龄小鼠模型,采用免疫和生化等实验技术,观察灸治“肾俞”穴对其自由基代谢,免疫功能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结果:艾灸能提高老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的SOD活性,降低MDA水平,改善自由基代谢,能提高胸腺指数,增强脾淋巴细胞增反应和免疫功能;提高脑内5-HT,5-HIAA,NE,DA的含量,调整神经递质水平。上述指标中,艾灸组测值均高于老龄组,差异显著(P〉
银杏叶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近况 李明山 1997(1),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1085) [HTML] (0) [PDF 0.00 Byte] (64) 摘要:
银杏叶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近况李明山(安徽省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230022)关键词:银杏叶;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综述中图法分类号:R285银杏(GinkgoBilobaL)为银杏科银杏属植物,又名白果树,是地球上存活最久的植物,素有天然活化石之称。...
从亚健康看中医诊疗现代化发展趋向 王艳君, 胡朝阳 2002(4):1-4,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2110) [HTML] (0) [PDF 0.00 Byte] (122) 摘要:
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亚健康问题已倍受人们的关注。祖国医学中“医学目的、预防学思想、健康标准”等方面都涉及亚健康不同层次的内容。“从继承病因学说精华,发展形神统一观念;继承辨证论治模式,发展专病微观辨证;继承传统四诊方法,提高诊断科技含量;继承传统医学成果,促进临床疗效飞跃”等角度思考亚健康的有关问题,在保持中医学术特色、弘扬中医学术的优势、寻找中医现代化的突破口等方面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桃仁活血化瘀作用的研究进展 汪宁, 刘青云, 彭代银, 王举涛 2002(3):63-64,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2440) [HTML] (0) [PDF 0.00 Byte] (45) 摘要:
桃仁为常用活血化瘀药,具有疏通血脉、祛除瘀血之功效,在临床上用于血瘀经闭、跌打损伤等各种瘀血证.其主要化学成分有苷类(苦杏仁苷、野樱苷)、脂质(如中性脂、糖脂质、磷脂)、糖类(葡萄糖、蔗糖等)、蛋白质、氨基酸、苦杏仁酶、尿囊素酶[1]、精油[2]及微量元素Fe、Mn、Mg等[3].近年来,对桃仁活血化瘀作用的研究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茶多酚的生物活性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李叶云, 江昌俊, 王秀丽 2002(5):57-60,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1690) [HTML] (0) [PDF 0.00 Byte] (44) 摘要: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是茶叶药效的主要活性成分,占茶叶干质量的20%~35%,其主要组分为儿茶素(ca-techins),占其总量的80%左右.茶叶中儿茶素主要为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等,其中EGCG含量最高,占儿茶素的50%左右.儿茶素结构中至少有A、B、C三个环核,是2-苯基苯并吡喃的衍生物. 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证实,TP具有消除自由基、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在抑菌、抗病毒、防癌抗癌、抑制肿瘤、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良好功效.因此,TP作为天然的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在进行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上有着较好的前景.笔者就TP的生物活性及药理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虎杖大黄素抗HSV-2、CVB3病毒的作用初探 王志洁 1999(3):41-44,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1862) [HTML] (0) [PDF 0.00 Byte] (51) 摘要:
目的:虎杖是一种抗病毒谱广的中药,为了了解虎杖的抗病毒性能并开发利用,抽提大黄素,观察大黄素抗HSV-2、CVB3的药效。方法:分别以ACV作为抗HSV-2、毒唑作为抗CVB3的阳性对照,利用空斑减数实验以及对HSV-2CPE的抑制,进行此项研究。结果:在HEP2细胞系统中,ACV对HSV-2333株的直接杀灭、增殖抑制,进行此项研究。结果:在HEP2细胞系统中,ACV对HSV-2333株的直接杀
艾灸对关节炎大鼠抗炎消肿作用及细胞因子、自由基影响 唐照亮, 宋小鸽, 章复清, 陈全珠, 侯正明, 张道芹, 袁静 2001(5):34-37,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1340) [HTML] (0) [PDF 0.00 Byte] (44) 摘要:
