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4-12-04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生活保健 > 疾病专题 > 肿瘤与癌症 > 肝癌[ >

试论如何提高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效果(临床研究)

  摘要: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肿瘤的技术自1999年引入到国内后,目前已在各级医院得到了较广泛地开展。但由于应用时间和治疗病例数量的限制,很多医院在治疗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本文分析了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射频消融; 肝肿瘤

 【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207-01

 1RFA的治疗特点

 RFA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展的治疗肝肿瘤新技术,其原理是:在超声、CT或MRI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将射频针插入肝癌瘤体内,发射出5-12个小电极,产生高能射频波,使局部离子震荡、摩擦产热,达到60-110℃高温,使癌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RFA针杆的直径为2mm,长度约12-25cm,多极射频针张开后呈伞形分布,直径约2.5-3.5cm,单次RFA治疗在体内毁损的直径最大可达3-4cm左右。通过以上RFA的技术分析和长期的实践,国内外专家们认为RFA的特点是:

 1.1微创:由于RFA针杆直径只有2mm,在影像技术(超声、CT或MRI)引导下皮肤只需切开一个2-5mm的切口,就可达到病灶,直接毁损病灶及周围至少1cm的安全边缘。由于RFA工作路径细,工作界面小,对正常肝组织影响小,因此术后恢复就很快。一般治疗后1d即可出院。国内外有些医院选择合适患者可行门诊治疗。

 1.2二维影像技术引导下操作:RFA的另一特点是可在影像技术引导下实时操作 ......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672-3783C/2013/12/296.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24 字符。
上一篇:资料下载:隐源性肝癌肝硬化与隐匿型乙型肝炎感染相关性对比
下一篇:论文下载: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与ICD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