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7 阅读数:
最新版的基本药物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引入了技术标,以前只看价格的现象有望得到改观,一些在药物研发以及生产水平上颇有造诣的药企或将获得更多的额外加分,但是这里如何界定药品质量水平以及层次却是一个问题,要知道目前我国的药物国标并不是很完善,很多国产药物都面临同样的标准待遇,只要是打上国产标签基本就被定性为中低端药物,即使是一些致力于创新的药企也难以从中脱离,可以说一些国产的高端药物在国内市场硬生生的被其它低端药物拉低了水平,在国内药物标准层次划分明确之前界定方式是需要注意的一点。
目前部分地区或将采取外部手段来界定此标准,我国的不少药企在耕耘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在国际化上下了不小的功夫,而特别是那些针对欧美成熟医药市场的药企更是要耗费一番心血才能斩获成果,而我们知道的是欧美市场在医药标准方面是位居国际前沿的,因此此次基药质量标准界定或将对那些拥有欧美市场资格的药品格外看重,不管是有没有在欧美市场流通的国产药品只要是通过某些海外标准就能得到加分,这对于那些国际市场混的风生水起的药企无疑是一个巨大利好。
而再一个利好本土药企的消息则是跨国药企的原研药也即将进入药价下降的通道,广东早已开始试点将原研药纳入到基药增补目录之中,这自然对于原研药的降价有着急切的需求,而这样一来原研药势必也要参与基药招投标工作之中,可想而知到时候国产的高端仿制药在质量界定上或将能同原研药平起平坐,这显然是令本土药企极为兴奋的一个信息,一旦实现这样的情况那国产药物在技术上再进一层也不是不可能的。