目的:观察艾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抗炎消肿的作用,探讨灸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方法: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用特制小艾条悬灸。炎症肿胀度用跖围表示,采用放射免疫法和生化法测定血清中细胞因子(INF、IL-1、IL-2)和自由基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艾灸足三里、肾俞穴能消肿散瘀、减小跖围、预防或减轻大鼠多发性关节炎;能降低TNF、IL-1和NO含量,提高IL-2水平。除IL-1外,与模型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显(P<0.05)。两腧穴的治疗作用差异不大,与雷公藤多苷的治疗效果相近。非穴组艾灸作用不明显。结论:艾灸足三里、肾俞穴有抗炎消肿作用,其机制与灸疗降低促炎症细胞因子含量、纠正机体免疫紊乱及调整自由基代谢失衡等有关。
电针足三里对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刘涌 2000(2):27-30,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1486) [HTML] (0) [PDF 0.00 Byte] (49) 摘要: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束缚-冷应激胃粘膜损伤模型,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后胃粘膜损伤情况,以及胃粘膜血流量,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前列环素/血栓素含量变化。结果:电针后,胃粘膜电流量增加,肿瘤坏死因子和血栓素含量下降,前列环素含量增加。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对胃粘膜损伤有保护作用,肿瘤坏死因子在其中是重要介质。
潞党参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刘文生 薛霖莉 卫萍 2005(1):42-43,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1501) [HTML] (0) [PDF 0.00 Byte] (39) 摘要:
目的:从潞党参中提取多糖并测定多糖含量。方法: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潞党参多糖;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含量。结果:测得潞党参中多糖含量为20.99%,平均收回率为99.03%,RSD=1.01%(n=3)。结论:潞党参中多糖含量较高,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黄芪对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李平, 张梅 2001(4):48-50, DOI: 10.3969/j.issn.1000-2219.2013.00.000 [摘要] (1396) [HTML] (0) [PDF 0.00 Byte] (49) 摘要:
目的:探讨黄芪对脑缺血后脑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结扎双侧颈内动脉的方法复制脑缺血模型,免疫化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bcl-2,p53免疫阳性细胞和凋亡细胞。结果:结扎双侧颈内动脉后,脑局部血流量下降,脑皮质促凋亡基因表家明显增强,但未出现凋亡群体细胞。通过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后可抑制p53表达、增强bcl-2表达,结论:黄芪可抑制缺血区促凋亡基因的表达,增强抑凋亡基因的表达。
和胃消疣汤治疗非成熟型疣状胃炎30例 陈久红,谢元元 2014,33(3):38-39, DOI: [摘要] (7463) [HTML] (0) [PDF 570.13 K] (38354)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和胃消疣汤治疗非成熟型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非成熟型疣状胃炎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予口服泮托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四联疗法治疗2周,再予泮托拉唑口服治疗2周;治疗组30例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和胃消疣汤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8 d。结果 治疗组证候疗效、胃镜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黄芪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姜 辉,顾胜龙,张玉婷,凡 畅 2020,39(5):93-96, DOI: [摘要] (1440) [HTML] (0) [PDF 391.64 K] (20361) 摘要:
黄芪为补气之圣药,是中医临床常用之品,药用历史久远,主要含有黄酮类、皂苷类、多糖类等化学成分,具有调节免疫、保护心血管与神经系统、抗肿瘤、护肝、降糖、抗衰老等多种药理作用。应以临床疗效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临床相关研究,以期加快黄芪及其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
丹参川芎有效成分配伍对缺氧损伤大鼠脑内皮细胞的影响 管敏国,张宇燕,万海同,周 鹏,杨 珍,杨洁红 2014,33(2):74-78, DOI: [摘要] (1325) [HTML] (0) [PDF 1.80 M] (16993) 摘要:
