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25-05-06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生活保健 > 保健专题 >

美食,省不下来的庖厨功夫

网络作家三生三笑的《粤食记》,是2024年度“中国好书”中唯一一部网络文学作品。小说以粤菜传人麦氏父子跨洋创业为线索,将美食寻味之旅与文化寻根之旅融为一体。老麦的独生子麦希明与搭档程子华归国后,和广东老字号“阿茂粉店”的林氏姐妹相遇。四名年轻人志趣相投一同创业,寻味岭南、改良粤菜,开创出餐饮新潮流。

这是一部细节大于情节的小说。处处盛开的细节,围绕一道道精美的菜品出现,故事展开的过程,就是作者这个“语言的大厨”不停“上菜”的过程。肠粉、艇仔粥、虾饺、文昌鸡……作者以活色生香的细节,带我们品味每一道菜的色泽、香气、味道。读者的感官在“品味”粤菜的过程中不断苏醒,得到细微而确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粤食记》中的美食书写可以一分为二。一是“食之形”。对食材、作料、器具的挑选,对刀工、火候、手工的讲究,对菜品之色、香、味、形、器的详述,是小说叙事的主要内容,也是细节展开的主要方式。二是“食之意”。小说中有一道“形意汤”,做法是取十八味煲汤荤料,放入新瓦罐慢火细煲,煲到汤料连皮带骨尽化,在吸足了汤汁的瓦罐内放进冰块,封口后大火猛蒸。这道菜,“得其意,去其形,留其味,守其真”,超越了“食之形”的物质享受层次,进入了“食之意”的精神品位层次,是对岭南文化、中国意蕴的生动演绎。

如果说“食之形”是《粤食记》的骨肉肌理,那“食之意”就是小说的精神魂魄。这里的“意”,是积淀了上千年的民俗和观念,是烫鸡肝时的讲究,“肝属木,当舒展,当嫩滑,当平顺”;是吃莲子时,想到“一颗莲子清心火,忆起十年寒窗苦……”;是将粤菜中的小炒皇比作粤剧梆簧师傅的精妙,“粤剧台上如果只有花旦小生,没有了那些敲锣鼓打梆簧的,又怎么能称得上一台好戏?”

小说叙事的基本矛盾,也在美食的形意之间展开。意比形多出来的,是省不下来的庖厨功夫,是沉淀在食材、刀工、火候、器具之中的漫长岁月。现代快餐文化,追求的是外观、程序、效率、厨技,去意留形;传统粤菜文化,讲求的是意蕴、经验、精作、厨艺,是形意兼备。二者之间的矛盾,是慢的古典时间与快的现代时间的矛盾,也是“意”的文化诗学与“形”的商品美学的矛盾。

以麦希明为代表的新派粤菜传承人,通过思索形与意的关系,打开了创业的思路。这在小说中表现为他们与其他餐饮集团的观念之争和商业之战。最终,在“阴阳调和”的中国哲学中,麦希明找到了形意兼备的融合之道,让中华美食文化在折而不断、新而不浮的传承与创新中,延续了下来。

网络文学的常规写法,是注重“爽”,重复书写上升、成功、舒适、快乐等世俗快感。严肃文学的写法,是关注“美”,在美的情节与细节面前驻足、观察、停留。《粤食记》不仅从“形”的层面上,写出了爽感,还从“意”的层面上,写出了美感。这种美感,是年轻的创业者们用汗水与创意,打开餐饮行业新天地的辛勤劳动之美、青春活力之美、文化传承之美。融合网络文学与严肃文学之长,成就了《粤食记》的雅俗共赏。

(作者单位: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06日 20 版)

上一篇:养老机器人温暖幸福晚年
下一篇:健康操发挥大功效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6040839号-8  XML地图  模板巴巴
行业动态 | 生活保健 | 中医中药 | 美容天地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