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3-09-19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未分类 >

药价低于成本价 谁来保证质量

环球医药网 > 医药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药价低于成本价 谁来保证质量
2010/9/14  阅读数:

  环球医药信息网获悉,日前各大媒体纷纷批判超低价药,“药价虚高”人人喊打,但“超低药价”也着实让公众胆寒,毕竟药品是用来治病救人的。在安徽当地药品招标过程中,出现了1角钱1包的牛黄解毒片等明显低于成本价的中标药品,对于这一现象,业内人士透露,多半是部分药企为了在竞争惨烈的医保目录投标中占得一席之地,药企与地方政府上演双簧戏,使得显然赔本的买卖变成了你情我愿。(9月10日《北京商报》)
 
“超低药价”之所以让人心寒,原因很简单。一者,这些靠亏本低价竞标成功的药品,现在价格低,不代表以后一样低。正如新闻所说,部分企业为了在医保目录投标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用低于成本的价格投标“占坑”,中标之后再签订增补协议,以新价格销售更多药品。在这里,这个新价格当然指的是高价格。二者,在当前中成药品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标准太宽松,原料好坏与多少都难以控制与监管,即使出现企业在原材料上以劣充好,不按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或含量进行生产,导致药品疗效大受影响,企业也很难受到查处与追究责任。
 
关键问题是,面对药企这种营销策略,政府应该怎么看?是应该擦亮眼睛,做出真正符合长远公共利益的决策,还是装聋卖傻,配合药企玩这种把戏与伎俩,置公共利益于不顾?我认为,答案当然是前者。负责药品招标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应该严格把好关,主动拒绝那些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投标的药企与品种。但遗憾的是,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显然没有严格把好这种关,他们只奉行“唯价格论”的采购路线,令那些亏本中标的药品得以混进医保目录,这无疑是在为日后埋下一枚枚“隐形炸弹”。
 
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地政府甚至还将之当作一种政绩,高调宣布,本次招标药品降价率达到47.22%,药价水分挤掉近一半。显然,在这数字成绩的背后是极大的风险与隐患。一个前车之鉴是,在2009年底,人保部公布最新版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其中260种药品被新增到目录中。公众吃惊地发现,一些新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开始悄然大肆涨价。上年售价还是93.5元的药品,如今价格提高至170元;上年售价1082元,如今售价1580元……涨价最高的药品竟然涨幅达82%。更有甚者,一种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仿制药,不仅价格上涨,上涨后的价格甚至超过了原研药。这种突击涨价的出现,打着原材料上涨、生产成本增加的种种合法理由与借口,政府职能部门根本奈何不了。
 
环球医药信息网认为,一直以来,人们呼声最高的当属药价虚高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可谓绞尽脑汁,用尽办法,很多地方政府为此采取了很多极端的办法来一味的降低药价,甚至出现低于成本价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殊不知,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后果,那恐怕比单单的药价虚高还可怕。


 

编辑:恒业
上一篇:完善GAP管理体系 保中药材质量
下一篇:药品物流运输监管亟待扫除盲区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