目的 研究丹参川芎有效成分不同配伍对缺氧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rBMECs)的影响,并找出较优组合。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rBMECs,并进行兔抗鼠Ⅷ因子鉴定,建立体外细胞缺氧模型。对参芎有效成分丹参素(A)、丹参酮Ⅱa(B)、川芎嗪(C)、藁本内酯(D)、阿魏酸(E),以3个剂量水平进行正交实验,另设正常组、模型组,观察不同配伍对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正交方差分析、直观综合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多指标优化。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配伍样品均可提高SOD活性,降低LDH含量,减少细胞早期凋亡,抑制缺氧诱导的rBMECs发生G1/S期阻滞的作用。正交方差分析表明:A2B1C3D2E1为SOD的较优组合,A3B1C1D2E3为LDH的较优组合,A2B1C2D3E2为早期凋亡的较优组合,A2B3C3D3E2为G1期的较优组合,A2B3C3D2E2为S期的较优组合;综合分析结果显示A2B1C1D3E2为多指标的较优组合。结论 丹参川芎有效成分不同配伍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缺氧对rBMEC的损伤,不同配伍作用方式的侧重不同。
滋阴活血方治疗IgA肾病阴虚血瘀证60例 王晓星,涂元宝,刘贤亮,李传平,张小敏 2014,33(4):38-41, DOI: [摘要] (5821) [HTML] (0) [PDF 616.02 K] (15432) 摘要:
目的 观察滋阴活血方治疗阴虚血瘀型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IgA肾病阴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滋阴活血方,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IgA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尿红细胞(urine red blood cell,URBC)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ary protein,24hUP)、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 vs 45.00%,P=0.037),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5);治疗组治疗后URBC、24hUP、SC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悲伤情绪人群立冬节气表现特点分析 吴 昊,王天芳,杨毅玲,邓华亮,赵 勇,唐利龙,韦 昱,李玉梅,郑 敏,赵 燕 2015,34(1):21-26, DOI: [摘要] (5643) [HTML] (0) [PDF 771.95 K] (14546) 摘要:
目的 探索非疾病悲伤情绪大学生立冬节气的躯体、情绪和人格表现特点及其相互的关联性,从中医角度讨论悲伤情绪的内在病机。方法 运用自拟躯体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及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Revise Short Scale for Chinese,EPQ-RSC)作为测评工具,在立冬节气对中医院校大学生的悲伤情绪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08例被试者中,共有169例存在悲伤情绪。在躯体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的躯体总分、精神情绪总分,BAI评分,BDI评分,以及EPQ-RSC的多个因子方面,男性和女性悲伤被试者与不悲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论“脾主运化”的理论内涵及应用价值 周 丽,贺龙刚 2015,34(3):11-13, DOI: [摘要] (6318) [HTML] (0) [PDF 531.08 K] (13530) 摘要:
人体之中,水谷的运化过程由五脏功能配合共同完成,因脾土居于中焦,故由脾土主导运化。脾主运化不但指脾主转运、化生水谷精微物质,还包括对机体食物糟粕、水湿浊毒物质的转运、排泄过程。就五行而言,脾属土,自然界的土有承载、受纳、化生万物的作用。现代研究结果亦表明,人体物质或能量的新生、再生均与脾土密切相关,某些浊毒物质的产生亦与脾主运化功能失常有关。“脾主运化”理论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黄帝内经》自然观中“应时”思想 李鸿泓,张其成 2015,34(3):1-3, DOI: [摘要] (2440) [HTML] (0) [PDF 755.71 K] (11956) 摘要:
阴阳五行学说及五运六气学说深刻体现了《黄帝内经》的自然观,此两种学说蕴含着丰富的“应时”思想。时间是阴阳的首要内涵,需“应时”而法;五行是阴阳的二分,以四时的递嬗为基本节律,“应时”而迁;六气是阴阳的三分,是“六爻之动,三极之道”在中医学领域的继承和发展,是以时间为统属的时、位、标、本的统一;五运六气是天地阴阳运动变化的时间坐标,反映了天地万物整体运动变化的规律,“应时”而环会。
灵芪颗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徐玥玮,陈光亮 2017,36(1):59-62, DOI: [摘要] (7175) [HTML] (0) [PDF 618.41 K] (10401) 摘要:
目的 观察灵芪颗粒对环磷酰胺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和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复制免疫功能低下模型,观察灵芪颗粒对小鼠血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T淋巴细胞转化率、NK细胞活性、碳粒廓清和免疫器官脏器系数的影响;观察灵芪颗粒对正常小鼠溶血素、溶血空斑数和2,4-二硝基氟苯介导的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的影响。结果 灵芪颗粒能明显提高环磷酰胺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脾T淋巴细胞转化能力、NK细胞活性和碳粒廓清能力,增加外周血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并减轻免疫器官(脾、胸腺)的萎缩。灵芪颗粒能明显增加正常小鼠的半数溶血值和溶血空斑数,并增强2,4-二硝基氟苯介导的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结论 灵芪颗粒能增强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五子衍宗丸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黄 峰,吴德玲,李 莉,刘红娟,童小慧,王桐生 2020,39(5):89-92, DOI: [摘要] (1268) [HTML] (0) [PDF 462.97 K] (10236) 摘要:
五子衍宗丸是补肾益精的经典方剂,临床使用历史悠久。随着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具有调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抗氧化应激、抗凋亡、调节自噬、增强免疫、抗衰老等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涉及男性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多种疾病,尤其是治疗少弱精子症、精液液化不良等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疗效显著。
复方培元颗粒的提取工艺研究 李宛蓉,桂双英,王举涛,王 键 2015,34(4):78-81, DOI: [摘要] (4094) [HTML] (0) [PDF 828.11 K] (10055) 摘要:
目的 优选复方培元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总多糖含量、人参皂苷Rb1和淫羊藿苷总含量、出膏率为评价指标,选取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复方培元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加12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1 h。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切实可行,可为复方培元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单用口服中药治疗成人病毒性心肌炎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谢冰昕,李树斌,李 勤,张 博,李 乔,李影华 2016,35(6):14-17, DOI: [摘要] (4451) [HTML] (0) [PDF 1.75 M] (9757) 摘要:
目的 对单用口服中药治疗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2000年1月至2016年4月发表的单用口服中药治疗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文献进行二次筛选并进行Jadad评分,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口服中药治疗在改善成人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症状方面具有明显疗效(OR值为3.32,OR值的95% CI为2.42~4.57, P
内热针治疗跖筋膜炎临床观察 姚 硕,李 源,段 超,何学斌 2018,37(6):50-52, DOI: [摘要] (3454) [HTML] (0) [PDF 431.03 K] (9360) 摘要:
目的 观察内热针治疗跖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跖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治疗组采用内热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封闭治疗。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2个月,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患足疼痛程度,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量表(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nkle hindfoot scale, AOFAS-AHS)评价患足综合功能。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2个月,两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2个月,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正交试验法优选桃红四物汤的水提工艺 李珊珊,李 翊,彭代银,陈卫东,韩 岚,贾步云,王飞龙 2014,33(6):67-69, DOI: [摘要] (1492) [HTML] (0) [PDF 681.80 K] (9340) 摘要:
目的 优选桃红四物汤的水提工艺。方法 以芍药苷和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桃红四物汤的最佳水提工艺。结果 桃红四物汤的最佳水提工艺为加12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 优选出的桃红四物汤的水提工艺合理,可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甲瘤胶囊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结节30例 王 环,陈 洁 2016,35(1):27-29, DOI: [摘要] (2776) [HTML] (0) [PDF 503.69 K] (9170) 摘要:
目的 观察甲瘤胶囊联合优甲乐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的临床疗效。 方法 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门诊30例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结节患者给予忌碘饮食、甲瘤胶囊联合优甲乐口服治疗,连续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ies,TgAb)、甲状腺超声指标(甲状腺左右叶体积、甲状腺左右叶厚度、结节的最大直径和最大横截面积)的变化。 结果 显效0例,有效2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TPOAb和TgAb显著降低(P0.05)。 结论 甲瘤胶囊可明显降低甲状腺相关抗体水平和减轻甲状腺右叶肿大,对甲状腺左叶肿大和结节的影响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高分组和低分组生活习惯和中医体质量表转换分比较 史会梅,朱燕波,成杰辉,虞晓含,张笑梅 2016,35(6):6-9, DOI: [摘要] (2220) [HTML] (0) [PDF 348.97 K] (9091) 摘要:
目的 探索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高分组和低分组的生活习惯和中医体质转换分的差异。方法 从1 114例健康体检人群数据库中,分别抽取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SF-36)的生理领域得分、心理领域得分的前27%(301例)和后27%(301例)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比较两组的生活习惯和中医体质量表转换分。结果 SF-36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吸烟偏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饮酒偏好、睡眠时间、中医体质量表转换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36高分组和低分组的生活习惯和中医体质因素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改善睡眠时间、运动习惯及偏颇体质可能会提高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肠复康方对急性放射性肠炎大鼠小肠黏膜细胞凋亡基因的影响 李思聪,李玉明 2016,35(4):67-72, DOI: [摘要] (906) [HTML] (0) [PDF 2.03 M] (9025) 摘要:
目的 探讨肠复康方对急性放射性肠炎大鼠一般情况及小肠黏膜相关细胞凋亡基因的影响。方法 以X线直线加速器给予实验大鼠全腹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肠炎大鼠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肠复康方低、中、高剂量组。模型复制成功后,肠复康各剂量组给予10 mL/kg灌胃,低、中、高剂量组剂量换算后分别含生药15.75、31.50、63.00 g/kg,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同时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30 d灌胃。期间观察大鼠精神状态、摄食进水、排便情况及体质量变化,处死后取相应部位的小肠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黏膜上皮细胞中凋亡基因Caspase-3、Bax、Bcl-2的表达。结果 肠复康方干预大鼠的精神状态、饮食进水、排便情况较模型对照组改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肠复康方干预大鼠体质量显著增加,以中剂量组效优 (P
英文版《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译 井慧如,王 济,王 琦 2015,34(5):21-25, DOI: [摘要] (5572) [HTML] (0) [PDF 707.69 K] (8941) 摘要:
目的 编译英文版《中医体质量表》,并将其作为体质测评工具在亚裔人群之外推广使用。方法 按照跨文化外文量表编制的标准化程序,将中文版《中医体质量表》进行顺翻译,以顺翻译完成的问卷对在北京居住的美加籍高加索人作为受访对象进行初试,并采用Likert五分制判定受试者对英文版《中医体质量表》条目的理解程度。根据初试结果将问卷进行修订,最后逆翻译并重新修订。结果 在60名受访者中,认为对初译的英文版《中医体质量表》完全理解的占88.33%。原中文版《中医体质量表》的60个条目中,〖JP〗44条经顺翻译确定,16条经初试、修订和回译进行修改,初步形成英文版《中医体质量表》。结论 《中医体质量表》的跨文化编译需要不同文化背景的专业人士参与,既需要遵循量表编制的原则,更需要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通约问题。英文版《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译,为进一步在欧美人中开展大样本中医体质调查提供了研究工具。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原名《安徽中医学院学报》)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中医药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
出版: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合肥市龙子湖路350号安徽中医药大学少荃湖校区惟是楼306、308室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4-1324/R
国际刊号:ISSN 2095-7246
邮发代号:2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